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对《山居秋暝》诗句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山居秋暝”中“暝”字“日暮”“傍晚”的意思,与“奄奄日欲暝”意思相同。
B、“天气晚来秋”中“晚来秋”的意思是山中的秋天来得特别晚,眼下还不像秋天的景色。
C、“竹喧归浣女”中的“喧”是“喧笑”之意,“竹喧”即“竹林里传来一阵喧笑声”。 D、“随意春芳歇”中的“春芳歇”意为“春天的芳华已消歇”。
2、阅读题 读下面两首诗,完成①一②题。
马嵬
袁枚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马嵬
李商隐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年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①对这两首诗选材立意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诗均取材于唐玄宗与杨玉环之事。
B、两诗立意亦相同,都是归罪杨贵妃。即“女人祸水”之意。
C、在立意上,袁诗认为唐、杨生离死别,并不值得特别同情。
D、在立意上,李诗别出新意,把讽刺矛头直接指向了唐玄宗。
②对这两首诗的形式和写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两首诗都属格律诗。
B、袁诗属古体诗;李诗属近体诗。
C、两诗都化用了白居易《长恨歌》中“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诗句,用意也是相同的。
D、除用典外,李诗还运用了对比修辞格,袁诗还运用了比喻修辞格。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归嵩山作①
王维
清川带长薄②,车马去③闲闲④。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⑤嵩高下,归来且闭关⑥。
【注】①这首诗是作者辞官归隐嵩山途中所作。②薄:草木交错曰薄。③去:行走。④闲闲:悠闲,从容貌。⑤迢递:远貌。递:形容遥远。⑥闭关:佛家闭门静修。有闭门谢客意。
(1)颔联描写归隐途中的景色,但并非泛泛写景,而是“景中有情,言外有意”。试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整首诗写得很有层次。随着诗人的笔 端,既可以领略归山途中的景色转移,也可以隐约触摸到作者感情的细微变化,试简要分析这种感情的细微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旅宿
杜 牧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 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 沧江①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注:①在诗人家乡,以江水呈苍色,故称。
【小题1】颈联运用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的?(4分)
【小题2】联系全诗的情感,简析尾联的寓意。(4分)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7分)
冬夜对雪忆胡居士家
[唐]王 维
寒更传晓箭①,清镜览衰颜。
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
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
借问袁安舍②,翛然③尚闭关。
[注] ①箭:指漏箭,古代计时器漏壶中用以指示时间刻度的箭状指针。②汉时,袁安未达时,洛阳大雪,人多出乞食,安独僵卧不起,洛阳令按行至安门,见而贤之,举为孝廉。后人常用“袁安高卧”指身处困境但仍坚守节操的行为。③翛然:自由自在的样子。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诗人听着声声更漏,一夜未眠,拂晓时分,对镜自照,看到自己衰老的容颜。
B.颔联:诗人夜间隔窗听见竹动的声响,清晨推门一看,才发现满山已是皑皑白雪。
C.颈联:对雪展开铺写,从天空到地上,从深巷到广庭,立体描绘出素静的雪境。
D.尾联:由实入虚,由雪景描写转入对人的怀想,表达诗人对袁安的关怀和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