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东溪
梅尧臣
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
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
短短蒲茸齐似剪,平平沙石净于筛。
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
(1)这首诗的第二句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的三、四两句是名句,元代方回赞为“当世名句”,清代纪昀赞为“名下无虚”。它的妙处在哪里呢?请你作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第二句流露出诗人悠闲与留连山水之情(从“发船迟”可看出)。
(2)三、四两句,写“看水”时所见岸旁之景,作者不仅抓住最有特征的景物,而且写出新意(或:每句前四字写景,后三字写意,边写边议,景中有意,意中有情)第三句“凫眠”是水乡人所共见的,而“闲意”则由作者的想像与感觉来。第四句写岸边老树,春深着花。这也是乡村常见之景,但说它“无丑枝”,是作者的新意(或:有双关的含意)。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初唐四杰”是?、?、?、?。(2分)
参考答案:“初唐四杰”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满江红?江行
辛弃疾
过眼溪山,怪都似、旧时曾识。还记得、梦中行遍,江南江北。佳处径须携杖去,能消几两平生屐?笑尘劳、三十九年非,长为客。?
吴楚地,东南坼。英雄事,曹刘敌。被西风吹尽,了无陈迹。楼观才成人已去,旌旗未卷头先白。叹人间、哀乐转相寻,今犹昔。
【注】①辛弃疾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他一生力主抗金,曾上《姜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显示了卓越军事才能雨爱国热忱。但他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却遭受排挤,经常被调来调去,先后担任江西、湖北、湖南等地的地方官。作此词时,辛弃疾已年届40,是辛弃疾离开扬州溯江上行将赴南昌新任,在途中的抒怀。②“楼观才成人已去”:此句是化用苏轼诗句“楼成君已去,人事固多乖”(《送郑户曹》),意思是说三国时吴国基业始成,而孙权就匆匆离开人间。
小题1:这首词蕴含着作者的复杂思想情感,请简要概括。(4分)
小题2:这首词在表达技巧方面有何特点?请作简析。(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这首词通过对往昔英雄人物的追忆与今朝他们“了无陈迹”的叹息, 作者既渴望能如英雄一样建功立业,又深以“旌旗未卷头先白”为憾;同时,还对自己这样“笑尘劳、三十九年非,长为客”,被朝廷调来调去的4之行感到失意和无奈。
小题2:这首诗因江行兴感,却没有对江上和岸上的景物作任何具体描绘,而是将现实政治感慨与怀古之情有机的结合,采用了一种直抒胸臆的方式,来指点江山、怀古论今,感叹人物命运
人事多乖,抒发胸中的郁闷与不平。
本题解析:
小题1:这是一道探究诗歌情感的题目,探究时注意结合诗歌的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要词语作答,注释注意:“经常被调来调去”,表情达意的词语:“长为客”“了无陈迹”“人已去”“叹”“头先白”。答题时注意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小题2:这是一道手法题,诗歌手法主要有抒情方式(直接、间接),直接有直抒胸臆,间接有借景抒情、即使感怀、怀古伤今、托物言志,一般用于整首诗歌;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衬托、渲染、铺垫、动静、虚实、抑扬等,主要用于某一联的赏析;第三是修辞。此题主要是抒情方式的考核,注意结合诗歌分析“直抒胸臆”和“怀古伤今“的手法的运用。
本题难度:一般
4、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10分)
小题1:还顾望旧乡,?。?,忧伤以终老。
小题2:高渐离击筑,?,?,士皆垂泪涕泣。
小题3:?,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小题4:淇水汤汤,________________。
小题5:青青子衿, ?__??。
小题6:?__,心念旧恩。
小题7:________________,守拙归园田。
小题8:________________,桃李罗堂前。
参考答案:
小题1: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
小题2: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
小题3: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小题4:渐车帷裳
小题5:悠悠我心
小题6:契阔谈宴
小题7:开荒南野际
小题8:榆柳荫后檐
本题解析:默写要注意易错字如“漫”“徵”,“还”不要写成“返”,“帷”“荫”。一定要注意真正理解句意。
本题难度:简单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词,回答问题。(8分)
从军行(其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小题1:这首诗的抒情主人公是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小题2:简析诗中所使用的主要写作方法及写景句的作用。(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抒情主人公应是守卫边疆的戍卒将士。抒发了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4分)
小题1:诗的最后一句是写景句,使用了以景托情 或者说借景抒情的方法。前三句抒情,第四句写景。结尾句疆抒情主人公的情思提升到了一种全新的境界,展示了边境夜晚的一种和平宁静的景象,而这种和平宁静是将士们作出自我牺牲、忠于职守换来的。(4分)
本题解析:
小题1:考查对文学作品人物形象的鉴赏以及对作者感情的把握。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考点,能力层次为D,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表达技巧”分为四个理解层面由低到高(字词一句子—段落一篇章),分别是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等)、表达方式(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诗歌中主要是描写和抒情)、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比兴等)、谋篇布局手法(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