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古代诗歌鉴赏》试题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二)
2017-08-06 05:40:45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答题。(8分)
浣溪沙
秦观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小题1:“宝帘闲挂小银钩”一句中哪个字用得最为传神?请说说这样写的好处。(3分)
小题2:下片一、二两句都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赏析。(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闲”字(1分)”闲”字透出楼中人的空虚、闲寂的神情与心绪,与前面的景物描写融成一片(2分)
小题2:比喻(1分)落花随着微风,自在飘舞,宛如梦幻;纤细的小雨,无边无际,好似愁丝。“飞花”和“梦”、”丝雨”和“愁”,一具体、一抽象,原本不相类似,但词人却发现它们之间有“轻”与“细”的特点,便构成两个新鲜的比喻,空灵缥缈,妙不可言。(2分)一般的比喻,都是以具体的事物去形容抽象的事物,但词人这里却反其道而行之。他不说梦似飞花,愁如丝雨,而说飞花似梦,丝雨如愁,也同样很新奇。特别具有一种音乐美、诗意美和画境美。(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下面问题。
别滁①
欧阳修
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
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
  注:①作者于庆历五年(1045)八月贬为滁州知州,做了两年多地方官。庆历八年改任扬州知州,滁州父老亲故为诗人饯行,本诗即写当时情景。
1、诗歌第一、二两句写了什么景?气氛怎样?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歌第三、四两句透漏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诗歌前两句写了为诗人饯别的场景,渲染了为诗人饯行的热烈气氛,作用是为全诗定下乐观开朗的基调。(意对即可)
2、诗歌第三、四两句写出诗人希望像平日一样开怀畅饮,不愿弦管演奏离别的曲调。既表现了诗人乐观豁达的情怀,也隐隐透漏了诗人的惜别之情。(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诗后题目。
天津桥春望
[晚唐]雍陶
津桥春水浸红霞,烟柳风丝拂岸斜。
翠辇不来金殿闭,官莺衔出上阳花。
注:天津桥,是当时东都洛阳著名的景点。上阳:宫名,上元年间,唐高宗下令修建,位于天津桥北。(1)请简要分析“望”在诗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在写景抒情方面有何特点?请写出你认为最突出的一点,并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①结构上“望”贯穿始终,头两句描写的作者见到的天津桥畔的美好春景,后两句转入远眺。
   ②全是通过“望”,写出了诗人目睹宫阙残破的景象,委婉的抒发了作者难以言说的抚今思昔,夕盛今衰的深沉感慨,显得含而不露,淡而有韵。(意对即可)
(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诗的一二两句,作者先描绘出一副津桥春日图,明媚绮丽,引人入盛。三四两句转写宫殿紧闭,宫苑寂寥,前后映衬,对照鲜明。从这种对比中作者很自然的感受到自然界的春天岁岁重来,而大唐帝国的盛世却一去不复返了,于是油然而生吊古伤今之情。(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晚步①
【清】历鹗
斜景忽已暝,流莺时一鸣。水光知月出,花落见风行。
僻地非遗世,新畦欲耦耕。孤吟少俦侣,发兴②自江城。
①此诗写于厉鹗因家贫租屋东园读书时,两年后,他考中举人。
②发兴:激发意兴。
小题1:简析颔联是怎样写出诗人散步时的环境的特点的。(4分)
小题2:请结合后两联简析诗人的思想感情。(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
诗人采用了反衬(衬托)的手法写出了环境的幽静。(2分)水面上泛起了粼粼波光,原来是月亮慢慢升了上来;花朵悠悠飘坠,是因为有风儿在轻轻拂过。(1分)诗人通过对景物细微变化的感知来突出了环境的幽静。(1分) (a手法答,反衬、衬托、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烘托均可得1分,答到景物的细微变化或细节描写 1分。b景物特点1分:特点为清幽、幽静、清静、寂静、宁静、冷清,均可。答:凄清、清新、不给分。c具体说明怎样运用技法或较准确顺畅翻译诗句得1分,此两方面不重复给分。)
小题2:
诗人并没有因身处僻地而消极避世,依然是热爱生活,甚至饶有兴味的想享受农耕生活的快乐;(1分)尽管缺少知己,无人赏识,但在黄昏的宁静中心情反而不平静,(1分)并激发了他的意兴,他志向远大,思想飞向了外面的广阔世界。(1分)(1、只是翻译诗句不给分,要扣住情感进行分析阐释。2、三种情感各1分。①享受生活、热爱生活,乐观,对闲适生活的热爱(得1分)。②只答孤独、寂寞、缺少知己、无人赏识、不得分。③答上述第二点后,再答出,有大志,积极向上,有理想,进取、不放弃等得2分。④单答第三点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此题考查诗歌营造环境的手法,要结合环境描写具体分析所写意象,并分析出环境的特点。颔联描写的水、月、花、风等意象,均是动态描写,但体现的却是环境的幽静,因为只有如此幽静,作者才能感知如此细微的变化。
小题2:此题要结合诗歌创作背景的注释全面理解诗歌主题情感,分析时结合题意要求“后两联”具体分析作答。后两联明确地表白了诗人积极入世的态度,流露出居“僻地”“少俦侣”却对生活充满热爱且志向远大的思想感情。在这黄昏的宁静中,诗人的心情反而不平静,“发兴自江城。”诗人的感情,再也抑制不住了,诗人的思想正在从这里腾飞,向着外面的广阔世界。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
塞下曲(其六)?戎昱
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①。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
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自有卢龙塞②,烟尘飞至今。
【注】①骎骎(qīn qīn):形容马跑得很快的样子。②卢龙塞:古地名。
小题1:请概括首联描写的“塞下”环境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5分)
小题2:这首诗刻画了怎样的边将形象?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特点:自然环境险恶;军情紧急。作用:为全诗营造了肃杀的氛围,渲染了边塞紧张的战争气氛,为边将的出场勾勒背景(答“为边将出场作铺垫”也可)。
小题2:刻画了一个饱受戍边、思乡之苦的边将形象。颈联表现了对战争给边塞将士带来的苦难的同情,尾联表现了对从古至今接连不断的战争的厌倦,全诗寄寓了诗人渴望和平的美好愿望。


本题解析:
小题1:回答此题,要先结合注释读懂诗句意思。首联的第一句写自然环境:凛冽的北风把野草吹得变成了白色,一片凋零。第二句写军事环境:胡人的马匹在边疆飞驰。明白了这意思,环境的特点便不难得出了。至于“作用”,则应联系全诗分析。
小题2:回答此题,要结合诗句对边将的描写进行分析。诗一开头便把边将放在一个军情紧急的恶劣环境中,然后用“戍楼月”来映衬“边将心”,暗写边将的思乡之情;写“霜露重”的“铁衣”、“岁年深”的“战马”,明写边将的戍边之苦。尾联两句则表现了作者的渴望和平的愿望。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