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2017年最新版)(七)
2017-08-08 01:45:07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大 中 小】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5分)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案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宋史·赵普传》)
2、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共17分) 牡丹说 袁枚 冬月,山之叟担一牡丹,高可隐人,枝柯鄂韡(wěi:繁盛),蕊丛丛以百数。主人异目视之,为损重赀。虑他处无足当是花者,庭之正中,旧有数本,移其位让焉。幂锦张烛,客来指以自负。亡何花开,薄如蝉翼,较前大不如。怒而移之山,再移之墙,立枯死。主人惭其故花,且嫌庭之空也,归其原,数日亦死。 客过而尤之曰:“子不见夫善相花者乎?宜山者山,宜庭者庭。迁而移之,在冬非春。故人与花常两全也。子既貌取以为良,一不当,暴摧折之,移非其时,花之怨以死也诚宜。夫天下之荆棘藜刺,下牡丹百倍者,子不能尽怒而迁之也。牡丹之来也,未尝自言曰:‘宜重吾价,宜置吾庭,宜黜汝旧,以让吾新。’一月之间,忽予忽夺,皆子一人之为。不自怒而怒花,过矣!庭之故花未必果奇,子之仍复其处,以其犹奇于新也。当其时,新者虽来,旧者不让,较其开孰胜而后移焉,则俱不死。子亟亟焉,物性之不知,土宜之不辨,喜而左之,怒而右之。主人之喜怒无常,花之性命尽矣!然则子之病,病乎其己尊而物贱也,性果而识暗也,自恃而不谋诸人也。他日子之庭,其无花哉!” 主人不能答,请具砚削牍,记之以自警焉。 小题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2分) 客过而尤之(?)?然则子之病(?)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二项是(?)(?)(2分) A.宜重吾价 B.吾家读书久不效 C.下牡丹百倍者 D.取儿藁葬
| 小题3: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 A.亡何花开 B.子亟亟焉 C.齐王大说苏子 D.昂其直
|
小题4:下列对文中词语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怒而移之山,再移之墙”中,二个“之”字后都省略了“于”。
B.“花之怨以死也诚宜”中的“也”用在主语后,起停顿作用。
C.“物性之不知,土宜之不辨”是二个宾语前置句。
D.“以其犹奇于新也”“ 他日子之庭,其无花哉”两句中的“其”用法相同。
小题5:下列各句全都属于主人对新买牡丹做法的一组是(?)(3分)
①幂锦张烛,客来指以自负?②归其原,数日亦死?③暴摧折之,移非其时
④一月之间,忽予忽夺?⑤新者虽来,旧者不让?⑥喜而左之,怒而右之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③④
D.②⑤⑥
小题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移植花木宜在春季,可主人却在冬季买了牡丹种在庭院中,导致其花期紊乱,不足一个月就死去了。
B.主人认为新牡丹株高蕾多,比原有的牡丹好;新牡丹死了才知道还是原有的牡丹好,所以又把它移回原处。
C.客人认为如果主人处理得当,旧牡丹虽被移出庭院也可以不死,旧牡丹死了,主人不责怪自己反而怨花,是错上加错。
D.作者以牡丹的遭遇喻指封建社会中人才的遭遇,含蓄委婉地批评了封建统治者仅凭自己的喜怒而对人才生杀予夺的社会现实。
小题7:用一句话概括本文揭示的哲理。(限20字以内)(2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问题。 (一)子贡问:“师①与商②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二)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 曰:“赐也,亦有恶乎?”“恶徼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 【注】①师:颛孙师,即子张。②商:子商,即子夏。 1.写出下列加粗词在句中的意思。 (1)师也过,商也不及? _______________? (2)然则师愈与? _______________? (3)恶称人之恶者? _______________? (4)先王之道,斯为美?_______________? 2.下列各组加粗虚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①君子之于天下也?②礼之用,和为贵 B.①师与商也孰贤?②然则师愈与 C.①不得中行而与之?②恶居下流而讪上者 D.①不以礼节之?②道之以政 3.下列加粗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不以礼节之 B.恶居下流而讪上者 C.狂者进取 D.恶不孙以为勇者 4.翻译选文(二)画横线的句子。 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文(一)中孔子是如何评价“狂”与“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题 古诗文阅读(30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19分): 陆琼,字伯玉,吴郡吴人也。父云公,梁给事黄门侍郎,掌著作。 琼幼聪惠有思理,六岁为五言诗,颇有词采。大同末,云公受梁武帝诏校定《棋品》,朱异、刘溉以下并集。琼时年八岁,于客前覆局①,由是京师号曰“神童”。异言之武帝,有敕召见,琼风神②警亮,进退详审,帝甚异之。十一,丁父忧,毁瘠有至性,从祖襄叹曰:“此儿必荷门基,所谓一不为少。”及侯景作逆,携母避地于县之西乡,勤苦读书,昼夜无怠,遂博学,善属文。 永定中,州举秀才。天嘉元年,为宁远始兴王府法曹行参军。寻以本官兼尚书外兵郎,满岁为真。琼素有令名,深为世祖所赏。及讨周迪、陈宝应等,都官符③及诸大手笔,并敕付琼。迁新安王文学,掌东宫管记。及高宗为司徒,妙简僚佐,吏部尚书徐陵荐琼于高宗曰:“新安王文学陆琼,见识优敏,文史足用,进居郎署,岁月过淹,左西掾缺,允膺兹选。”乃除司徒左西掾。 太建元年,除太子庶子,兼通事舍人。转中书侍郎、太子家令。长沙王为江州刺史,不循法度,高宗以王年少,授琼长史,行江州府国事,带寻阳太守。琼以母老,不欲远出,太子亦固请留之,遂不行。累迁给事黄门侍郎,领羽林监。转太子中庶子,领步兵校尉。又领大著作,撰国史。 后主即位。直中书省,掌诏诰。初,琼父云公奉梁武帝敕撰《嘉瑞记》,琼述其旨而续焉,自永定讫于至德,勒成一家之言。迁吏部尚书,著作如故。 琼性谦俭,不自封植,虽位望日隆,而执志愈下。园池室宇,无所改作,车马衣服,不尚鲜华,四时禄俸,皆散之宗族,家无馀财。暮年深怀知足,思避权要,恒谢病不视事。俄丁母忧,去职。初,琼之侍东宫也,母随在官舍,后主赏赐优厚。及丧柩还乡,诏加赙赠,并遣谒者黄长贵持册奠祭,后主又自制志铭,朝野荣之。琼哀慕过毁,以至德四年卒,时年五十,诏赠领军将军,官给丧事。有集二十卷行于世。 (选自《陈书 卷三十》) 【注】①覆局,《三国志·魏书·王粲传》:“观人围棋,局坏,(王)粲为覆之。”覆,同“复”,覆局,指记忆力极强。 ②风神,指神态。③都官符,指诏书。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儿必荷门基?荷:承担 B.善属文 ?属:写作 C.不尚鲜华 ?尚:超过,过分 D自永定讫于至德 ?讫:至,到. 小题2: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体现陆琼“见识优敏,文史足用”的一组是( ? ) ①丁父忧,毁瘠有至性 ?②琼素有令名,深为世祖所赏? ③都官符及诸大手笔,并敕付琼 ?④又领大著作,撰国史 ? ⑤勒成一家之言 ?⑥虽位望日隆,而执志愈下 A.①②④ B.①⑤⑥ C.②③⑥ D.③④⑤
|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陆琼的父亲陆云公接受梁武帝的诏令校定《棋品》,朱异、刘溉以下人员同时集中在一起,陆琼这时八岁,能在客人面前覆盘。
B.天嘉元年,陆琼担任宁远始兴王府法曹行参军。不久以法曹行参军的身份兼任尚书外兵郎,任职期满由代理转为正职。
C.陆琼生性谦虚俭朴,从不为自己聚敛财货。四时的俸禄,都散发给宗族人员,自己家中没有剩余财产。
D.长沙王做江州刺史时,不遵循法度,高宗因为长沙王年少,派陆琼去做长史。陆琼前去担任了江州府国事,兼任寻阳太守。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琼素有令名,深为世祖所赏。(4分)
(2)暮年深怀知足,思避权要,恒谢病不视事。(6分)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元德秀字紫芝,河南人。质厚少缘饰。少孤,事母孝,举进士,不忍去左右,自负母入京师。既擢第,母亡,庐墓侧,食不盐酪,藉无茵席。服除,以窭困①调南和尉,有惠政。黜陟使以闻,擢补龙武军录事参军。德秀不及亲在而取,不肯婚,人以为不可绝嗣,答曰:“兄有子,先人得祀,吾何娶为?”初,兄子襁褓丧亲,无资得乳媪,德秀自乳之,能食乃止。既长,将为取,家苦贫,乃求为鲁山令。有盗系狱,会虎为暴,盗请格虎自赎,许之。吏曰:“彼诡计,且亡去,无乃为累乎?”德秀曰:“许之矣,不可负约。即有累,吾当坐,不及余人。”明日盗尸虎还,举县嗟叹。玄宗在东都,酺②五风楼下,命三百里县令、刺史各以声乐集。是时颇言且第胜负,加赏黜。河内太守辇优伎数百,被锦绣,或作犀象,瑰谲光丽。德秀惟乐工数十人,联袂歌《于蔿于》。《于蔿于》者,德秀所为歌也。帝闻,异之,叹曰“贤人之言哉!” 谓宰相曰:“河内人其涂炭乎?”乃黜太守,德秀益知名。所得俸禄,悉衣食人之孤遗者。秩满,笥③余一缣,驾柴车去。爱陆浑佳山水,乃定居。不为墙垣扃钥,家无仆妾。岁饥,日或不爨。嗜酒,陶然弹琴以自娱。人以酒肴从之,不问贤鄙为酣饫④。德秀善文辞,作《蹇士赋》以自况。房琯每见德秀,叹息曰:“见紫芝眉宇,使人名利之心都尽。”苏源明常语人曰:“吾不幸生衰俗,所不耻者,识元紫芝也。”天宝十三载卒,家惟枕履箪瓤而已。族弟结哭之恸,或曰:“子哭过哀,礼欤?”结曰:“若知礼之过,而不知情之至。人情所耽溺、喜爱者,大夫无之。生六十年未尝识女色、识锦绣,未尝求足、苟辞、佚色,未尝有十亩之地、十尺之舍、十岁之僮,未尝完布帛而衣,具五味而餐。吾哀之,以戒荒淫贪佞、绮纨粱肉之徒耳。”
——选自《新唐书·元德秀传》
注:①窭(jù)困:穷困。②酺(pú):合聚饮食。③笥(sì):盛衣物的竹器。④饫:yù,饱。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德秀自乳之乳:哺乳,喂奶。
B.是时颇言且第胜负第:科第。
C.即有累,吾当坐坐:获罪。
D.子哭过哀,礼欤礼:符合礼节。
小题2: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表现元德仁爱之心的是(?)(3分)
①举进士,不忍去左右,自负母入京师
②无资得乳媪,德秀自乳之
③盗请格虎自赎,许之
④秩满,笥余一缣,驾柴车去。
⑤所得俸禄,悉衣食人之孤遗者
⑥家惟枕履箪瓤而已
A.①②⑥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③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元德秀对母亲十分孝顺。考进士时,不忍离开母亲,就背着母亲去京城入试。母亲去世,服丧期间,他过着苦行僧式的生活。
B.元德秀年轻时未趁父母健在时娶妻,母亲去世后,不肯结婚,打算抚育侄子作子嗣。后来年龄大了,他又准备娶妻,因家里贫穷,不得已求任鲁山县令。
C.元德秀通过科举走上仕途,为官清廉,性淡泊,在文学艺术方面有才华,能够弹琴、写歌、作赋。
D.元德秀去世后没有留下像样的遗产,族弟元结对他十分尊崇,认为他不求富足,不苟言辞,不贪女色,品行足以警戒那些纨绔子弟和荒淫贪佞之徒。
小题4:请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既擢第,母亡,庐墓侧,食不盐酪,藉无茵席。(5分)
(2)有盗系狱,会虎为暴,盗请格虎自赎,许之。(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