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答题技巧《文言文阅读》高频考点特训(2017年必看版)(一)
2017-08-06 06:16:15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题
司马牛[注]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于无兄弟也。”? (《颜渊第十二》)
(注)司马牛:孔子的弟子,他的兄长就是宋国大夫桓魋[tuí]。桓魋谋反,司马牛很不赞同,屡次苦劝,但兄长不听。司马牛料到他不久就会死去,故忧愁地说了这句话。
小题1:下列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司马牛因为别人都有兄弟,唯独自己没有而忧愁。
B.君子只要能做到既自重自爱没有过失,又尊重别人对别人有礼貌,那么,四海之内都能成为你的兄弟了。这句话是鼓励司马牛:如果你现在开始脚踏实地地做人,做个君子,那么大家自然就拿你当兄弟看待。
C.子夏以“死生有命,富贵在天”这样的话来安慰司马牛认命,死生听凭命运,富贵由上天决定。体现了一种消极无为的人生观。
D.“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一样,是一个天下大同的理想境界。

小题2:子夏在这里所说的话在中国文化中影响很大,其中“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死生有命,富贵在天”等都为人所熟知。你是怎样理解子夏对司马牛的回答的?



2、阅读题  阅读《劝学》节选,完成下面问题。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①木直绳  中:______
②声非加也 疾:______ ?
③而闻者  彰:______
④而江河  绝:______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
A.青,取之蓝——而寒水 ?
B.?使然也——不如须臾所学也 ?
C.故木受绳直——知明而行无过矣 ?
D.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吾尝终日思矣
3.?把文段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原句: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从所给文段中任选一段,结合该段内容分析比喻论证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单选题  下列解释有误的是
[? ]
A.才高八斗:形容富有文才。   援引:引用成例。 援,引用。
B.学富五车:形容书读得多。   尺牍:书信。古代书简约长一尺,故名。
C.锱、铢:古代很小的重量单位。蕴藉:含蓄而不显露。
D.杀青:泛指写定著作。     付梓:把稿件印出来。



4、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以”字用法和意义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 ]
A、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俭。
B、斯亦伐根求木茂。
C、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贻之。
D、木欣欣向荣。



5、语言运用题  阅读《论语》中的一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注:(1)述:传旧。(2)作:创始。
(1)孔子自己是如何践行“述而不作”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如何评价孔子的“述而不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复习资料《语言文字运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