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文言文阅读》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八)
A.①秦为无道,天下苦之②为中国劳苦 B.①且番禺负山险②盗兵且至 C.①遣陆贾因立佗为南越王 ②佗因此以兵威边 D.①击灭南越而并王之②败数县而去焉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1:D
小题1:C
小题1:B
小题1:(1)高帝立我/通使物/今高后听谗臣/别异蛮夷/隔绝器物/此必长沙王计也/欲倚中国/击灭南越而并王之/自为功也。(每错、漏两处扣1分,扣完为止)(4分)
(2)①赵佗借此机会,逐渐用法律杀了秦朝安置的官吏,而用他的亲信做代理长官。
( “稍”“假”各1分,大意1分。)
②正遇上酷暑潮湿的气侯,士卒中的多数人都得了重病,致使大军无法越过阳山岭。
(“会”“疫”各1分,大意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苦:以…为苦,感到怨恨)
小题1:(D而,①②都是顺承连词。A.为①动词,施行;②介词,因为。B.且①连词,表递进;②副词,将要。C.因①介词,趁机;②介词,因为)
小题1:( ③句是任嚣的担心。⑥句是割据自立后的事,且指高后,而非赵佗)
小题1: (是赵佗攻占了长沙边邑数县)
小题1:略
文言译文:
南越王尉佗是真定人,姓赵。秦国兼并了六国,攻取并平定了杨越,设置了桂林、南海和象郡,把犯罪而被迁徙的百姓安置到这些地方,同越人杂居了十三年。尉佗,秦朝时被任命做了南海郡的龙川县令。到秦二世时,南海郡尉任嚣得病将死,把龙川令赵佗召来,并对他说:“听说陈胜等发动了叛乱,秦朝推行暴虐无道的政策,天下百姓对此感到怨恨,项羽和刘邦、陈胜、吴广等,都在各自的州郡,同时聚集民众,组建军队,象猛虎般地争夺天下,中原地区扰攘动乱,不知何时方得安宁,豪杰们背叛秦朝,相互对立。南海郡偏僻遥远,我怕强盗的军队侵夺土地,打到这里,我想发动军队切断通往中原的新修大路,自己早作防备,等待诸侯的变化,恰巧我的病重了。再说番禺这个地方,背后有险要的山势可以依,南有大海作屏障,东西几千里,有些中原人辅助我们,这也能当一州之主,可以建立国家。南海郡的长官中没有谁值得我同他研究这些事,所以把你召来告诉你这些事。”任嚣当即向赵佗颁布任命文书,让他代行南海郡的职务。任嚣死后,赵佗就向横浦、阳山、湟谿关传布檄文,说:“强盗的军队将要到来,要疾速断绝道路,集合军队,保卫自己。”赵佗借此机会,逐渐用法律杀了秦朝安置的官吏,而用他的亲信做代理长官。秦朝被消灭后,赵佗就攻击并兼并了桂林和象郡,立自己为南越武王。
汉高祖已经平定了天下,因为中原百姓劳顿困苦,所以汉高祖放过了赵佗,没有杀他。汉高帝十一年(前196),派遣陆贾去南越,命令赵佗因袭他的南越王的称号,同他剖符定约,互通使者,让他协调百越,使其和睦相处,不要成为汉朝南边的祸害。南越边界与北方的长沙接壤。
高后时代,有关部门的官吏请求禁止南越在边境市场上购买铁器。赵佗说:“高帝立我为南越王,双方互通使者和物资,如今高后听信谗臣的意见,把蛮夷视为异类,断绝我们所需要的器物的来源,这一定是长沙王的主张,他想依靠中原的汉王朝,消灭南越,兼作南越王,自己建立功劳。”于是赵佗就擅加尊号,自称南越武帝,出兵攻打长沙国的边境城邑,打败了几个县才离去。高后派遣将军隆虑侯周灶前去攻打赵佗。正遇上酷暑潮湿的气侯,士卒中的多数人都得了重病,致使大军无法越过阳山岭。又过了一年多,高后死去,汉军就停止了进攻。赵佗因此凭借他的军队扬威于边境,用财物贿赂闽越、西瓯和骆越,使他们都归属南越,使他的领地从东到西长达一万余里。赵佗竟然乘坐黄屋左纛之车,以皇帝身份发号施令,同汉朝地位相等。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古今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B.以手抚膺坐长叹
C.剑阁峥嵘而崔嵬
D.猿猱欲度愁攀援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A项中“然后”为“这样以后”,与今义有别。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完成后面问题。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先进篇》)
小题1:结合《论语。雍也》“中人可以语上,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说说这两处体现孔子教育实践的什么特点?(3分)
?
小题2:本文体现了孔子什么思想(3分)联系文中内容进行分析。
?
参考答案:
小题1:《论语》中孔子的教育实践主要是:因材施教。冉求人谦虚,缺乏闯劲,遇到事情,孔子便鼓励他去做;子路遇事总喜欢抢在别人前面,遇到事情,孔子让他征求父母和兄长的意见后再去做。他能按照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兴趣、爱好,施以不同的教育。他认为中等以上的人,可以给他讲高深的道理,而中等以下的人,便不可给他讲高深的道理,也就是说,针对不同的对象,讲授不同的内容。(3分)
小题2:中庸思想,这是孔子把中庸思想贯穿于教育实践中的一个具体事例。在这里他要自己的学生不要退缩,也不要过头激进,要进退适中。(3分)
本题解析:
小题1:“中人可以语上,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的意思是中等资质以上的人,可以告诉他深奥的道理;中等资质以下的人就很难让他了解深奥的道理。很明显体现了孔子因材施教的观点。
小题2:揣摩文中“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这句话的意思(冉求总是退缩,所以我鼓励他;仲由好勇过人,所以我约束他),就可评价出体现了孔子中庸的思想。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下面问题。
子墨子言曰:“譬若欲众其国之善射御之士者,必将富之贵之、敬之誉之,然后国之善射御之士将可得而众也。况又有贤良之士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者乎!此固国家之珍而社稷之佐也,亦必且富之贵之、敬之誉之,然后国之良士亦将可得而众也。
“是故古者圣王之为政也,言曰:‘不义不富,不义不贵,不义不亲,不义不近。’是以国之富贵人闻之,皆退而谋曰:‘始我所恃者富贵也,今上举义不辟贫贱,然则我不可不为义。’亲者闻之,亦退而谋曰:‘始我所恃者亲也,今上举义不辟疏,然则我不可不为义。’近者闻之,亦退而谋曰:‘始我所恃者近也,今上举义不避远,然则我不可不为义。’远者闻之,亦退而谋曰:‘我始以远为无恃,今上举义不辟远,然则我不可不为义。’逮至远鄙郊外之臣、门庭庶子、国中之众、四鄙之萌人闻之,皆竞为义。是其故何也?曰:上之所以使下者,一物也;下之所以事上者,一术也。譬之富者有高墙深宫,宫墙既立,谨上为凿一门。有盗人入,阖其自入而求之,盗其无自出。是其故何也?则上得要也。” (选自《墨子·尚贤》)
1.下列选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今上举义不辟贫贱
B.四鄙之萌人闻之,皆竞为义
C.宫墙既立,谨上为凿一门
D.有盗人入,阖其自入而求之
2.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用法与其他各项不同的一项是(? )
A.譬若欲众其国之善射御之士者
B.必将富之贵之、敬之誉之
C.此固国家之珍而社稷之佐也
D.不义不亲,不义不近
3.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此固国家之珍而社稷之佐也
②故知其国富而兵强
B.①是以国之富贵人闻之
②我始以远为无恃
C.①譬若欲众其国之善射御之士者
②亲者闻之,亦退而谋曰
D.①然后国之善射御之士将可得而众也
②上之所以使下者,一物也
4.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墨子认为,要想使国家拥有众多的德才兼备之士,就一定要使他们富贵、敬重他们、称赞他们。
B.墨子以古代圣王治理国家为例,明确了君王只有抓住尚贤事能这个关键,才能使国人争相行义。
C.为了说明“古代圣王使举国上下都竞相行义,是因为他把握了治理政事的关键”这一结论,墨子采用了“宫墙凿门”的事例论证法,十分有趣。
D.本文语句多用反复,语意迂回,言语质朴,不刻意雕饰,能给人以恳切的说服力。
参考答案:1.D
2.C
3.A
4.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常见题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