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提分技巧《文言文阅读》高频考点巩固(2017年最新版)(七)
2017-08-08 02:42:20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读短文,完成后面问题。(15分)
介之推不言禄
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弗及。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怀无亲,外内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其母曰:“盍求之?以死,谁怼?”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且出怨言,不食其食。”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身将隐,之?是求显也。”其母曰:“能如是乎?与女偕隐。”遂隐而死。?
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选自《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小题1: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外内之弃:厌弃
B.不亦乎诬:荒谬
C.焉用之文:文饰,动词
D.以绵上为之田:田地

小题2: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的加点的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禄亦弗及?②罪又甚焉?③盍亦求之?④焉用文之
A.两个“亦”字相同,两个“焉”字不同
B.两个“亦”字相同,两个“焉”字也相同
C.两个“亦”字不同,两个“焉”字也不同
D.两个“亦”字不同,两个“焉”字相同
小题3:对介之推让禄一事的分析,最确切的一项是 (?)?
A.本篇表现了介之推不居功自傲的态度和在荣誉地位面前的谦让精神。
B.介母三次设问,表明她是一个关心儿子但并不愿违背儿子意愿的人。
C.本篇颂扬介之推母子不求赏赐,不图浮名的品行。
D.晋侯是个卑鄙小人,可共患难,不可共富贵。
小题4: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下义其罪,上赏其奸。(2分)
②?尤而效之,罪又甚焉。(2分)
③?以志吾过,且旌善人。(2分)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八大山人①者,故前明宗室,为诸生,世居南昌。弱冠遭变,弃家遁奉新山中,剃发为僧。不数年,竖拂称宗师。
  住山二十年,从学者常百余人。临川令胡君亦堂闻其名,延之官舍。年余,竟忽忽不自得。遂发狂疾,忽大笑,忽痛哭竟日。一夕,裂其浮屠服,焚之,走还会城②。独自徜徉市肆间,常戴布帽,曳长领袍,履穿踵决,拂袖翩跹行。市中儿随观哗笑,人莫识也。其侄某识之,留止其家。久之疾良已。
  山人工书法,行楷学大令、鲁公,能自成家;狂草颇怪伟。亦喜画水墨芭蕉、怪石、?花、竹及芦雁、汀凫,翛然无画家町畦。人得之,争藏以为重。饮酒不能尽二升,然喜饮。贫士或市人屠沽邀山人饮,辄往;往饮,辄醉。
  一日,忽大书“哑”字署其门,自是对人不交一言,然善笑,而喜饮益甚。或招之饮,则缩项抚掌,笑声哑哑然。又喜为藏钩拇阵③之戏,赌酒胜,则笑哑哑,数负,则拳胜者背,笑愈哑哑不可止,醉则往往欷觑泣下。
  予客南昌,雅慕山人,属北竺澹公期山人就寺相见。至日大风雨,予意山人必不出。顷之,澹公持寸札曰:“山人侵蚤已至。”予惊喜趣乎笋舆,冒雨行相见,握手熟视大笑。夜宿寺中剪烛谈,山人若痒不自禁,辄作手语势。已乃索笔书几上相酬答,烛见跋④不倦。? 赞曰:世多知山人,然竟无知山人者。山人胸次汩淳郁结,别有不能自解之故,如巨石窒泉,如湿絮之遏火,无可如何,乃忽狂忽喑,隐约玩世,而或目之曰狂士,曰高人,浅之乎知山人也!哀哉!?(选自邵长衡《八大山人传》,有删节)
  【注】①八大山人:明末著名画家朱耷晚年的自号。②会城:南昌。③藏钩拇阵:猜拳游戏。④跋:通“茇”,蜡烛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胡君亦堂闻其名,之官舍——延:招请。 ?
B.履穿踵,拂袖翩跹行——决:折断。 ?
C.翛然无画家町畦——町畦:田界,比喻规矩。 ?
D.澹公持寸札日——寸札:短信。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久疾良已——二虫又何知?
B.侄某识之——皆出于此乎
C.然善笑,喜饮益甚——缦立远视,望幸焉?
D.忽狂忽喑,隐约玩世——于是赵王斋戒五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通过描写人物言行表现其丰富的内心世界,塑造了八大山人这一明代遗老形象。 ?
B.文章重在写八大山人工书善画的才华和志不得伸的命运,为天下不得志者发一叹惋。 ?
C.本文写八大山人清晨冒雨来与作者相见的情景,含蓄地表现了山人孤独寂寞的心境。?
D.末段模仿太史公的笔法,表达作者对八大山人的同情和对他不被世人所了解的慨叹。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予惊喜趣乎笋舆,冒雨行相见,握手熟视大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属北竺澹公期山人就寺相见。至日大风雨,予意山人必不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C.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D.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4、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第1—4题。
  绍圣初,予(苏辙)以罪谪居筠州,自筠徙雷,自雷徙循,予兄子瞻亦自惠再徙昌化,士大夫皆讳与予兄弟游,平生亲友无复相闻者。谷(巢谷,字元修,四川眉山人)独慨然自眉山诵言,欲徒步访吾兄弟。闻者皆笑其狂。元符二年春正月,自梅州遗予书曰:“我万里步行见公,不自意全,今至梅矣,不旬日必见,死无恨矣。”予惊喜曰:“此非今人也,古之人也。”既见,握手相泣,已而道平生,逾月不厌,时谷年七十有三矣,瘦瘠多病,非复昔日元修也。将复见子瞻于海南,予悯其老且病,止之曰:“君意则善,然自此至儋(今海南省儋县)数千里,复当渡海,非老人事也。”谷曰:“我自视未即死也,公无止我。”留之不可,阅其囊中无数千钱,予方乏困,亦强资遣之。船行至新会,有蛮隶窃其囊装以逃,获于新州,谷从之至新,遂病死。予闻哭之失声,恨其不用吾言,然亦奇其不用吾言而行其志也。予方杂居南夷,与之起居出入,盖将终焉,虽知其贤,尚何以发之?闻谷有子蒙在泾月军中,故为作传,异日以授之。
1.写出下列加粗词在句中的含义。
士大夫皆与予兄弟游(? )
旬日必见(? )
已而道平生(? )
2.“不自意全”这一句子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
A.自己没有料到还能保全性命。
B.自己没有把心意完全表示出来。
C.自己在路上没有注意安全。
D.自己的意图全都没有实现。
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然亦奇其不用吾言而行其志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盖将终焉,虽知其贤,尚何以发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苏辙兄弟贬官以后,世人和巢谷对他们的态度有核不同?(用文中词语回答)作者这样描写的意图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
世人态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意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巢谷态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意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朱云字游,鲁人也,徙平陵。少时通轻侠,借客报仇。长八尺馀,容貌甚壮,以勇力闻。年四十,乃变节,从博士白子友受《易》,又事前将军萧望之受《论语》,皆能传其业。好倜傥大节,当世以是高之。
  是时,少府五鹿充宗①贵幸,为《梁丘易》。自宣帝时善梁丘氏说,元帝好之,欲考其异同,令充宗与诸《易》家论。充宗乘贵辩口,诸儒莫能与抗,皆称疾不敢会。有荐云者,召入。摄衣登堂,抗首而请,音动右左。既论难,连拄五鹿君,故诸儒为之语曰:“五鹿岳岳,朱云折其角。”由是为博士,迁杜陵令。
  至成帝时,丞相故安昌侯张禹以帝师位特进,甚尊重。云上书求见,公卿在前。云曰:“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臣愿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以厉其馀。”上问:“谁也?”对曰:“安昌侯张禹。”上大怒,曰:“小臣居下讪上,廷辱师傅,罪死不赦。”御史将云下。云攀殿槛,槛折。云呼曰:“臣得下从龙逢、比干游于地下,足矣!未知圣朝何如耳?”御史遂将云去。于是左将军辛庆忌免冠解印绶,叩头殿下,曰:“此臣素著狂直于世,使其言是,不可诛;其言非,固当容之。臣敢以死争。”庆忌叩头流血。上意解,然后得已。及后当治槛,上曰:“勿易!因而辑之,以旌直臣。”
  云自是之后不复仕,常居户田。时出乘牛车从诸生,所过皆敬事焉。薛宣为丞相,云往见之。宣备宾主礼,因留云宿,从容谓云曰:“在田野亡事,且留我东阁,可以观四方奇士。”云曰:“小生乃欲相吏邪?”宣不敢复言。
  云年七十余,终于家。病不呼医饮药。遗言以身服敛,棺周于身,土周于椁,为丈五坟,葬平陵东郭外。(节选自《汉书·朱云传》)
【注】①少府五鹿充宗:少府,官名;五鹿,复姓。
1.下列句中加粗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当世以是之/高:崇敬?
B.梁丘氏说/善:赞许
C.因而之/辑:整修?
D.时出乘牛车诸生/从:跟从
2.下列各组加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当世以高之/使其言?
B.使来者读之,悲予志/所过皆敬事?
C.以旌直/断佞一人,以厉其馀。
D.云年七十余,终家/激义而死焉者也?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朱云不惧权势的一组是(? ?)
①容貌甚壮,以勇力闻?
②摄衣登堂,抗首而请?
③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 ?
④臣愿赐尚方斩马,断佞臣一人,以厉其馀?
⑤小生乃欲相吏邪?
⑥遗言以身服敛,棺周于身,土周于椁
A.①③⑥?
B.②③④?
C.①⑤⑥?
D.②④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云年轻时与侠士交往,凭勇力而闻名。四十岁时,才改变行节,从师学习《易经》和《论语》,他都能传承老师的学问。?
B.朱云被人推荐与五鹿充宗辩论时,他毫不胆怯,昂首提问,声音洪亮;辩论展开后,连连讥刺驳倒五鹿充宗,故儒生都佩服他。?
C.朱云因在公卿面前斥骂张禹而触怒汉成帝,成帝要杀他,幸亏辛庆忌冒死求情,“叩头流血”,皇上的怒气才消,终于赦免了朱云。
D.斥骂张禹的事情过去后朱云不再做官,他常闲居户田,为了结交四方奇士,他去拜访丞相薛宣并留宿府上。
5.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
?
(2)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可以口舌动也。
??
(3)故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
?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答题技巧《语言文字运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