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沧浪静吟
苏舜钦①
独绕虚亭步石矼②,静中情味世无双。
山蝉带响穿疏户,野蔓盘青入破窗。
二子③逢时犹死饿,三闾遭逐便沉江。
我今饱食高眠外,唯恨澄醪④不满缸。
【注】①苏舜钦(1008-1048),字子美,祖籍梓州铜山(今四川中江),北宋著名诗人。屡次上书朝廷,议论时政得失。庆历四年(1044),因“稍侵权贵”,被捕入狱,革职为民。退居苏州,筑沧浪亭,自号沧浪翁。有《苏学士文集》。此诗写于苏州沧浪亭闲居时期。
②石矼:石桥。
③二子:指伯夷和叔齐,商末孤竹君之二子。二人互让君位,先后都逃到周国。武王 灭商后,他们耻食周粟,饿死于首阳山。
④澄醪:清醇美酒。
小题1:这首诗的颈联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小题2:请指出第三、四句的情景关系,并简要其分析写景手法。(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①用典、“三闾沉江”“二子逢时犹死饿”是在用典;(1分)对仗。(1分)②将常见典故与自身身世联系起来,表达了作者激愤、苦闷的思想感情。诗中写到古代正直而有骨气的人都难逃不幸,回顾自己却饱食高卧而还有酒可供消愁,可见是幸运的。表面上是自我安慰,实际上却是满腹牢骚。(2分)
小题1:第三、四是句寓情于景(1分)?在静谧甚至破败的景象中蕴含着作者孤独、落寞、愤恨的情绪。(1分)写景主要采用了化静为动,以动写静。(1分)把藤萝写成能动的,它偷偷地伸进了破旧的窗子里。这种“动”,更渲染了小花园中的安静。为作者后面发泄情绪营造了环境、渲染了气氛。(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方式。颈联有注释,即二子的注释,所以为用典。思想感情可从疏户、野蔓破、窗的环境描写中窥出一二,再联系用典,即作者借用典故来表达思想。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方式,即情与景的关系。从内容上看,在破家中饮美酒,似乎很超脱,其实满腹牢骚。具体分析时,要写出描绘了何景,有何作用,表达了什么情感。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诗歌鉴赏。
春晚书山家屋壁二首其二
唐·贯休
水香塘黑蒲①森森,鸳鸯鸂鶒如家禽。前村后垄桑柘深,东邻西舍无相侵。
蚕娘洗茧前溪渌,牧童吹笛和衣浴。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西坡瓜豆熟。
注:①蒲:多年生草本植物,生池沼中,高近两米。根茎长在泥里,可食。叶长而尖,可编席、制扇。
1、前四句描写了山村怎样的景象?寄托了诗人怎样的生活理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最后两句刻画了“山翁”怎样的性格?一个“熟”字回应了上文哪些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前四句描写了山村秀美的田园,丰富的物产,邻里的和谐无争。寄托了诗人对宁静美好,和谐安宁,民风淳朴的田园生活的向往。
2、最后两句通过刻画山翁殷勤地留宿和“笑指”等词语的渲染凸显了其淳朴善良、殷勤好客的性格特点。诗在末尾用一“熟”字回应上文“满塘黑压压的蒲”与“到处教师的桑柘”以及“蚕娘胎洗茧”。(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其他题 (2013·高考天津卷)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5句。
小题1:七十者衣帛食肉,________________,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小题2:________________,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小题3:扪参历井仰胁息,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小题4:________________,凭轩涕泗流。(杜甫《登岳阳楼》)
小题5:取之无禁,用之不竭,________________,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苏轼《赤壁赋》)
小题6:东篱把酒黄昏后,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醉花阴》)
参考答案:
小题1:黎民不饥不寒
小题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小题3:以手抚膺坐长叹
小题4:戎马关山北
小题5: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小题6:有暗香盈袖
本题解析:
小题1:“黎”字易错。
小题2:“参”“省”“己”字易错。
小题3:“膺”字易错。
小题4:本题给出后句,要求写前句,难度较大,“戎”字容易写错。
小题5:略
小题6:“盈”字易错。
本题难度:简单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
以事走郊外示友
陈与义
二十九年知已非,今年依旧壮心违。
黄尘满面人扰去,红叶无言秋又归。
万里天寒鸿雁瘦,千村岁暮鸟乌微。
往来屑屑①君应笑,要就南池照客衣。
【注】①屑屑:劳瘁匆迫的样子。
【小题1】简要赏析颈联“瘦”和“微”两字的表达效果。(4分)
【小题2】本诗主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全诗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瘦”表现鸿雁万里奔波,消瘦无力(1分),是作者奔波劳累的形象写照(1分)。“微”写出暮色苍茫中昏鸦归去的寂寥的景象(1分),暗含作者前途迷茫之感(1分)。
【小题2】主要表现了作者奔波劳碌、壮志难酬的无奈(1分)。首联直言多年来壮志难酬,岁月空逝(1分)。中间两联融情于景,表现自己奔波劳累、黄尘满面,秋日仍然无法归去的迷茫(1分)。尾联以友人的“应笑”更显无奈(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此类是属于考查炼字的题,分析时可以从以下几步入手:①理解“瘦”和“微”两字在句中的意思;②看“瘦”和“微”两字是否运用了修辞手法;③看“瘦”和“微”两字的运用起了什么作用。然后在结合着诗歌的具体语境进行理解。——采用了——的表现手法(或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诗人—的情感。“瘦”形容鸿雁,鸿雁都奔波瘦了,含蓄地写出了作者奔波劳碌的情形。“微”有微小、细微的意思,“鸟乌微”说明它离作者视线远,更显作者的孤独。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此题考查鉴赏诗人的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此题,可在整体感知诗歌内容大意的基础上,结合着标题,抓住关键词句分析,标题“走郊外”,表明这首诗写诗人的奔波之苦;“示友”,表明这首诗是写给友人的,就应当有离别之苦的意思。结合着首联和颔联,“壮心违”“黄尘满面”表现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无奈与迷茫。“二十九年”写出了诗人岁月流逝的伤感之情。综合起来概括即可。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7分)
道中寒食
陈与义①
斗粟淹吾驾,浮云笑此生。
有诗酬岁月,无梦到功名。
客里逢归雁,愁边有乱莺。
杨花不解事,更作倚风轻。
〔注〕 ①也有人认为该诗作者为宋代诗人詹慥。
小题1: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诗中诗人的形象。(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请结合诗意赏析诗歌的最后一联。(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小题1:这首诗塑造了一个奔波仕途、怀才不遇、内心愁苦、思念家乡的诗人形象。(1分)他自嘲自己为斗粟而奔走仕途,虚度人生,无心建功立业,只能以诗抒怀;寒食时节,人在旅途,看到天上归雁,空中飞絮,耳闻杂乱莺啼,更是倍添愁苦、无限落寞。(2分)(其中总述2分,结合诗句简要分析2分)
小题2:①最后一联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杨花不懂人事,随风飞舞,突出了自己的寂寞愁苦无人理解,无法排遣。②飞絮漫天营造了一种凄迷的景象,以景衬情,更让诗人感觉心境悲凉。③杨花倚风轻狂,比喻小人得志,与自己的不得志形成对比,流露出自己对世事的不满。(答出任意一点给2分,其中“手法”1分,“赏析”1分。答出两点即可)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答题时要先概括出诗人的总体特点,然后再结合诗句分析。
小题2:赏析诗句,首先要明确诗句的意思;然后再分析有没有技巧,有的话指出表达效果和情感。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