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考点巩固(2017年最新版)(三)
2017-08-06 08:13:35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乙亥岁除渔梁村
黄公度
年来似觉道途熟,老去空更岁月频。爆竹一声乡梦破,残灯永夜客愁新。
云容山意商量雪,柳眼桃腮领略春。想得在家小儿女,地炉相对说行人。
[注]宋高宗绍兴二十五年,是农历乙亥年。这年十月,秦桧死了,在舆论压力下,高宗召回一些受秦桧打击迫害的官员。作者也奉诏回朝,大年三十行经闽北渔梁村时写下了这首诗。
小题1:这首诗颈联在写景上有什么特点?(5分)
小题2:这首诗的颔联与尾联是如何表现诗人的思想情感的?(6分)



2、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渡湘江
杜审言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注】杜审言:杜甫的祖父,仕途失意,当时被贬去僻远的峰州,《渡湘江》写于此时。
(1)有人说:“‘今春花鸟作边愁’一句,极富匠心,令人倍感愁意。”试从艺术手法上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
题西溪无相院
张先
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
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
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放修芦碍月生。
⑴张先文笔工巧,长于写“影”,被称为“张三影”。本诗写了三处“影”,请找出来,并简要说明。?
答:? ?
⑵颔联是怎样写景的?请简要分析。
答:?



4、阅读题  鉴赏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一剪梅? ·舟过吴江
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注释】 吴江:今江苏省县名,在苏州南面、太湖东面。“秋娘渡”、“泰娘桥”:均为吴江地名。银字笙:乐器名,是笙管的一种。心字香:一种香名,据说是以香粉成心字形。
蒋捷,生卒年不详,字胜欲,号竹山,阳羡(今江苏宜兴)人,度宗咸淳十年(1274)进士,宋亡不仕。
小题1:后人认为这首词的“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极妙,它的妙处在哪里?请作简要分析。
小题2:这首词除了表现浓烈的思归之情外,借“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这两句还表达了什么情?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宿济州西门外旅馆
[宋]晁端友
寒林残日欲栖乌①,壁里青灯乍有天。
小雨愔愔②人假寐,卧听疲马啮残刍。
? [注]①乌:乌鸦;②情情:寂静无声。
(1)诗中的“乌”和“马”两个意象有何作用?请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的三、四两句,叶梦得《石林诗话》作“小雨情情人不寐,卧听赢马啮残蔬”。其中“不寐”与原诗“假寐”相比哪个更好?请简要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答题技巧《辨识字形》考..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