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杨存中,代州崞县人。魁梧沈鸷,少警敏,力能绝人。学孙、吴法,善射骑。宣和末,山东、河北群盗四起,存中应募击贼,积功至忠翊郎。
靖康元年,金人再围汴京,诸道兵勤王,存中与张俊、田师中从信德府守臣梁扬祖以万兵入援,后隶张俊部曲。上问将于俊,俊以存中对。召见,赐袍带。时元帅府草创,存中昼夜扈卫寝幄,不顷刻去侧。帝知其忠谨,亲信之。剧贼李昱据任城,久不克,存中以数骑入,击杀数百人。帝乘高望见,介胄尽赤,意其被重创。召视之,皆污贼血,壮之,饮以酒,曰:“酌此血汉。”存中请复往,帝止之。存中曰:“此贼胆碎,即成擒矣。”遂大破之,复任城,迁阁门祗候。
绍兴元年,从俊讨李成。诸将议,多欲分道进,存中曰:“贼势如此,兵分则力弱,又诸将位均势敌,非招讨督之,必不相为用。”俊然之。整军至豫章,存中率兵数千,首破贼于玉隆观,追至筠州。贼骁将以众十万来援,夹河而营。存中谓俊曰:“彼众我寡,击之当用奇,愿以骑见属,公以步兵居前。”俊从之。存中夜衔枚渡筠河,出西山,驰下击贼,俊以步兵夹攻,俘八千人。诸将夜见存中曰:“战未休,降卒多,忽有变,奈何?非尽歼之不可。”存中曰:“杀降吾不忍。”诸将转告俊,竟夜坑之。乘胜追至九江,成遂遁去。迁宣州观察使。
存中天资忠孝敢勇,大小二百余战,身被五十余创。御军宽而有纪,所用将士,专以才勇选,不私部曲之旧。宿卫出入四十年,最寡过。孝宗以为旧臣,尤礼异之,常呼郡王而不名。父、祖及母皆死难,存中既显,请于朝,谥忠介,谥忠毅,赐庙曰显忠,曰报忠。许祭五世,前所无也。(节选自《宋史·卷三百六十七》,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后隶张俊部曲——隶:隶属
B.介胄尽赤,意其被重创——意:料想
C.必不相为用——用:任用
D.夹河而营——营:扎营
2.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杨存中“勇敢”的一组是(? )
① 魁梧沈鸷,少警敏,力能绝人 ② 存中昼夜扈卫寝幄,不顷刻去侧
③ 存中以数骑入,击杀数百人 ④ 存中请复往
⑤ 存中夜衔枚渡筠河,出西山,驰下击贼 ⑥ 存中既显,请于朝
A.①③⑤
B.③④⑤
C.②③⑥
D.①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宣和末年,山东、河北群盗四起,杨存中招募军队攻打贼寇,积累功劳官至忠翊郎。
B.皇上非常欣赏信任杨存中,向张俊询问情况,并召见杨存中,赐给他袍带。
C.讨伐李成时,诸将多主张分路进军,杨存中却认为不能分兵,张俊同意他的意见。后来,众将主张尽歼敌俘,杨存中不同意,但张俊最终让人把俘虏都活埋了。
D.孝宗因杨存中是高宗时的老臣,就特别用与众不同的礼节对待他,常常叫其他郡王而不叫他做事。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彼众我寡,击之当用奇,愿以骑见属,公以步兵居前。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御军宽而有纪,所用将士,专以才勇选,不私部曲之旧。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加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泪水)
B.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名字)
C.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越过)
D.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高)
3、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的题。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于是余有叹焉/叹:感慨
B.往往有得/得:心得,收获
C.夫夷以近/夷:平坦
D.不随以止也/随:随即
2.下列加粗的词,与现代汉语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C.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D.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3.选出对这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的心得是:尽了自己的志向而没有到达,可以不后悔。
B.作者用了象征的手法,深刻地揭示了对人生和事业的追求,也需要有坚定的志向。
C.在倒数第二句中,作者采用了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强调了“尽吾志”的重要性。
D.作者特别强调“志”——志向、意志,这和他后来百折不挠地推行新法的精神是一致的。
4、填空题 解释下列加粗的字词。
⑴生生所资___________?
⑵违己交病___________?
⑶善万物之得时___________
⑷川泽纡其骇瞩___________?
⑸穷睇眄于中天___________?
⑹不坠青云之志___________
⑺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___________?
⑻彼且恶乎待哉___________
⑼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___________?
⑽形影相吊___________
⑾听臣微志,庶刘侥幸___________?
⑿才高八斗___________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屈原贾生列传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自以寿不得长,又以通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
贾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有鹗飞入贾生舍,止于坐隅。楚人命鹗日“服”。贾生既以通居长沙,长沙卑湿,自以为寿不得长,伤悼之,乃为赋以自广。
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
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矣。及孝文崩,孝武皇帝立,拳贾生之孙二人至郡守,而贾嘉最好学,世其家,与余通书。(选自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有删改)
1.下列各句中对加粗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为(? )
A.闻其秀才——秀才:指才能优异。
B.又以逋去——逋:被贬职。
C.可稍削之——稍:稍微。
D.乃为赋以自广——自广:自我安慰。
2.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为(? )
A.①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B.①乃征为廷尉②乃悉草具其事仪法
C.①悉更秦之法②举贾生之孙二人至郡守
D.①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②贾嘉最好学,世其家
3.下列各组中全都能够表现贾谊才能的一项为(? )
①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
②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
③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
④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⑤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⑥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
A.①②⑥
B.③④⑥
C.①⑦④
D.③⑤⑥
4.下列对本文的分析和理解,错误的一项为(? )
A.贾谊本是治世之良才,但孝文帝召他去,却不问如何造福苍生,只问虚无缥缈的鬼神之事,岂不悲哉!
B.贾谊渡湘水时写作《吊屈原赋》,表面上是凭吊屈原,实质是凭吊自己,因为自己和屈原一样都是才高气盛,又都是因忠被贬,在政治上不得志。
C.贾谊在梁怀王骑马摔死后,认为自己没有尽到做太傅的责任,并且长时期难以从自责中走出来,结果伤害了身体,不幸去世。
D.如果没有绛、灌、东阳侯、冯敬等人的嫉贤妒能,贾谊的仕途自然会一帆风顺,从而为汉朝的兴盛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5.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贾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有鹗飞人贾生舍,止于坐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