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语文答题技巧《文言文阅读》高频考点特训(2017年必看版)(二)
2017-08-06 06:16:15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大 中 小】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题 司马牛[注]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于无兄弟也。”? (《颜渊第十二》) (注)司马牛:孔子的弟子,他的兄长就是宋国大夫桓魋[tuí]。桓魋谋反,司马牛很不赞同,屡次苦劝,但兄长不听。司马牛料到他不久就会死去,故忧愁地说了这句话。 小题1:下列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司马牛因为别人都有兄弟,唯独自己没有而忧愁。 B.君子只要能做到既自重自爱没有过失,又尊重别人对别人有礼貌,那么,四海之内都能成为你的兄弟了。这句话是鼓励司马牛:如果你现在开始脚踏实地地做人,做个君子,那么大家自然就拿你当兄弟看待。 C.子夏以“死生有命,富贵在天”这样的话来安慰司马牛认命,死生听凭命运,富贵由上天决定。体现了一种消极无为的人生观。 D.“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一样,是一个天下大同的理想境界。
| 小题2:子夏在这里所说的话在中国文化中影响很大,其中“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死生有命,富贵在天”等都为人所熟知。你是怎样理解子夏对司马牛的回答的?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子夏把听其自然的豁达态度与乐观进取的积极精神在这里恰当地结合起来,那就是自己不能决定的事情就不要去反复琢磨、苦恼自己,最好是听其自然;自己把能做的事情做好,就会赢得尊敬与友谊,所以只要用心去做就行了。
本题解析: 小题1:C。“体现了一种消极无为的人生观”错。子夏把听其自然的豁达态度与乐观进取的积极精神在这里恰当地结合起来,那就是自己不能决定的事情就不要去反复琢磨、苦恼自己,最好是听其自然;自己把能做的事情做好,就会赢得尊敬与友谊,所以只要用心去做就行了。 小题2:详见译文 参考译文: 司马牛忧愁地说:“别人都有兄弟,唯独我没有。” 子夏说:“我听说过这么一句话:‘死生听凭命运。富贵由上天决定。’君子只要做事严肃认真确保自己没有过失、待人谦恭有礼就可以了,那么,四海之内的人都是兄弟了。作为君子又何愁没有兄弟呢?”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劝学》节选,完成下面问题。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①木直中绳 中:______ ②声非加疾也 疾:______ ? ③而闻者彰 彰:______ ④而绝江河 绝:______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 A.青,取之于蓝——而寒于水 ? B.?使之然也——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 C.故木受绳则直——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 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吾尝终日而思矣 3.?把文段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原句: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从所给文段中任选一段,结合该段内容分析比喻论证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①中:合乎? ②疾:强,这里指声音宏大? ③彰:清楚? ④绝:横渡 2.C 3.君子的本性(同一般人)没有什么差异,不过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4.第一段中作者用了一系列人们生活中熟悉的事物进行比喻,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来阐明学习的意义:即学习能够改变人的禀性,能够使人获得知识,增长才干。以喻代议,寓议于喻,生动形象,且容易为人接受。 第二段“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通过这些比喻来阐明学习的作用:利用外物,效果明显,学习能够弥补不足。(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解释有误的是 [? ] A.才高八斗:形容富有文才。 援引:引用成例。 援,引用。 B.学富五车:形容书读得多。 尺牍:书信。古代书简约长一尺,故名。 C.锱、铢:古代很小的重量单位。蕴藉:含蓄而不显露。 D.杀青:泛指写定著作。 付梓:把稿件印出来。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以”字用法和意义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 ] A、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B、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C、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D、木欣欣以向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语言运用题 阅读《论语》中的一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注:(1)述:传旧。(2)作:创始。 (1)孔子自己是如何践行“述而不作”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如何评价孔子的“述而不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孔子删诗书,定礼乐,赞周易,修春秋,皆传先王之旧,而未尝有所作,故其自言如此。 (2)A、“述”是“作”的基础,“作”是“述”的目的,没有“作”,社会便不会进步。 B、禁锢了读书人的思想,是一种文化保守主义思想的表现。 C、“述”包含文化整理工作,往往添加了自己的思想,也是“作”的一种表现。(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