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2017年最新版)(六)
2017-08-08 01:45:07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题
顾恺之,字长康,晋陵无锡人也。恺之博学有才气,尝为《筝赋》成,谓人曰:“吾赋之比嵇康琴,不赏者必以后出相遗,深识者亦当以高奇见贵。”桓温引为大司马参军,甚见亲昵。恺之好谐谑,人多爱狎之。后为殷仲堪参军,亦深被眷接。仲堪在荆州,恺之尝因假还,仲堪特以布帆借之,至破冢,遭风大败。恺之与仲堪笺曰:“地名破冢,真破冢而出。行人安稳,布帆无恙。”恺之每食甘蔗,恒自尾至本。人或怪之,云:“渐入佳境。”
尤善丹青,图写特妙,谢安深重之,以为有苍生以来未之有也。恺之每画人成,或数年不点目精。人问其故,答曰:“四体妍蚩,本无阙少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尝悦一邻女,挑之弗从,乃图其形于壁,以棘针钉其心,女遂患心痛。恺之因致其情,女从之,遂密去针而愈。欲图殷仲堪,仲堪有目病,固辞。恺之曰:“明府正为眼耳,若明点瞳子,飞白拂上,使如轻云之蔽月,岂不美乎!”仲堪乃从之。恺之尝以一厨画糊题其前,寄桓玄,皆其深所珍惜者。玄乃发其厨后,窃取画,而缄闭如旧以还之,绐云未开。恺之见封题如初,但失其画,直云妙画通灵,变化而去,亦犹人之登仙,了无怪色。
恺之矜伐过实,少年因相称誉以为戏弄。义熙初,为散骑常侍,与谢瞻连省,夜于月下长咏,瞻每遥赞之,恺之弥自力忘倦。瞻将眠,令人代己,恺之不觉有异,遂申旦而止。尤信小术,以为求之必得。桓玄尝以一柳叶绐之曰:“此蝉所翳叶也,取以自蔽,人不见己。”恺之喜,引叶自蔽,玄就溺焉,恺之信其不见己也,甚以珍之。
初,恺之在桓温府,常云:“恺之体中痴黠各半,合而论之,正得平耳。”故俗传恺之有三绝:才绝,画绝,痴绝。年六十二,卒于官,所著文集及《启蒙记》行于世。
(选自《晋书》,有删改)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恺之好谐谑,人多爱狎之侮辱
B.玄乃发其厨后,窃取画打开
C.而缄闭如旧以还之,绐云未开欺骗
D.恺之矜伐过实夸耀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部相同的一组是?(?)
A.恺之尝以一厨画糊题其前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B.深识者亦当以高奇见贵则思无以怒而滥刑
C.甚见亲昵就之而不见所畏也
D.恺之尝因假还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顾恺之喜欢上邻家女子,大胆追求却被拒绝,于是画女子的像并用针扎使邻家女子患上心痛病。顾恺之趁机表达自己的爱慕之情,邻家女子接受了他的追求,悄悄地将针取掉而使自己痊愈。
B.殷仲堪特别照顾顾恺之,借船给他便于他回乡休假,后来还主动配合顾恺之的作画
请求。
C.顾恺之认为人的四肢体态对作品来说根本没有什么价值,真正优秀的作品传神之处
在眼睛中。
D.谢瞻想睡觉时命令别人代自己赞叹顾恺之,而顾恺之不觉有异,长咏到天明;顾恺
之用柳叶遮挡自己,并且相信桓玄没有看到他:这都表现了顾恺之痴绝的特点。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小题3:D


本题解析:
小题1:A亲近
小题2:B全部解释为“介词,因为”。(A指示代词/人称代词C表示被动,动作指向对方/看见D趁/凭借)
小题3:D(A顾恺之将针取掉。B先是坚决拒绝,后来同意。C没有说四肢体态不具有价值)
附译文:
顾恺之,字长康,晋陵无锡人。顾恺之博学多才,曾经创作《筝赋》完成后,对人说:“赋的水平可以和嵇康的琴艺媲美,不欣赏的人一定因为是后来写就的作品而放弃阅读,十分看重它的人也一定因为水平高超奇妙而看重它。”桓温引荐他担任大司马参军职位,顾恺之很受桓温宠爱。顾恺之诙谐滑稽爱开玩笑,人们大都喜欢接近他。后来担任殷仲堪的参军,也十分受殷仲堪的关爱。殷仲堪在荆州时,顾恺之曾因假还家,仲堪专门借帆船给他,到达破冢,遇到大风浪丢失了很多东西。顾恺之给殷仲堪写信说:“这里名叫破冢,我可真的是‘破冢而逃’的,不过人是安全的,船没有损坏。”顾恺之每次吃甘蔗的时候,总是从末端到根部。人们很奇怪,顾恺之解释说:“这叫渐入佳境。”
顾恺之特别擅长绘画,描摹刻画特别精妙,谢安非常器重他,认为是人类有史以来从没有过的作品。顾恺之每次画人像后,有时都几年不画眼睛。人们询问原因,回答说:“人的四肢体态美丑,本来就在画作中没有什么缺失,传神写照的关键,当在眼睛中。”曾经喜欢过一个邻家女子,挑逗不成,于是就在墙壁上画了一幅女子的画像,用针棘扎女子的心脏部位,女子就患上了心慌心痛病。顾恺之于是趁机表达了他的爱慕之情,女子接受了顾恺之的请求,于是顾恺之就悄悄地将针棘去掉,女子的病情也逐渐好转。他想要给殷仲堪画一幅画像,但殷仲堪眼睛有毛病,坚决地拒绝。顾恺之说:“您的精彩之处正在眼睛部位,如果让我画您这只眼睛,用飞白拂一下,使他像轻云蔽月,岂不很美!”殷仲堪于是就听从了他的建议。顾恺之曾经把一橱柜的画用封条封好前门,寄给桓玄,都是他所十分珍惜的。桓玄竟然打开橱柜的后壁,窃取了里面的画作,却封闭好还给了顾恺之。欺骗说没有打开过。顾恺之见封条和从前一样,只丢失了里面的画作,只说好的画通灵神奇,变化离去,也像人成仙一样,一点也没有埋怨的表情。
顾恺之自夸过度,一些年轻人因此就互相赞美来戏弄他。义熙初年,他担任散骑常侍,与谢瞻一起共事,喜欢在夜晚月下长啸吟诵,谢瞻每次都要站在远处赞美他,顾恺之就会更加卖力忘记疲倦地唱起来。谢瞻将要休息,让人代替自己,而顾恺之不觉得有什么不同,于是直唱到天亮才停止。顾恺之特别喜欢那些小法术、小技艺,认为索求就会得到。桓玄曾经用一片柳叶欺骗他说:“这是蝉用来遮蔽藏身的叶子,拿来用它遮挡自己,人就看不见自己了。”顾恺之十分高兴,举着叶子遮挡自己,而桓玄这个时候却对着顾恺之撒尿,顾恺之坚信他没有看到自己,十分珍惜这片柳叶。
当初,顾恺之在桓温府中,曾经说:“顾恺之身上痴傻和狡猾各占一半,合并起来看,正好平衡罢了。”因此世上流传顾恺之有三绝:才绝,画绝,痴绝。六十二岁,死在任上,著作和《启蒙记》流传于世。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①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卫灵公》)
②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里仁》)
③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阳货》)
(1)结合选段①②,谈谈君子该如何去判断一个人的善恶是非。(2分)
?
?
(2)选段③,孔子强调君子也会有讨厌的人,这和君子量大能容人的德行是否矛盾,谈谈你的看法。(4分)
??
?
??


参考答案:(1)对众人的好恶应留意分辨,不要随波逐流,人云亦云。君子能赞美人的好,也会责斥人的恶。不能善恶不分,一律赞美。(2分)
(2)不矛盾。因为君子能容人的先决条件是对方虽有小错,但是或由于无心而犯错,或者是犯了错而知错认错,对这些人当然要给他们改过向善的机会。但是,对那种“称人之恶者”、“居下流而讪上者”、“”勇而无礼者“”果敢而窒者“等不知道自己德行有缺陷,反而到处攻击人、陷害人的人,就是君子也会讨厌的。(4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门虽设长关   ②举世誉之不加劝
B.①登东皋舒啸   ②伏惟圣朝孝治天下
C.①胡为乎遑遑欲何 ②二虫又何知?
D.①既自以心形役  ②有鸟焉,其名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问题。
送杨少尹序
韩愈
  ①昔疏广、受二子以年老,一朝辞位而去。于时公卿设供帐,祖道都门外,车数百两。道路观者多叹息泣下,共言其贤。汉史既传其事,而后世工画者,又图其迹,至今照人耳目,赫赫若前日事。
  ②国子司业杨君巨源,方以能训后进;一旦以年满七十,亦白丞相去归乡。世常说古今人不相及,今杨与二疏,其意岂异也?
  ③予忝在公卿后,遇病不能出。不知杨侯去时,城外送者凡人,车几两,马几匹,道边观者亦有叹息知其为贤与否?而太史氏又能张大其事,为传继二疏踪迹否?不落漠否?见今世无工画者,而画与不画固不论也。然吾闻杨侯之去,丞相有爱而惜之者,白以为其都少尹,不绝其禄。又为歌诗以劝之。京师之长于诗者,亦属而和之。又不知当时二疏之去有是事否?古今人同不同未可知也。
  ④中世士大夫,以官为家,罢则无所于归。杨侯始冠,举于其乡,歌《鹿呜》而来也。今之归,指其树日:“某树,吾先人之所种也,某水某丘,吾童子时所钓游也。”乡人莫不加敬,诫子孙以杨侯不去其乡为法。古之所谓乡先生,没而可祭于社者,其在斯人欤!其在斯人欤!
1.请写出本学期我们学过的一篇有别于本文的文言序《  》。
2.第①段写疏广、疏受二人临行时的场面,其用意是________________。
3.对“京师之长于诗者,亦属而和之”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擅长写诗的京城人,也跟着来应和丞相。
B.京城中擅长写诗的人,也作诗来应和丞相。
C.京城中擅长写诗的人,也跟着来应和杨侯。
D.擅长写诗的京城人,也作诗来应和杨侯。
4.在第③段,作者表面上说自己“遇病不能出”,不知杨侯离京时送别场景怎样,而实际上是有所指的。其深层含义是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全文看,杨巨源其人如何?作者对他怀有哪些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近代著名学者钱穆先生认为,“韩愈《送杨少尹序》之类,此可谓是一种无韵的散文诗”。请结合本文,谈谈你对这种观点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伶官传序。
2.突出杨侯和二疏一样具有品德之美,受人敬重。(意思接近即可)
3.B
4.暗示杨氏离京场面与二疏不同,借此议论古今执政者的不同,感叹朝廷对有功德的老臣的少恩,替杨氏鸣不平。(意思接近即可)
5.有才华,德高望重,不忘本(家乡);无限惜别、仰慕、赞叹。(意对即可)
6.“略”。(可从语言(如朴实无华,句式多变)、情感(如真切深沉,动人肺腑)、意境(如浑厚优美)等角度把握“无韵的散文诗”的特点,有具体内容或句子来分析说出自己的理解。能够谈出两点,语言表达流畅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对下列加粗的词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道之不传也久矣
②则耻焉,惑矣
皆出于此乎
④吾未见明也
A .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B .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C .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D .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