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鹤林寺僧舍
李涉①
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
注:①李涉,中唐诗人,宪宗时,曾任太子通事舍人。不久,贬为峡州(今湖北宜昌)司仓参军,在峡中蹭蹬十年,遇赦放还,复归洛阳,隐于少室。
(1)从抑扬的角度简要分析本诗的表达技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的末句“偷得浮生半日闲”有的版本作“又得浮生半日闲”,你认为用“偷”字好还是用“又”字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本诗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首句直抒诗人极度失意消沉、昏醉度日的心境,是抑,末句抒发诗人领悟到了要学会珍惜时光、从容乐观对待人生的道理之后的欣喜之情,是扬。
(2)用“偷”字更好。“又得浮生半日闲”只是客观的表达了又一次得到闲适之意,与首句“终日昏昏醉梦间”的心境不符,“偷”字则更具主观色彩,更能表现出诗人于“竹院逢僧话”后领悟到了要从容乐观地对待失意人生的积极态度。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3题。
过贾谊宅①?
刘长卿
三年谪官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心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注:贾谊(前200~前168)汉文帝时被召为博士。一年后,因为权贵中伤,被贬为长沙王太傅,。渡湘水时,用“骚体”做《吊屈原赋》,以自喻政治上的不得志。
1.诗人经常运用景物描写来渲染气氛,烘托情绪,此诗中作者借以寄情的典型景物有??。
2.诗中涉及到贾谊所写的《吊屈原赋》的语句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这首诗主要运用的写作手法是什么?
参考答案:
1.借以寄情的典型景物有:秋草、寒林、斜日、寂寂江山摇落处
2.“吊屈原赋”的语句是:湘心无情吊岂知?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当世没有人能了解自己的际遇心情。(贾谊不知“我”吊贾谊,如屈原不知贾谊吊屈原;同样际遇之人不能彼此相知,何况当世之人。)
3.主要运用的写作手法是 :借古喻今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悼亡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遣悲怀
唐 元稹
谢公最小偏怜女①,自嫁黔娄②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荩箧③,泥④他沽酒拔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⑤,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注释: ①元稹的妻子韦丛是太子少保韦夏卿最小的女儿。此以谢安最偏爱侄女谢道韫之事为喻。
②黔娄:战国时齐国的贫士。作者以此自比。 ③荩箧:竹或草编的箱子。
④泥:软缠,央求。?⑤藿:豆叶。
(1)这首诗的首联在全诗结构上有何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颔联和颈联所表现的妻子形象有何特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 总领颔联和颈联。
(2) 关心、体贴丈夫;甘于贫贱,与丈夫相濡以沫。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简单
4、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采桑子
晏殊
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
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
(1)“好梦频惊”是全词的点睛之笔,词中引起“好梦频惊”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因时光的流逝而惊梦;因容颜的易老而惊梦;因离别的痛苦而惊梦;因无尽的思念而惊梦;因西风的骤起而惊梦;因月色的惨白而惊梦;因高楼的雁叫而惊梦。(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2)①运用借景抒情手法。作者在词中借哀景抒发悲情,骤急的西风、惨白的淡月、高楼的雁叫都渲染了一种伤离别、苦相思的悲情。
②运用衬托手法。以时光的“只解”“不信”衬托人的敏感多情;以雁归衬托人未归。
③运用拟人的手法。首句将时光拟人化,说时光催人老,表达了时光流逝、容颜易老的伤感。(答出任意一种手法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山房春事二首(其二)
岑?参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注]梁园:又句免园,西汉梁孝王刘武所建,周围三百多里。园中有百灵山、落猿岩、栖龙岫、雁池、鹤洲、凫渚,宫观相连,奇果佳树错杂其间,珍禽异兽出没其中,枚乘曾做《梁王兔园赋》赞之。
(1)这首诗抒发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3分)
(2)赏析“庭树不知人去尽”一句,这样写运用了什么手法?有哪些好处(3分)
参考答案:
(1)这首诗抒发的是一种古今兴亡、盛衰无常的情感。诗人来到昔日繁盛的梁园,先是感受到一幅暮鸦聒噪、人迹稀少的萧条景象,而后细看竟发现在这萧条的废园中,树木居然繁花满枝,春色依旧,内心奔腾汹涌的是一股物是人非、盛衰无常的感慨。?
(2)这样写运用了反衬的手法。以树的无知反衬了有感觉之人的观园后的沉痛,用树木繁花满枝、春色依旧的乐景反衬了梁园颓败、人事已非的悲情。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