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文言文阅读》在线测试(2017年最新版)(九)
2017-08-06 07:23:47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大 中 小】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雍也》) 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子罕》) (1)下列对上面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卫灵公的夫人南子派人召见孔子。尽管心里不愿意,但讲究周礼的孔子还是去见了南子,这使子路认为夫子是自取其辱。 B.面对子路的不满,孔子发誓说,如果做了不正当的事,会遭到上天的惩罚。孔子发重誓,是为了表白自己的清白。 C.当孔子遭到厄运时,虽然他也感到人力的局限性,天起决定作用,但仍表示人定胜天。 D.孔子在匡地被拘禁。身处危难之境,孔子镇定自若,一句“匡人能把我怎么样呢”是说,上天保护我,匡人就不能把我怎么样,他用这句话来鼓励弟子。 (2)根据上面选段,你认为孔子心目中的“天”具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陈豨者,宛朐人也,不知始所以得从。及高祖七年冬,韩王信反,入匈奴,上至平城还,乃封豨为列侯,以赵相国将监赵、代边兵,边兵皆属焉。 豨常告归过赵,赵相国周昌见豨宾客随之者千余乘,邯郸官舍皆满。豨所以待宾客布衣交,皆出客下。豨还之代,周昌乃求入见。见上,具言豨宾客盛甚,擅兵于外数岁,恐有变。上乃令人覆案豨客居代者财物诸不法事,多连引豨。豨恐,阴令客通使王黄、曼丘臣所。及高祖十年七月,太上皇崩,使人召豨,豨称病甚。九月,遂与王黄等反,自立为代王,劫略赵、代。 上闻乃赦赵代吏人为豨所诖误劫略者皆赦之。上自往,至邯郸,喜曰:“豨不南据漳水,北守邯郸,知其无能为也。”赵相奏斩常山守、尉,曰:“常山二十五城,豨反,亡其二十城。”上问曰:“守、尉反乎?”对曰:“不反。”上曰:“是力不足也。”赦之,复以为常山守、尉。上问周昌曰:“赵亦有壮士可令将者乎?”对曰:“有四人。”四人谒,上谩骂曰:“竖子能为将乎?”四人惭伏,上封之各千户,以为将。左右谏曰:“从入蜀、汉,伐楚,功未遍行,今此何功而封?”上曰:“非若所知!陈豨反,邯郸以北皆豨有,吾以羽檄征天下兵,未有至者,今唯独邯郸中兵耳。吾胡爱四千户封四人,不以慰赵子弟!”皆曰:“善。”于是上曰:“陈豨将谁?”曰:“王黄、曼丘臣,皆故贾人。”上曰:“吾知之矣。”乃各以千金购黄、臣等。 十一年冬,汉兵击斩陈豨将侯敞,王黄于曲逆下,破豨将张春于聊城,斩首万余。太尉勃入定太原、代地。十二月,上自击东垣,东垣不下,卒骂上;东垣降,卒骂者斩之,不骂者黥之。更名东垣为真定。王黄、曼丘臣其麾下受购赏之,皆生得,以故陈豨军遂败。 上还至洛阳。上曰:“代居常山北,赵乃从山南有之,远。”乃立子恒为代王,都中都,代、雁门皆属代。高祖十二年冬,樊哙军卒追斩豨于灵丘。 太史公曰:陈豨,梁人,其少时数称慕魏公子;及将军守边,招致宾客而下士,名声过实。周昌疑之,疵瑕颇起,惧祸及身,邪人进说,遂陷无道。於戏悲夫!夫计之生孰成败于人也深矣!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豨常告归过赵常:同“尝”,曾经 B.具言豨宾客盛甚,擅兵于外数岁擅兵:带兵 C.上乃令人覆案豨客居代者财物诸不法事覆案:翻案 D.周昌疑之,疵瑕颇起瑕疵:毁责,过失
| 小题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疵瑕颇起,惧祸及身”的一组是() ①乃封豨为列侯,以赵相国将监赵、代边兵,边兵皆属焉?②将军守边,招致宾客而下士,名声过实?③赵相国周昌见豨宾客随之者千余乘,邯郸官舍皆满?④豨恐,阴令客通使王黄、曼丘臣所?⑤高祖十二年冬,樊哙军卒追斩豨于灵丘?⑥具言豨宾客盛甚,擅兵于外数岁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③④⑥? D①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豨曾休假回乡路过赵国,赵相国周昌看到陈豨宾客众多,而陈豨对待宾客态度则是谦卑恭敬,屈已待人,就进京朝见汉高祖,说出了自己的忧虑。 B.由于赵国相国周昌的打击和排斥,同时又加上陈豨宾客王黄曼丘的怂恿,陈豨决定^造**,并且自称代王,劫掠了赵,代两地。 C.皇帝就命人追查陈豨的宾客在财物等方面违法乱纪的事,其中不少事情牵连到陈豨,陈豨非常害怕,连皇帝召见他也称病拒绝。 D.太史公认为陈豨是由于害怕灾祸临头,奸邪小人又乘机进说,才使自己陷于大逆不道的境地,令人悲叹。
3、单选题 为加粗词选出一个恰当的义项 [? ]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A.断,断绝 B.超越,超过 C.拒绝 D.横渡,横穿
4、填空题 下词有多种解释,根据句子的内容选一种恰当的解释,填入括号。 请:请允许我?、请你?、请示? ⑴璧有瑕,请指示王(?) ⑵秦王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 ⑶诸将请所之(?)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书何易于 孙 樵 何易于尝为益昌令,县距刺史治所四十里,城嘉陵江南。刺史崔朴尝乘春自上游,多从宾客歌酒,泛舟东下,直出益昌旁。至则索民挽舟,易于即自腰笏,引舟上下。刺史惊问状,易于曰:“方春,百姓不耕即蚕,隙不可夺。易于为属令,当其无事,可以充役。”刺史与宾客跳出舟,偕骑还去。 益昌民多即山树茶,利私自入。会盐铁官奏重榷管①,诏下所在不得为百姓匿。易于视诏曰:“益昌不征茶,百姓尚不可活,矧②厚其赋以毒民乎!”命吏刬去。吏争曰:“天子诏‘所在不得为百姓匿’,今刬去,罪益重,吏止死,明府公宁免窜海裔耶?”易于曰:“吾宁爱一身以毒一邑民乎?亦不使罪蔓尔曹。”即自纵火焚之。观察使闻其状,以易于挺身为民,卒不加劾。 会昌五年,樵道出益昌,民有能言何易于治状者。且曰:“天子设上下考③以勉吏,而易于考止中上。何哉?”樵曰:“易于督赋如何?”曰:“止请常期,不欲紧绳百姓,使贱出粟帛。”“督役如何?”曰:“度支费不足,遂出俸钱,冀优贫民。”“馈给往来权势如何?”曰:“传符外一无所与。”“擒盗如何?”曰:“无盗。”樵曰:“余居长安,岁闻给事中校考,则曰‘某人为某县,得上下考,曲考得某官。’问其政,则曰‘某人能督赋,先期而毕;某人能督役,省度支费;某人当道,能得往来达官为好言;某人能擒若干盗,反若干盗。’县令得上下考者如此。”邑民不对,笑去。 樵以为当世在上位者,皆知求才为切。至于缓急补吏,则曰吾患无以共治。膺命举贤,则曰吾患无以塞诏。及其有之,知者何人哉!继而言之,使何易于不有得于生,必有得于死者,以其有史官在。 (节选自《中国历代传记精选读本·书何易于》) 【注】①重榷管:加强专卖管理 ②矧(shěn):况且 ③上下考:唐朝考核官吏,分上中下三等。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矧厚其赋以毒民乎厚:增加 B.明府公宁免窜海裔耶窜:安放 C.民有能言何易于治状者状:情形 D.不欲紧绳百姓绳:勒逼
|
小题2: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何易于知民甘苦、挺身为民的一组是(3分)
①易于即自腰笏,引舟上下 ?②益昌不征茶,百姓尚不可活,矧厚其赋以毒民乎?③易于考止中上?④能得往来达官为好言?⑤止请常期,不欲紧绳百姓,使贱出粟帛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②⑤
D.①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何易于在刺史泛舟东下游玩时,为了不打扰百姓的耕蚕,亲自引舟,刺史问状后,和几个宾客跳出船舱,愤怒的回去了。
B.盐铁官具奏朝廷要严格执行专卖制度,诏书贴到县里,何易于就自己放火把诏书烧掉了。州里的观察使知道了这事的经过,没有弹劾他。
C.何易于在督赋、督役、馈给权势、擒盗等方面都治状突出,传记通过“易于考止中上”曲折地讽刺了当时官场的种种弊端,用意深刻。
D.像何易于这样的县令没有得到赏识、重用,作者因此对朝廷搜求人才、地方官员举荐贤能一事产生了质疑,提出了冷峻的批评。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吾宁爱一身以毒一邑民乎?亦不使罪蔓尔曹。(5分)
(2)至于缓急补吏,则曰吾患无以共治。(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