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文言文阅读》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六)
A.少自修谨,造次必以礼度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B.以华为度支尚书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C.乃量计运漕,决定庙算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D.刃将加颈,而吐言如此 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1:D
小题1:B
小题1:C
小题1:B
小题1:(1)到千里之外去,三个月以前就要准备粮食。寒蝉和斑鸠这两个小东西懂得什么!(2分)
(2)我幼年丧父,等到长大了,不知道父亲是什么模样,只好靠哥嫂抚养。(3分)
本题解析:
小题1:谢:谢罪
小题1:而:表转折
小题1:以为,句中是“认为”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
小题1:③反映其有勇。⑥没有提到他的才干。排除有③和⑥的。
小题1:文中虽写其“强记默识”,但无“过目成诵”之义;“画地成图”是在地上画出图样。
小题1:本题考查翻译能力。采分点为:(1)“适”、“何”必须翻译正确,否则酌情扣分。(2)“少孤”、“省”、“所怙”必须翻译正确,否则酌情扣分。
文言文阅读参考译文:
张华,字茂先,是范阳方城人。年少丧父,家境贫苦,自己靠放羊为生。同郡人卢钦看到他后就非常器重他,同乡人刘放也觉得他才能不同一般,就把女儿嫁给他。张华学业优异广博,辞藻温和华丽,从小自律,行为谨慎,即使是仓促之间,也一定按礼法行事。勇于做好事,尽心周济别人之急。器量宏大,在当时很少有人了解他。在他还未出名时,陈留人阮籍见他后,感叹说:“是辅佐君王的人才啊!”从此,他的名声开始显著。郡守推荐张华做太常博士,(不久)升迁为长史兼中书郎。晋朝建立后,张华拜官黄门侍郎,封为关内侯。 张华记忆力极强,天下的事情(没有不知道的),谈起来就像指着自己的手掌一样。武帝曾经问汉宫格局,张华应对如流,听者忘了疲倦,并在地上画出了图形,让旁边的人惊异不已。武帝也觉得他的才华非同一般。过了几年,被任命为中书令。 当初,武帝与羊祜秘密谋划攻打吴国,可是诸大臣都认为不行,只有张华赞成这个计策。等到将要大举进攻时,武帝任命张华为度支尚书,掌管漕运粮草,决定军务大事。各路大军进发后,却没有取得胜利,贾充等人上奏诛杀张华来向天下人谢罪。武帝说:“这是我的主张,张华只不过跟我的想法相同罢了。”当时大臣们都认为不可轻举冒进,唯独张华坚决持进军意见,认为必定能取胜克。等到后来灭掉吴国,进封张华为广武县侯。张华名重一时,众人推崇佩服,有宰相的声望。惠帝即位,任命张华为太子少傅,授官为右光禄大夫。赵王司马伦与孙秀将要废除贾后,孙秀让司马雅在夜里告诉张华说:“现在国家将要危险,赵王想跟您公共同匡扶朝廷,成就一番霸王的事业。”张华知道孙秀等人一定会篡权谋位,就拒绝他。司马雅恼怒地说:“刀子将要砍向你颈脖,却如此说话!”没有回头的走出去。于是(张华)被收捕,诛连三族。朝廷内外没有不悲痛的。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句子全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为画线的地方断句,并翻译加曲线的句子。(9分)
公孙丑曰:“君子之不教子,何也?”孟子曰:“势不行也。教者必以正。以正不行,继之以怒。继之以怒,则反夷矣。‘夫子教我以正,夫子未出于正也。’则是父子相夷也。父子相夷,则恶矣。古者易子而教之父子之间不责善责善则离离则不祥莫大焉”(《孟子·离娄上》)
(1)用“/”给画线的地方断句。(3分)
古者易子而教之父子之间不责善责善则离离则不祥莫大焉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1)君子之不教子,何也?(3分)
(2)夫子教我以正,夫子未出于正也。(3分)
参考答案:
(1)古者易子而教之/父子之间不责善/责善则离/离则不祥莫大焉(3分)
(2)①君子不亲自教育不肖的儿子,为什么呢?(3分)
②您拿正理正道教我,您的所作所为却不合正理正道。(3分)
本题解析:(1)读懂全文,把握大意及节奏。
(2)、①把握本句的句式特点,准确理解“之”的意义及用法
②把握本句的句式特点“以”的意义及用法。
【译文】
公孙丑问:“君子不亲自教育不肖的儿子,为什么呢?”
孟子说:“由于情势行不通。教育一定要用正理正道,用正理正道而无效,(因求之心急,)跟着来的就是愤怒。一愤怒,那反而伤感情了。〔儿子心里这样想:〕‘您拿正理正道教我,您的所作所为却不合正理正道。’那就会使父子间互相伤感情了。父子间互相伤感情,便很不好了。古时候互相交换儿子来进行教育,使父子间不因求其好而互相责备。求其好而互相责备,就会使父子间发生隔阂,那是最不好的事。”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常见题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