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已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①,硁硁然小人②哉!抑亦可以为次矣。”(《论语·子路》)
[注]①果:果断,坚决。②硁硁然小人:硁硁然,这里指像石块一样坚固的样子。小人,器量小的人。
(1)在孔子看来,什么样的人才称得上理想的“士”?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孔子怎样看待“言必信,行必果”的人?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题 ?王导,字茂弘,光禄大夫览之孙也。父裁,镇军司马。导少有风鉴,识量清远。年十四,陈留高士张公见而奇之,谓其从兄敦曰:“此儿容貌志气,将相之器也。”初袭祖爵。司空刘寻引为东阁祭酒,迁秘书郎、太子舍人,尚书郎,并不行。后参东海王越军事。时元帝为琅琊王,与导素相亲善。导知天下已乱,遂倾心推奉,潜有兴复之志。帝亦雅相器重,契同友执。帝之在洛阳也,导每劝令之国。会帝出镇下邳,请导为安东司马。军谋密策,知无不为。及徙镇建康,吴人不附。居月余,士庶莫有至者,导患之。会敦来朝,导谓之曰:“琅邪王仁德虽厚,而名论犹轻。兄威风已振,宜有以匡济者。”会三月上巳,帝亲现禊,乘肩舆,具威仪。敦、导及诸名胜皆骑从。吴人纪瞻、顾荣,皆江南之望,窃觇之,见其如此,咸惊惧,乃相率拜于道左。导因讲计曰:“古之王者,莫不宾礼故老,存问风俗,虚己倾心,以招俊义。况天下丧乱,九州分裂,大业草创,急于得人者乎!顾荣、贺循,此土之望,未若引之以结人心。二子既至,则无不来矣。”帝乃使导躬造循、荣,二人皆应命而至。由是吴会风靡,百姓归心焉。自此之后,渐相崇奉,君臣之礼始定。(《晋书?王导传》卷六五)
[注]①晋元帝:司马睿,公元317年他得到晋悯帝被俘的消息后,先自称晋王,第二年改称皇帝。东晋王朝从此建立。选文记载他称帝前初到江东的情况。②吴会:地名。
习题检测: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潜有兴复之志潜:暗地里?
B. 帝亦雅相器重雅:很
C. 宜有以匡济者匡:辅助?
D. 皆江南之望望:声望
2. 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正确的一项是
A. 军谋密策,(帝)知无不为?
B. 及(导)徙镇建康,吴人不附
C. 导因讲计(于)(纪瞻、顾荣)曰?
D. 自此之后,(各地)渐相崇奉
3.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陈留名士张公看到十四岁的王导后,便对王导的同胞兄长王敦说,这个孩子是个做将相的人才。
B. 王导不愧是一代名臣,他对司马睿提出了要尊先贤、问风俗、重谦虚、招俊杰、得民心。这是稳定时局、开创大业的五大法宝。
C. 江东士族起初看不起司马睿,态度非常冷淡,后来看到他亲观祭祀时,那隆重的仪仗,威整的行列,都惊惧不已,于是纷纷前来投靠。
D. 西晋末年,天下纷乱,王导审时度势,决心辅佐司马睿,兴复晋堂。凡军国大计,他都积极筹划,司马睿也把他当成知交,对他言听计从,当即付诸行动。
王导
3、单选题 【走】选出下列解释正确的一项(?)
A.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木兰诗》(逃跑)
B.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阿房宫赋》(结构)
C.太史公牛马走再拜言。《报任安书》(奔
D.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也。《寡人之与国也》(行走)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送程龙峰郡博致仕序
(明)王慎中
嘉靖二十三年,制[注]当黜陟天下。百司庶职报罢者凡若干人。而吾州儒学教授程君龙峰,名在有疾之藉,当致其事以去。
程君在学,方修废起坠,搜遗网失,以兴学成材为任。早作晏休,不少惰怠,耳聪目明,智长力给。非独其精爽有余,意气未衰,至于耳目之所营注,手足之所蹈持,该涉器数,而周旋仪等,纤烦劳惫,莫不究殚胜举。不知司柄者奚所考而名其为疾也。
黜陟之典,固将论贤不肖,以驭废置。人之有疾与否,则有名下焉。贤不肖之论,非可倚此为断也,况于名其为疾者,乃非疾乎!人之贤不肖,藏于心术,效于治行,其隐微难见,斤形似易惑,故其论常至于失实。非若有疾与否,可以形决而体定也。今所谓疾者,其失若此;则于贤不肖之论,又可知矣!此余所以深有感也。
又有异焉。古者宪老而不乞言。师也者,所事也,非亊人也。所谓以道得民者是也。责其筋力之强束,课其骸骨之武健,是所以待狼局冗司之末也。
程君之僚,与其所教诸生,皆恨呈君之去,谓其非疾也。余故论今之失,而及古之宜,使知程君虽诚有疾,亦不可使去也。
君去矣,敛其所学,以教乡之子弟,徜徉山水之间,步履轻翔,放饭决肉,矍烁自喜。客倘有讶而问者:“君胡无疾也?”聊应之曰:“昔者疾,而今愈矣。”不亦可乎?
[注]制:指皇帝的命令。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制当黜陟天下/陟:提拔
B.效于治行/效:表现
C.课其骸骨之武健/课:考核
D.皆恨程君之去/恨:怨恨
2.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以兴学成材为任/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B.则有名焉/以予故,咸以愚辱焉
C.则于贤不肖之论/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与其所教诸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儒学教授程龙峰耳聪目明,意气未衰,工作卖力,有点伤病但已痊愈,上司却把他当做病人,罢免了他的学官职务。
B.文章对当时社会的官吏制度作了尖锐的指摘,黜陟之典的标准应是贤或不肖而不是身体状况,何况程龙峰本身无病。
C.按照古代敬老尊师的传统,程龙峰即使真的有病,也不该受这样的待遇,老师毕竟是凭借懂得道理而获得人们尊重。
D.国子监博士程龙峰的上司借口程有病,让他“致仕”了,作者写了这篇别开生面的赠序来送别,议论透彻,文字畅快。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早作晏休,不少惰怠,耳聪目明,智长力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君去矣,敛其所学,以教乡之子弟;徜徉山水之间,步履轻翔,放饭决肉,矍铄自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单选题 下列语句中加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端:发端
B.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铄:给予
C.万物皆备于我——备:防备
D.苟为不熟——熟: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