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6分)(06浙江)
[正官]叨叨令?无名氏
溪边小径舟横渡,门前流水清如玉。青山隔断红尘路,白云满地无寻处。说与你寻不得也么哥,寻不得也么哥,却原来侬①家鹦鹉洲②边住。
[注]①侬:我?②鹦鹉洲:此处为“渔父居处”的代称。
(1)请结合全曲简要分析“却原来侬家鹦鹉洲边住”所蕴含的思想情感。(4分)
参考答案:
(1)①点明渔父(隐士)居住的环境是与世隔绝、远离红尘的“世外桃源”,表现其对所处环境的喜爱、自豪之情;②写出渔父(隐士)超然尘世的情怀和隐逸的情趣。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列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捣练子·夜如年
贺 铸
斜月下,北风前,万杵千砧捣欲穿。
不为捣衣勤不睡,破除今夜夜如年。
(1)“斜月下,北风前”两句在全词中起到什么作用?(3分)
?
?
?
(2)这首词刻画了怎样的形象?请作简要分析。(4分)
?
?
参考答案:(1)(3 分)①词的前两句渲染了一种冷清暗淡的气氛;②烘托了思妇凄苦的心境。
(2)(4分)本词通过对人物心理和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刻画出捣衣思人,寂寞难耐的思妇形象①“捣欲穿”巧妙地把捣衣人的动作和人物心理紧密联系, “万杵千砧”写出反复等待之苦;②“不为捣衣勤不睡,破除今夜夜如年”两句让思妇自吐胸臆——捣衣是为了宣泄内心的痛苦,挨过不眠的长夜。刻画出思妇彻夜难眠、寂寞难耐的悲苦情状。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小题1:信誓臣旦,_______________。(《诗经·氓》)
小题2:________________,善假于物也。(苟子《劝学》)
小题3:乱花渐欲迷人眼,_________________。(自居易《钱塘湖春行》)
小题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雨凄凄。(杜牧《阿房宫赋》)
小题5:羽扇纶斤,谈笑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小题6:山河破碎风飘絮,____________________。 (文天祥《过零丁洋》)
参考答案:
小题1:不思其反?
小题2:君子生非异也
小题3:浅草才能没马蹄?
小题4:舞殿冷袖
小题5:樯橹灰飞烟灭?
小题6:身世浮沉雨打萍
本题解析:小题1要注意“反”的准确记忆;小题2注意“非”的准确记忆;小题5注意“樯、橹”字的字形;小题6注意“萍”字的准确记忆。平时复习应强化名篇名句的反复诵读,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本题难度:简单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晚望
[清]郑珍
向晚古原上,悠然太古春。碧云收去鸟,翠稻出行人。
水色秋前静,山容雨后新。独怜溪左右,十室九家贫。
(1)这首诗字面平易,却实有刻炼之功。颔联“收”“出”两字以浅为深,用得很特别。请说说这两个字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认为,尾联破坏了全诗优美的意境,应该删去;也有人说,这两句恰是诗人匠心独运之处,不能删去。你同意哪一种意见?请结合全诗内容加以概括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鸟儿隐没于碧空之中,却说被蓝天白云收了进去;农人田间穿行劳作,却说被翠绿的稻秧送了出来。一“收”一“出”,运用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情感,描绘出一幅清新明丽的春景图。
(2)同意后一种意见。前三联描绘春色之美和闲适之感,最后两句点出农村的穷苦和内心的沉重。作者运用“以乐写哀”的手法(或“以乐景衬悲情”“对比”),抒发了满腔悲愤之情,也使感叹民生疾苦的主旨更为鲜明。(言之有理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问题。
画菊?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无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注】郑思肖,宋末诗人、画家。元军南侵时,曾向朝廷献抵御之策,未被采纳。宋亡后,隐居苏州。
小题1:这首诗写了菊花什么特点?请结合诗句分析。(4分)
小题2:这首诗采用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独立清正,坚贞不移。
小题2:这首诗采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表达了自己坚守高尚情操、宁死不向元朝投降的民族气节及斗争精神。
本题解析:
小题1:要回答菊花的特点,应先在诗中找出描写句话的诗句。“花开不并百花丛”,写出了菊花独立清正的节操;“独立疏篱趣无穷”写出了菊花的怡然自得的心境;“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写出菊花坚贞不移的气节。
小题2:这首诗写的是菊花,表现的当然使作者的情感或观点,因此表现手法应当是托物言志。至于表达的情感,可根据上题菊花的特点回答。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