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阅读曹操《短歌行》,回答后面问题。1.下列句中横线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句是3.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慨当以慷(没有实际意义。以:而。)
B.唯有杜康(这里指代酒。)
C.鼓瑟吹笙 (弹奏)
D.枉用相存(白白地)
E.“譬如”两句是说人生犹如朝露一样短暂,逝去的日子不必再提,忧苦也正一天天地增多。
F.“青青”两句出自《诗经·郑风·子衿》,原写姑娘思念情人,这里用来比喻渴望得到有才识的人。
G.“山不”两句是借用《管子·形解》中的话,意思是表示希望尽可能多地接纳人才。
H.“周公”两句是诗人借用周公三次吐哺的典故,表示自己像周公一样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
I.本诗是曹操晚年所作,表现出诗人渴望得到贤才、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
G.“青青子衿”以下八句写思念贤才,忧思绵绵;“明明如月”以下八句写得到贤才,热情款待。两部分,一正一反抒发了对贤才的渴望。
“山不厌高”以下四句,诗人以借代和引用手法,深化了诗人渴求贤才的热望和得到贤才、统一天下的雄心。
通篇运用了比兴手法来达到寓理于情,以情感人的目的。诗中比喻用得多而贴切,化用《诗经》成句自然而不露痕迹。
参考答案:1. D
2. A
3. C
本题解析:1.D项:枉:枉驾。本句意思是屈驾来访。
考点:理解文中常见实词、虚词的含义。
点评:本题将实词和虚词放在同一题中考查,其中AD两项属于虚词范畴,BC两项属于实词范畴。运用代入法时除了考虑上下文,还要考虑语法问题,哪一点不符也不正确。另外也可以调取自己积累的知识量来判断答案。因此文言文词语的积累也很重要。
2.“譬如”两句是说苦于过的日子太多了。有感慨人生短暂之意。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的情感。
点评:本题类似于文言文中分析概括作者情感,解答本题,需要考生的细心,在整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比较选项与原文的异同,难度不大。关键是要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
3.C项没有用借代的手法,应是比喻,用山和海来比喻自己博大的胸怀。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点评:本鉴赏题采用客观题的形式考查,大大降低了难度,但也不要掉以轻心,一定要认真考虑每一个选项,因为这种情况往往考查点比较细。分析选项时,不仅要考虑手法,还要考虑内容分析是否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2、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途经秦始皇墓
许浑
龙盘虎踞树层层,势入浮云亦是崩。
一种青山秋草里,路人唯拜汉文陵。
(1)诗中第二句里的“崩”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不可一世的秦始皇已经死去,秦朝政权覆亡。
(2)对比手法,把秦始皇和汉文帝进行对照,批判秦始皇的暴政,歌颂汉文帝的仁政。(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小令,完成(1)—(2)题(6分)
驻马听?吹?白?朴
裂石穿云,玉管且横清更洁。霜天沙漠,鹧鸪风里欲偏斜。凤凰台上暮云遮,梅花惊作黄昏雪。人静也,一声吹落江楼月。
(1)下面对作品的理解或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驻马听”是这首小令的题目,作者白朴与关汉卿等被誉为“元曲四大家”。
B.作者描绘了戍边将士吹箫抒怀的情景和自己听闻乐声时产生的丰富想象。
C.起句别致,先以比喻描绘其声,再言其声缘于何物,作品基调奇特、浓烈。
D.以“霜天沙漠,鹧鸪风里欲偏斜”比喻乐声的意境及其使闻者动情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