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文言文阅读》在线测试(2017年最新版)(八)
2017-08-06 07:23:47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9分,每小题3分)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小题1:给下列四句中加点的字选出正确的一项 (?)
(1)悟已往之不谏?(2)世与我而
(3)园日涉以趣?(4)容膝之易安
A.进谏互相成功审查
B.挽回偏指一方成为明白
C.规劝观察形成审问
D.谏言面貌完成审视

小题2:选出下列各组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
A.问征夫以前路:问被征召服役的人,前面的道路(有多远)。
B.策扶老以流憩:拄着拐杖,一会儿行走,一会儿休息。
C.既窈窕以寻壑:有时沿着幽深曲折的溪水进入山谷。
D.聊乘化以归尽:姑且顺随着生命的自然变化而了却此生。
小题3:对《归去来兮辞》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开篇提到‘“松菊犹存”,后又写到“抚孤松而盘桓”,借松、菊表现了诗人傲世遗俗的精神面貌。
B.“归去来”即归去之意,表现了诗人远离官场,“不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的不与封建统治者同流合污的精神。
C.“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一句是说,陶渊明心里害怕到远方去服徭役。
D.“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暗引了楚接舆“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之句,意思是说出仕已错,而归隐还不晚。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8分)
①田园将芜,胡不归?(2分)
②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3分)
③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小题3:C
小题4:①田园快要荒芜了,为什么不回去呢? ②农夫告诉我春天到了,将要去西边的田地耕作。③羡慕万物恰逢繁荣滋长的季节,感叹我的一生将要结束。


本题解析:
小题1:要结合原文理解。谏:挽回?相:偏指一方?成:成为?审:明白
小题2:问征夫以前路:征夫:行人。向行人问前面的路程。理解关键词语的含义。
小题3:“害怕到远方去服徭役”说法错误,陶渊明不是“服徭役”,而是去“做官”。
小题4: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关键字“芜”“胡”“以”“及”“善”“行休”。注意句式,②句为介宾短语后置。
附【参考译文】
回去吧!田园都将要荒芜了,为什么不回去呢?既然自己的心灵被躯壳所役使,那为什么悲愁失意?我明悟过去的错误已不可挽回,但明白未发生的事尚可补救。我确实入了迷途,但不算太远,已觉悟如今的选择是正确的,而曾经的行为才是迷途。船在水面轻轻地飘荡着前进,轻快前行,风轻飘飞舞,吹起了衣袂翩翩。我向行人询问前面的路,恨天亮的太慢。
终于看到了自己的家,心中欣喜,奔跑过去。家僮欢快地迎接我,幼儿们守候在门庭等待。院子里的小路快要荒芜了,松菊还长在那里。我带着幼儿们进入屋室,早有清酿溢满了酒樽。我端起酒壶酒杯自斟自饮,看看院子里的树木,觉得很愉快;倚着南窗寄托傲然自得的心情,觉得住在简陋的小屋里也非常舒服。天天到院子里走走,自成一种乐趣,小园的门经常地关闭,拄着拐杖出去走走,随时随地休息,时时抬头望着远方。云气自然而然的从山里冒出,倦飞的小鸟也知道飞回巢中;阳光黯淡,太阳快落下去了,手抚孤松徘徊。
回来呀!我要跟世俗之人断绝交游。世事与我所想的相违背,还能努力探求什么呢?以亲人间的知心话为愉悦,以弹琴读书为乐来消除忧愁。农夫告诉我春天到了,西边田野里要开始耕种了。有时叫上一辆有帷的小车,有时划过一艘小船。有时经过幽深曲折的山谷,有时走过高低不平的山路。草木茂盛,水流细微。羡慕自然界的万物一到春天便及时生长茂盛,感叹自己的一生行将结束。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季氏将伐颛臾①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②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选自人教版《语文读本》第三册)
【注】①季氏将伐颛臾(Zhuān yú):季氏,季孙氏,这里指季康子;他是鲁国大夫,鲁哀公的权臣。颛臾,附庸于鲁国的小国。②冉有:名求,字子有。季路:名由,字子路。此二人都是孔子的弟子,季氏的家臣。③周任:古代一位有名的史官。④兕(sì):独角的犀牛。⑤费:季孙氏的私邑,与颛臾相距70里。⑥萧墙:国君宫门内当门的照壁。这里暗指鲁国内部。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无乃尔是过与过:责备
B.陈力就列就:充任
C.不患寡而患不均患:担心
D.相夫子相:察看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全都体现孔子“治国安邦”思想的一组是(3分)
①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②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③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④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⑤既来之,则安之⑥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②③⑥
D.①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主要通过叙写孔子与其弟子冉有、季路的对话,批驳了季氏企图吞并颛臾的野心,驳斥有力。“何以伐为”等反诘句的运用使感情色彩强烈。
B.本文破中有立,驳斥有理有据,立论坚实可靠。文章既对历史事实进行了深入分析,也对现实形势作出了精辟阐述,说理层层深入,令人叹服。
C.孔子历来主张温、良、恭、俭、让,但在原则问题上,他却是当仁不让的。本文主要通过对孔子动作和神态的细笔描绘,来表现其人格的可贵。
D.本文多处运用比喻论证来论述观点,深入浅出,增添了说理的形象性。如用盲人的辅助者的失职来比喻冉有、季路作为季氏的家臣却未尽到责任等。
小题4: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3分)
(2)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3分)
(3)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3分)D
小题2:(3分)B
小题3:(3分)C
小题4:(9分)【答案示例】⑴(3分)这是鲁国的臣属,凭什么要讨伐它呢?⑵(3分)如果(盲人)走路不稳,辅助者却不去扶持;跌倒了,辅助者却不去搀扶,那何必要辅助盲人走路的人呢?⑶(3分)有品德的人憎恨那种回避说“自己愿意去做那件事”却一定要编造这样的辩解之词(来搪塞)。


本题解析:
小题1:相:辅佐。
小题2:①是孔子批评冉有的话;⑥是孔子指出“季孙之忧”的根本原因。
小题3:文中并无对孔子“动作和神态的描绘”,应为语言描写。
小题4:得分点:(1)“是”“何以”各1分,句意正确、句子通顺1分。(2)“危”“颠”各1分,句意正确且通顺1分。(3)“疾”“舍”各1分,句意正确且通顺1分。
【参考译文】
季孙氏将要讨伐颛臾。冉有、季路拜见孔子说:“季孙氏准备对颛臾采取军事行动。”
孔子说:“求!我恐怕该责备你了吧?那颛臾,从前先王让他做祭祀东蒙山的主持人,并且它地处鲁国境内。这是鲁国的臣属,凭什么要讨伐它呢?
冉有说:“季孙氏想要这么干,我们两个做臣下的都不愿意。”
孔子说:“求!周任有句话说:‘能施展才能就担任那职务,不能施展才能就不要担任那职务。’如果(盲人)走路不稳辅助者却不去扶持,跌倒了辅助者却不去搀扶,那何必要辅助盲人走路的人呢?况且你的话错了,老虎和犀牛(凶恶的猛兽)从笼子里跑出来为患,占卜用的龟甲和祭祀用的玉器(贵重的东西)在匣子里被毁坏,这是谁的过错呢?”
冉有说:“如今那颛臾城墙坚固而且靠近费城,现在不夺取,后世一定会成为子孙们的忧患。”
孔子说:“求!有品德的人憎恨那种回避说‘自己愿意去做那件事’却一定要编造这种辩解之词(来搪塞)的人。我听说国君和大夫(诸侯的封地叫国,卿大夫的封地叫家),不怕财富少而怕分配不均匀,不怕贫困而怕不安定。原来是财物平均分配就无所谓贫穷,上下能和睦相处就无所谓寡,安定的国家就没有倾覆的危险。像这样看来,原来的别的国家的人不归服,就实行文教德政来使他们来归服;使他们来归服了之后,就要使他安定下来。如今由与求你们两人辅佐季孙氏,远方的人不归服却不能使他们来归服,国家四分五裂却不能保持它的稳定统一,反而在鲁国境内策划发起战争。我恐怕季孙氏的忧虑,不在颛臾,而是在鲁国内部啊。”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藏书画者,多取空名。偶传为钟、王、顾、陆[注]之笔,见者争售,此所谓“耳鉴”。又有观画而以手摸之,相传以谓色不隐指者为佳画,此又在耳鉴之下,谓之“揣骨听声”。欧阳公尝得一古画《牡丹丛》,其下有一猫,未知其精粗。丞相正肃吴公与欧阳公姻家,一见曰:“此正午牡丹也。何以明之?其花披哆而色燥,此日中时花也;猫眼黑睛如线,此正午猫眼也。有带露花,则房敛而色泽。猫眼早暮则睛圆,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此亦善求古人心意也。?
  相国寺旧画壁,乃高益之笔。有画众工奏乐一堵,最有意。人多病拥琵琶者误拨下弦,众管皆发“四”字。琵琶“四”字在上弦,此拨乃掩下弦,误也。余以为非误也。盖管以发指为声,琵琶以拨过为声,此拨掩下弦,则声在上弦也。益之布置尚能如此,其心匠可知。
  书画之妙,当以神会,难可以形器求也。世之观画者,多能指摘其间形象、位置、彩色瑕疵而已,至于奥理冥造者,罕见其人。如彦远《画评》言:王维画物,多不问四时,如画花往往以桃、杏、芙蓉、莲花同画一景。余家所藏摩诘画《袁安卧雪图》,有雪中芭蕉,此乃得心应手,意到便成,故其理入神,迥得天意,此难可与俗人论也。欧文忠《盘车图》诗云:“古画画意不画形,梅诗咏物无隐情。忘形得意知者寡,不若见诗如见画。”此真为识画也。
  画牛、虎皆画毛,惟马不画。余尝以问画工,工言:“马毛细,不可画。”余难之曰:“鼠毛更细,何故却画?”工不能对。大凡画马,其大不过盈尺,此乃以大为小,所以毛细而不可画;鼠乃如其大,自当画毛。然牛、虎亦是以大为小,理亦不应见毛,但牛、虎深毛,马浅毛,理须有别。
往岁小窑村陈用之善画,迪见其画山水,谓用之曰:“汝画信工,但少天趣。”用之深伏其言,曰:“常患其不及古人者,正在于此。”迪曰:“此不难耳,汝先当求一败墙,张绢素讫,倚之败墙之上,朝夕观之。观之既久,隔素见败墙之上,高平曲折,皆成山水之象。心存目想:高者为山,下者为水;坎者为谷,缺者为涧;显者为近,晦者为远。神领意造,恍然见其有人禽草木飞动往来之象,了然在目,则随意命笔,默以神会,自然境皆天就,不类人为,是谓活笔。”用之自此画格日进。?
(节选自 沈括《梦溪笔谈》)
注:指书画家钟繇、王羲之、顾恺之、陆探微等四人。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多病拥琵琶者误拨下弦病:诟病
B.多能指摘其间形象指摘:指出
C.张绢素讫讫:完毕
D.自然境皆天就,不类人为类:像、类似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此又在耳鉴之下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B.则房敛而色泽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C.难可以形器求也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D.此难可与俗人论也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阳修曾经得到一幅古画《牡丹丛》,画的下方有一只猫,他不知道这幅画的好坏。后来经过正肃吴公对画中猫眼和花的分析,推求出古图的精妙之处。
B.作者在鉴赏古画时,能结合自己的经验体会来辨别画之优劣,而不盲从众说。如对高益的壁画,他就提出了与他人不同的见解。
C.欧阳修曾在《盘车图》一诗中论道:“古画画意不画形。”而本文作者则认为,鉴赏古画既要重“形”又要重“意”。
D.本文论述的内容虽然是抽象的绘画理论,但能夹叙夹议,结合生活场景和生活常识,深入浅出地表明自己的观点。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C


本题解析:
小题1:B指摘:指出错误
小题2:C(A项分别为放于方位词之前的助词,可不译、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B项分别为连词“并且”、连词“因而”;C项都为介词“凭借”;D项分别为介词“跟”,动词“结交”)
小题3:C(根据第三段所述的理由和几个画例,沈括的观点和欧阳修是一致的)
参考译文:
收藏书画的人,很多人是贪图作者的名气,偶尔有传说是钟繇、王羲之、顾恺之、陆探微的手笔的,见到的都争着买进,这就是所说的“耳鉴”。还有的人看画用手去摸,据说着色均匀,手指摸上去没有高低不平的感觉的就是好画。这种方法又比“耳鉴”低下,叫做“揣骨听声”。欧阳修曾经得到一幅古画《牡丹丛》,画的下方有一只猫,他不知道这幅画的好坏。丞相吴育与欧阳修是亲家,他一见这画就说:“这是正午的牡丹。怎么知道的呢?画上的花,看上去涣散无力,而且颜色干燥。这正是中午时的花。猫的黑眼仁就像一条线,这正是正午时的猫眼。早上带有露水的花,花心收拢,颜色湿润。猫的眼睛在早晨和夜里都是圆的,随着太阳升高逐渐变为狭长,到正午的时候就像一条线了。”这也是善于推求古人的创作意图了。
相国寺的旧壁画,是高益的手笔。有一面墙上描绘了众多乐工奏乐的画,非常有意思。人们大多责怪弹琵琶的人拨错了下弦,那众多的乐管都发出“四”字的音,而琵琶的“四”字应在上弦,这里却是掩着下弦,是错误的。我认为这并不是错误的,大约管弦乐器是放开指头发出声音,琵琶是手指拔过琴弦发出音响,这一拔尽管按住下弦,但是声音却是发自于上弦。高益对画面的安排居然能达到这样的地步,他的匠心可以从中知道了。
书画的妙处,应该用心神去领会,很难用具体的形象来寻求。世上看画的人,大多能指点评说画中形象、位置、色彩方面的瑕疵罢了,至于能够达到深刻理解其中奥妙的人却十分少见。就如彦远《画评》所说:“王维画东西,大多不管四季,比如画花卉,往往把桃花、杏花、芙蓉花和莲花同画在一个景中。”我家收藏的王维的画《袁安卧雪图》,上面画有雪中芭蕉,这就是王维得心应手、意到便成的画,所以达到的意境出神入化,全然得之于天意,这是难以和俗人论说的。欧阳修的《盘车图》说:“古画画意不画形,梅诗咏物无隐情。忘形得意知者寡,不若见诗如见画。”这是真正的懂得画。
画牛、虎都要画毛,唯独马无须画毛。我曾经就这问题问画工,画工说:“马的毛细,不可以画。”余诘难他,问:“鼠的毛更细,为什么却要画?”画工不能回答。(其实)大概画马时,马的大小不过一尺多,这就要求以大为小,所以马毛细而不可画;画鼠时却正如原样大,自然应当画出毛。同理,牛、虎也是以大为小,所以也不应该见毛,但牛、虎的毛色深,马的毛色浅,按理必须有所区别。
过去小村里有个叫陈用之的人很善于画画,迪先生见他画的山水,就对用之说:“你的画确实很精巧,只是少了天然之趣。”用之非常佩服他的评点,说:“我常常担心自己不如古人,(原因)正在于这一点。”迪先生说:“做到这点不难,你先应当找一堵破墙,将一张白色的绢素铺完毕,将白绢挂在败墙上,早晚观看。观看已经有一段时间了,隔着白布见败墙上,高下平坎曲曲折折,都成山水之景象。用心揣磨仔细观察:高的是山,低的是水;坎的是谷地,缺的是山涧;明显的是近景,模糊的是远景。心神领会,清楚地见到那里有人禽草木飞动往来的景象,了然在目。就随着心意下笔,默以神会,自然之境都是天成,不像是人所为,这就可称为活笔。”陈用之从此后画技不断进步。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加粗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躬自厚而薄于人——责:要求
B.也,人皆仰之——更:改正
C.人能道,非道弘人——弘:弘扬,光大
D.逝者如斯夫,不昼夜——舍:舍弃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张宏勋诗集序?刘大槐
天下之达道五①,而其一曰朋友之交。朋友者,所以析疑善,相切磋以进于道。故为仁者必取友。一理之未明,读书十年之久而不能贯,谘之于友,一朝而豁如;无友则虽终至于悟,日月亦已淹矣。凡人之为善,独为之则怠,共为之则精力以相感而生;将为不善,然惧吾友之知,亦或逡巡而中止
呜呼!友道衰也久矣。逐逐焉惟势是趋,惟利是。势既去,利既尽则疏;又或相见则相谀,背从而毁之。此不可以为友也。
余观今为友者,无故而聚于一室,酒食嬉戏,相与为放辟淫侈②之谈。孔子之所谓群居而言不及义,岂不难矣!抑或弛废其心,其与友相接,漫漫昏昏,无可相切磋之具,是则余之忧乎?余谓人不可无友,而友不可以常聚,平居各键其门,各专其务,如田之有畔。逾时一晤,晤则出所疑以相质问吾友,所得于未相见之日者有几?其未知而今乃进于知者几何物?其已能而习之,以无至于忘者几何事?有善则相旌,有不善则相訾(Zǐ),友之道如是而已。
余客游京师,寓居京城之外,而震泽张君宏勋寓居城内,相去六七里,每旬日或半月之间,则张君必一出相见。相见则必有书一幅,画一卷,诗数篇,袖而出之共赏,宜其业之日益精。久之,其诗日益工,则亦日益富,裒③然成集而问序于余。余张君之每出必文会余,而愧余之独无以就于张君也,于交友之道不能无所感,遂书之以为张君诗集序。
(选自《刘大槐集》)
【注释】①《礼记·中庸》:“君臣也,父子乜,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达道也。”②放辟淫侈:放纵而不加收敛。③裒(p6u):聚集。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所以析疑善劝:勉励
B.惟利是骛:追求
C.余张君之每出必以文会余伟:敬佩
D.而愧余之独无以就于张君也正:正确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日月亦已淹矣逾时一晤
B.友道衰也久矣余观今为友者
C.背从而毁之平居各键其门
D.袖而出之共赏余伟张君之每出必以文会余
小题3:下列四项中符合作者“交友之道”的一项是(3分)
①朋友者,所以析疑劝善,相切磋以进于道②逐逐焉惟势是趋,惟利是骛③无故而聚于一室,酒食嬉戏④平居则各键其门,各专其务⑤有善则相旌,有不善则相訾⑥相见则必有书一幅,画一卷,诗数篇
A.①④⑥
B.②④⑤
C.③⑤⑥
D.①③⑤
小题4:把下面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①将为不善,然惧吾友之知,亦或逡巡而中止(4分)
②有善则相旌,有不善则相訾,友之道如是而已(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A
小题4:①将要做邪恶的事情时,然而(由于)害怕朋友知道,或许就犹豫不决而中途停止。
②(朋友间)有善举就相互表扬,有不好的地方就应相互批评,交友之道(就应)像这样而已。


本题解析:
小题1: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理解,正,使动用法,使……正确,意即指正,修正。就正:请求指导修正。此类试题意在考查文言实词用法。往往将词类活用混入其中考查。这里就是一例。C项中伟:译为敬佩,应该是意动用法。故在作答时要考虑活用现象。
小题2:A项第一个“而”,连词,表转折,但;第二个“而”,连词,表顺承,就。B项第一个“之”,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第二个“之”,结构助词。C项两个“则”,连词,就。D项第一个“以”,连词,表目的,来;第二个“以”,介词,拿。答题时要把虚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理解,首先根据上下文语境确定原句意思,然后根据原句意思确定虚词意思,如果虚词用法不能从意思上确定出区别,可以从虚词前后的关系断定。
小题3:①④⑤⑥是作者提倡的交友之道;②③是作者批评的交友之道。此类试题基本用二步排除法即可得出答案。但要注意排除的基础是准确的翻译和理解句子。
小题4: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关键字(1) “不善”译为邪恶的事情,“然”译为然而,“或”译为或许,“逡巡”译为犹豫不决。(2) “相旌”译为相互表扬,“相訾” 译为相互批评,“友之道”译为交友之道。
【参考译文】
天下达道有五,而其中之一就是朋友之交。朋友,是用来解析疑惑劝勉向善,相互切磋学习来提升道德修养的。所以为仁者必定要选取朋友。一处道理没弄明白,读书十年之久都不能贯通,向朋友咨询,(也许)一下子就能豁然明了;如果没有朋友,即使最终能够明白这个道理,可时间已耽搁很久了。大凡人们做好的事情,独自做就会懈怠,大家共同做就会相互激发精力充沛。将要做邪恶的事情时,然而(由于)害怕朋友知道,或许就犹豫不决而中途停止。
唉!交友之道衰落很久了。(人们大都)忙碌追逐,趋炎附势,惟利是图。一旦大势已去,利益已尽,就疏远了;有的人相见时相互吹捧,背地里就诋毁对方。这样的人都不可以作为朋友。
我观察如今相互交友的,平白无故相聚一堂,饮酒吃饭嬉戏作乐,相互谈论一些放纵而不加收敛的言论。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平时大家在一起谈论问题却不涉及大义,岂不是很难成就事业吗!有的或者放松懈怠,心意颓废,他们与朋友交往,散漫随便稀里糊涂,没有什么可相互切磋学习的才能,这是我所担忧的。我认为一个人不可没有朋友,而朋友不可经常相聚,平常则各关其门,各自专心自己的事务,如同田地有分界一样。经过一段时间,朋友会面一次,会面时就出示自己的疑难问题相互质疑询问:在没见面的日子里我的朋友学习有多少收获?那些曾经不知道而现在却能了解的事物有多少?那些已经会做又反复实习,以不至于忘记的事有多少?(朋友间)有善举则相互表扬,有不好的地方就要相互批评,交友之道(就应)像这样而已。
我在京师作客游学,客居在京城外面,而震泽(县)人张宏勋先生居住在京城里面,相距六七里路,每过十天或半月,张先生必定出城与我见面。相见时必定有一幅书法、一卷画、几篇诗,从袖中拿出来与我共同欣赏,(这样一来),合宜他擅长的也越来越擅长,长久这样,他的诗一天比一天精工,也一天比一天丰富。他将诗作汇聚成集,请求我写一篇序。我敬佩张先生每次出城都会以诗文与我相会,又惭愧自己没有什么东西向张先生请教,(且)对交友之道又有所感,于是就写了这篇文章作为张先生诗集的序言。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