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语文答题技巧《文言文阅读》考点特训(2017年冲刺版)(四)
2017-08-08 00:56:43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大 中 小】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9—12题。 孔子围于陈蔡之间,七日不火食。大公任往吊之,曰:“子几死乎?”曰:“然。”“子恶死乎?”曰:“然。”任曰:“予尝言不死之道。东海有鸟焉,其名曰意怠。其为鸟也,翂翂翐翐,而似无能;引援而飞,迫胁而栖;进不敢为前,退不敢为后;食不敢先尝,必取其绪。是故其行列不斥,而外人卒不得害,是以免于患。直木先伐,甘井先竭。子其意者饰知以惊愚,修身以明污,昭昭乎如揭日月而行,故不免也。昔吾闻之大成之人曰:‘自伐者无功,功成者堕,名成者亏。’孰能去功与名而还与众人!道流而不明居,得行而不名处;纯纯常常,乃比于狂;削迹捐势,不为功名。是故无责于人,人亦无责焉。至人不闻,子何喜哉!”孔子曰:“善哉!”辞其交游,去其弟子,逃于大泽,衣裘褐,食杼栗,入兽不乱群,入鸟不乱行。鸟兽不恶,而况人乎! 孔子问子桑雽曰:“吾再逐于鲁,伐树于宋,削迹于卫,穷于商周,围于陈蔡之间。吾犯此数患,亲交益疏,徒友益散,何与?”子桑雽曰:“子独不闻假人之亡与?林回弃千金之璧,负赤子而趋。或曰:‘为其布与?赤子之布寡矣;为其累与?赤子之累多矣。弃千金之璧,负赤子而趋,何也?’林回曰:‘彼以利合,此以天属也。’夫以利合者,迫穷祸患害相弃也;以天属者,迫穷祸患害相收也。夫相收之与相弃亦远矣,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彼无故以合者,则无故以离。”孔子曰:“敬闻命矣!”徐行翔佯而归,绝学捐书,弟子无挹于前,其爱益加进。 异日,桑零又曰:“舜之将死,真冷禹曰:‘汝戒之哉,形莫若缘,情莫若率。缘则不离,率则不劳。不离不劳,则不求文以待形不求文以待,固不待物。” (选自《庄子·山木》) 9.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公任往吊之?吊:慰问 B.自伐者无功?伐:夸耀 C.为其布与?布:财帛 D.绝学捐书?捐:捐献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引援而飞?徐行翔佯而归,绝学捐书 B.是以免于患?夫以利合者,迫穷祸患害相弃也 C.逃于大泽?吾再逐于鲁,伐树于宋 D.其为鸟也?为其累与 11.下列各项中,全都表现孔子“全身远祸”的一项是? ①昭昭乎若揭日月而行?②辞其交游? ③逃于大泽?④逍迹于卫?⑤徐行翔佯而归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③④⑤? D.①③④ 1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中的孔子是一个谦虚而又勇于改错的人物形象,和《论语》中的孔子不能等而视之。 B.太公任认为至人心地纯一,行为平常,不求声名,不显露自己,所以能免受伤害。 C.子桑雽认为假国人林回丢掉价值千金的璧玉,背着婴儿逃命,正可说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应以利害相维系,而应以天性相联结。 D.这两段文字,借孔子的故事说明无欲无用,因顺自然的处世哲学,说明庄子思想与儒家的思想有着共同之处。
参考答案:9、D。(捐:丢弃,据上下文“孔子曰:‘敬闻命矣!’徐行翔佯而归,绝学捐书,弟子无挹于前,其爱益加进。”可以推知,“捐”不是“捐献”的意思) 10、A。(两个“而”都是连词,表示修饰关系。B.连词,因;介词,凭借。C.借此,到;介词,被,表示被动。D.动词,作为;介词,为了) 11、C.(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首先要弄明白“全身远祸”的含义是“孔子全身而退,远离祸患”,据此筛查:②说明孔子招致祸害的原因④叙述孔子在卫国被驱逐) 12、D。(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能说明庄子思想与儒家“独善其身”的思想有着共同之处)
本题解析:9、D。(捐:丢弃,据上下文“孔子曰:‘敬闻命矣!’徐行翔佯而归,绝学捐书,弟子无挹于前,其爱益加进。”可以推知,“捐”不是“捐献”的意思) 10、A。(两个“而”都是连词,表示修饰关系。B.连词,因;介词,凭借。C.借此,到;介词,被,表示被动。D.动词,作为;介词,为了) 11、C.(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首先要弄明白“全身远祸”的含义是“孔子全身而退,远离祸患”,据此筛查:②说明孔子招致祸害的原因④叙述孔子在卫国被驱逐) 12、D。(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能说明庄子思想与儒家“独善其身”的思想有着共同之处) 参考译文: 孔子被围困在陈国、蔡国之间,七天七夜不能生火煮饭。太公任前去看望他,说:“你快要饿死了吧?”孔子说:“是的。”太公任又问:“你讨厌死吗?”孔子回答:“是的。”太公任说:“我来谈谈不死的方法。东海里生活着一种鸟,它的名字叫意怠。意怠作为一种鸟啊,飞得很慢,好像不能飞行似的;它们总是要有其他鸟引领而飞,栖息时又都跟别的鸟挤在一起;前进时不敢飞在最前面,后退时不敢落在最后面;吃食时不敢先动嘴,总是吃别的鸟所剩下的,所以它们在鸟群中从不受排斥,人们也终究不会去伤害它,因此能够免除祸患。长得很直的树木总是先被砍伐,甘甜的井水总是先遭枯竭。你的用心是装扮得很有才干以便惊吓普通的人,注重修养以便彰明别人的浊秽,毫不掩饰地炫耀自己就像是举着太阳和月亮走路,所以总不能免除灾祸。从前我听圣德宏博的老子说过:‘自吹自擂的人不会成就功业;功业成就了而不知退隐的人必定会毁败,名声彰显而不知韬光隐晦的必定会遭到损伤。’谁能够摈弃功名而还原跟普通人一样!大道广为流传而个人则韬光隐居,道德盛行于世而个人则藏誉匿耀不处其名;纯朴而又平常,竟跟愚狂的人一样;削除形迹捐弃权势,不求取功名。因此不会去要求他人,别人也不会要求自己。道德修养极高的人不求闻名于世,你为什么偏偏喜好名声呢?”孔子说:“说得实在好啊!”于是辞别朋友故交,离开众多弟子,逃到山泽旷野;穿兽皮麻布做成的衣服,吃柞树和栗树的果实;进入兽群兽不乱群,进入鸟群鸟不乱行。鸟兽都不讨厌他,何况是人呢! 孔子问子桑雽道:“我两次在鲁国被驱逐,在宋国受到伐树的惊辱,在卫国被人铲除足迹,在商、周之地穷愁潦倒,在陈国和蔡国间受到围困。我遭逢这么多的灾祸,亲朋故交越发疏远了,弟子友人更加离散了,这是为什么呢?” 子桑雽回答说:“你没有听说过那假国人的逃亡吗?林回舍弃了价值千金的璧玉,背着婴儿就跑。有人议论:‘他是为了钱财吗?初生婴儿的价值太少太少了;他是为了怕拖累吗?初生婴儿的拖累太多太多了。舍弃价值千金的璧玉,背着婴儿就跑,为了什么呢?’林回说:‘价值千金的璧玉跟我是以利益相合,这个孩子跟我则是以天性相连。’以利益相合的,遇上困厄、灾祸、忧患与伤害就会相互抛弃;以天性相连的,遇上困厄、灾祸、忧患与伤害就会相互包容。相互收容与相互抛弃差别也就太远了。而且君子的交谊淡得像清水一样,小人的交情甜得像甜酒一样;君子淡泊却心地亲近,小人甘甜却利断义绝。大凡无缘无故而接近相合的,那么也会无缘无故地离散。”孔子说:“我会由衷地听取你的指教!”于是慢慢地离去,闲放自得地走了回来,终止了学业丢弃了书简,弟子没有一个侍学于前,可是他们对老师的敬爱反而更加深厚了。 有一天,子桑雽又说:“舜将死的时候,用真道晓谕夏禹说:‘你要警惕啊!身形不如顺应,情感不如率真。顺应就不会背离,率真就不会劳苦;不背离不劳神,那么也就不需要用纹饰来装扮身形;无须纹饰来矫造身形,当然也就不必有求于外物。’”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文言文阅读,完成下面的题。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1.下列各项中,加粗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氓:民 B.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抗:强大 C.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向时:先前 D.然秦以区区之地/区区:表示数量少 2.下列各项中,加粗字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B.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C.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申之以孝悌之义 D.然后以六合为家/以五十步笑百步 3.下列各项中,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的语言独具特色,如辞赋一般,辞采华丽,千变万化,多用对偶句与排比句,又多用长句,句子短长相间,读来朗朗上口。 B.文章最后一段从领袖的地位、指挥作战能力、军队的素质和装备四方面将九国之师和陈涉之众进行对比,指出后者远不如秦的力量强大,结局却是“成败异变,功业相反”。 C.文章先叙述史实,说明秦由兴到衰的过程,再列举大量的事实进行论证,最后得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的结论,收到了水到渠成之功,具有很强的逻辑力量。 D.全文在叙述的基础上,总结了秦朝灭亡的原因,申诉了作者关于治国应施行仁义的主张。作者的目的是希望汉文帝以秦朝为鉴,施行仁义,以免重蹈秦朝的覆辙。 4.翻译下面的句子。 (1)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B 2.C 3.B 4.(1)(他们)砍来木棍作兵器,举着竹竿作旗帜,天下百姓像云那样聚拢来,像回声那样应和着,担着粮食像影子一样跟着(陈涉)。 ? (2)试着让崤山以东的六国跟陈涉量量长(短),比比大(小),那就不能够相提并论了。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赵苞字威豪,甘陵东武城人。从兄忠,为中常侍,苞深耻其门族有宦官,不与忠交通。 初仕州郡,举孝廉,再迁广陵令。视事三年,政教清明,郡表其状,迁辽西太守。抗厉威严,名振边俗。以到官明年,遣使迎母及妻子,垂当到郡,道经柳城,值鲜卑万余人入塞寇钞,苞母及妻子遂为所劫质,载以击郡。苞率步骑二万,与贼对阵。贼出母以示苞,苞悲号谓母曰:“为子无状,欲以微禄奉养朝夕,不图为母作祸。昔为母子,今为王臣,义不得顾私恩、毁忠节,唯当万死,无以塞罪。”母遥谓曰:“威豪,人各有命,何得相顾,以亏忠义!昔王陵母对汉使伏剑,以固其志,尔其勉之。”苞即时进战,贼悉摧破,其母妻皆为所害。苞殡敛母毕,自上归葬。灵帝遣使吊慰,封侯。 苞葬讫,谓乡人曰:“食禄而避难,非忠也;杀母以全义,非孝也。如是,有何面目立于天下!”遂欧血而死。 小题1:对下面划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苞深耻其门族有宦官耻:以…为耻 B.垂当到郡,道经柳城道:道路 C.视事三年,政教清明视事:执政 D.何得相顾,以亏忠义亏:损害、败坏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字,意义与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①苞母及妻子遂为所劫质 ②为击破沛公军 B.①贼出母以示苞 ②不敢兴兵以拒大王 C.①与贼对阵 ②失其所与,不知 D.①尔其勉之 ②则或咎其欲出者
|
小题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与赵苞母子以弃孝尽忠相勉有关的一组是(? )
①苞率步骑二万,与贼对阵? ②抗厉威严,名振边俗
③义不得顾私恩、毁忠节?④何得相顾,以亏忠义
⑤苞即时进战?⑥遂欧血而死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⑤⑥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为子无状,欲以微禄奉养朝夕,不图为母作祸?
?(2)如是,有何面目立于天下?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1:B
小题1:C
小题1:(1) 做儿子的没有功绩,想用微薄的俸禄早晚服侍你,不料给母亲带来灾祸。
(2) 像这样,(我)有什么脸面活在世上呢?
本题解析:
小题1:道:取道
小题1:B都是,目的连词“来” A.①表被动②介词,替,给C.①和②亲附? D.①一定②那些
小题1:①②⑤写抗敌
小题1:(1) “无状”、“图”各1分句意明确2分(2) “立”1分句式1分句意明确2分。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课外文段,完成后面题(18分)
建中四年,项城为叛军困。县令李侃,不知所为。其妻杨氏曰:“君,县令也。寇至当守;力不足,死焉,职也。君如逃,则人谁肯固矣!”侃曰:“兵与财皆无,将若何?”曰:“如不守,县为贼所得矣,仓廪皆其积也,府库皆其财也,百姓皆其战士也,国家何有?夺贼之财而食其食,重赏以令死士,其必济!”
于是,召胥吏、百姓于庭,杨氏言曰:“县令,诚主也;虽然,岁满则罢去。非若吏人、百姓然。吏人、百姓,邑人也,坟墓存焉,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忍失其身而为之虏耶?”众皆泣。得数百人,侃率之以乘城。
项城小邑也无长戟劲弩高城深沟之固贼气吞焉将超城而下有以弱弓射贼者中其帅坠马死。贼失势,遂散走,项城之人无伤焉。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力不足,死焉,职也职:职业
B.重赏以令死士,其必济济:成,有益
C.侃率之以乘城乘:登
D.贼失势,遂散走走:逃跑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最接近的一组是( )(3分)
A.①贼气吞焉②项城之人无伤焉。
B.①君如逃,则人谁肯固矣!②高城深沟之固。
C.①兵与财皆无,将若何②非若吏人、百姓然。
D.①夺贼之财而食其食②项城之人无伤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项城县令李侃面对叛军的凌厉攻势束手无策,打算弃城逃跑,所幸其妻杨氏深明大义,及时劝阻。
B.杨氏认为项城虽兵力单薄,但是若发动民众与敌人誓死一搏,项城保卫战一定能取得胜利。
C.杨氏对项城的官员和百姓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成功地作了战前动员,并以身作则,临阵督战。
D.由于上下一心,众志成城,再加上叛军首领中箭身亡,项城军民奇迹般地取得了保卫战的胜利。
小题4:翻译下面语句(6分)
①如不守,县为贼所得矣,仓廪皆其积也(3分)
②县令,诚主也;虽然,岁满则罢去。(3分)
小题5: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3分)
项 城 小 邑 也 无 长 戟 劲 弩 高 城 深 沟 之 固 贼 气 吞 焉 将 超 城 而 下 有 以 弱 弓 射 贼 者 中 其 帅 坠 马 死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D
小题3:C
小题4:①假如不守住,县城将被叛贼抢夺去?粮仓里储藏的都成了叛军的积蓄。②县令的确是一县之主,即使这样,任职期满就离开了。
小题5:项城,小邑也,无长戟劲弩、高城深沟之固。贼气吞焉,将超城而下。有以弱弓射贼者,中其帅,坠马死。(说明:每错3处扣1分,多段漏段错段都算错。)
本题解析:
小题1:在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猜测出词义,即文言猜读法。A解释不正确,由原文上下句内容大意可知,职:职责。所以选A。
小题2:此类文言虚词题,一般要结合具体语境,去判定某一虚词的具体用法和意义。A①代词,代“项城”;②语气词,表陈述语气。B①动词,固守;②形容词,险固;C①动词,对付,处置;②动词,像;D①②中的“之”均为助词,译为“的”。所以选D。
小题3: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C项中“以身作则,临阵督战”原文中无此信息。率军登城抵抗的是李侃。所以选C。
小题4: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为……所”被动,“其”“诚”“虽然”“罢去” “虽”译成“虽然”亦可。
小题5:明辨句读,要综合运用古汉语字词句及古代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常识,因而断句能力高低,成了阅读文言文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察对话、依总分、据修辞 、对称 、反复、辨句式。
参考译文:
建中四年(公元738年),项城被叛军围困。县官李侃不知怎么才好。他的妻子杨氏说: “您是县官,叛贼到当守卫;力量不足,即使死了,也是忠于职守。您假如逃跑,那么谁来守城?”李侃说:“军队与钱财都没有了,该怎么办?”杨氏说:“假如不守住,县城将被叛贼抢夺去?粮仓里储藏的都成了叛军的积蓄,政府的财库都成了他的财产,百姓都成了他们的士兵,国家还有什么呢?夺取贼兵的财物,吃他们的粮食,重赏鼓励敢死的士兵,那一定能成功的。”
于是在庭院召集胥吏百姓。杨氏说:“县官,确实是一城之主,虽然如此,任期满了就离职而去,不像吏人百姓那样。吏人百姓,都是本地人,祖坟在这里,应该相互出力死守这个县城,怎能忍心丧失自身而成为叛贼俘虏呢?”众人都流泪答应了。得到数百人,李侃带领他们登上了城墙。
项城是小地方,没有长戟劲弩精良武器,没有高城深沟来固守。判贼气焰嚣张,率领他们的士兵将要跳过城墙而攻下项城。此时守城士兵用普通的弓箭射贼人,射中了他们的统帅,落马而死。他们的统帅是李杀烈的女婿。叛贼失势了,接着全都逃跑了。项城的人没有伤亡。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句中加线的词,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六王毕,四海一/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合纵缔交,相与为一
B.使秦复爱六国之人/秦爱纷奢/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C.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士大夫之族/山东豪杰,遂并起而亡秦族
D.奈何取之尽锱铢/青,取之于蓝/秦以攻取之外?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