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考点预测(2017年最新版)(八)
2017-08-08 02:54:29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对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枯滕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A.用具有特点的景物写秋,描绘了一幅绝妙的秋景图。
B.景与情结合,表现了天涯游子的悲凉感情。
C.“夕阳”、“天涯”交代了时间地点。“断肠人”今夜宿谁家?在“小桥流水人家”。
D.读者是随着秋思满腹的主人公的脚步、视线、思绪进入这幅画卷的。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析:
(“断肠人”并没有宿在“小桥流水人家”。)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过山农家
顾况
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小题1】请比较分析一二句中的“泉声”和“鸡鸣”的作用。(3分)
【小题2】三四句刻画了一位怎样的山农形象?请结合具体词句简要分析。(3分)
【小题3】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泉声”和“鸡鸣”都是声音,以声衬静,反衬了环境的幽静。(1分) “泉声”突出了山间(自然)的幽静,而“鸡鸣”则充满了世间情味和日常生活气息。(2分)
【小题2】刻画了一位爽直、淳朴、勤劳的山农形象。(1分) “莫嗔”句是山农陪诗人看焙茶时说的致歉语,“却喜”句写山农为天晴而欣喜,流露出劳动者的本色。(2分)
【小题3】按诗人走访的顺序来写。(1分)先写山行途中的景色,再写刚到农家时的情景,最后写山农陪诗人看焙茶和晒谷。(3分)(如答“先写环境,后写人事”,言之成理也可。)


本题解析:
【小题1】首先指出意象的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分析手法的作用。泉声和鸡鸣以动衬静衬托出山间的幽静。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回答人物形象题的答题思路:性格+身份,再结合诗句分析性格。分析人物性格可以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肖像、心理、细节描写中总结。诗歌描写了一个勤劳淳朴的山农形象,“莫嗔”句是山农陪诗人看焙茶时说的致歉语,“却喜”句写山农为天晴而欣喜,流露出劳动者的本色。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3】按照诗人的行踪来写。先写出山间美景,再写到农家。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本题难度:困难



3、写作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诗后各题。
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
【唐】柳宗元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小题1】春半正是春意盎然之际,可诗人为何却说“春半如秋”呢?请结合全诗进行分析。(4分)
【小题2】有人说三、四句将“在物之境”与“在我之情”融合无间,请以“乱”字为例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作者说“春半如秋”有两个原因,一是雨过柳州,百花落尽,榕叶满庭,就似萧索的秋天;二是自己仕途失意,远离家乡,内心凄迷怅惘,心境悲凉得好像秋天一样。(一点两分)
【小题2】一个“乱”字,既写莺啼,更是写诗人的心乱。(2分)莺啼本宛转动听,可诗人却说乱啼,表现出他此时凄迷烦乱的思绪。(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诗人长年游宦在外,远离故土与亲人,旅途漂泊的艰辛,离亲别故的悲怨,有谁能不动心动情呢?屡遭贬窜,此种心情理当加倍沉重.“宦情”之苦与“羁思”之深叠相撞击着诗人的心扉,他要寻求解脱,而又无可奈何,在这种心境的支配下,他只好走出书房,漫步庭院。而当他目睹了已经过去大半的春光以后,这种情绪反而愈趋沉重了。“春半如秋”,用语平淡而新鲜,写出一种常人不曾,也不会有的独特感受,的确是愁人眼中之景,心中之情相互感应的凝结品。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榕叶满庭莺乱啼”。柳州多檀椿树,冠大身屈,四枝旁出,以其不材,故能久而无伤。但是经过这场暴风雨的洗劫,那些百年老榕也叶落满庭了。此等情景令诗人伤心,莺啼之声又格外增添了一重伤感情绪。那一个“乱”字,分明是诗人心烦意乱的精神状态的真实反映。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偶成
(宋)饶节
松下柴门闭绿苔,只有蝴蝶双飞来。
蜜蜂两股大如茧,应是前山花已开。
请从“虚实”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参考答案:
前三句实写:松荫之下柴门锁着一院绿苔,成双成对的蝴蝶不停地飞舞,还有两腿拖着重重花粉飞来的蜜蜂,这些都是眼前之景。后一句是虚写:前山繁花似锦的世界,这是想象之景。虚实相生,交织成一个幽僻而又充满春意与生 机的画面,流露出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本题解析:
松树下苔痕斑驳的柴门紧闭着,只有蝴蝶双双飞舞着越过墙来~~蜜蜂肥大得像蚕茧一样,应该是前山的花又盛开了。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读长恨辞
宋·李靓
蜀道如天夜雨淫,乱铃声里倍沾襟。?  
当时更有军中死,自是君王不动心。
马嵬?
清·袁枚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1)《长恨歌》是唐代诗人?___? 以____?_______? 为题材而创作的一首长篇叙事诗。
(2)上面两首诗都是读《长恨歌》后所抒发的感慨。请概述这两首诗所感慨的对象与内容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两首诗中运用了哪些相同的表达技巧?请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白居易 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
(2)李诗主要感慨的是唐玄宗只顾个人的享乐而不顾将士的生死;袁诗主要感慨的是《长恨歌》只在反映李、杨之间的生离死别而没看到百姓们的生离死别。(意对即可)
(3)①表达技巧:两首诗中都运用了对比手法和比喻、夸张。如李诗将将士的死与杨贵妃的死作对比,将“不动心”与“倍沾襟”作对比;袁诗将两个人的生离死别与百姓的生离死别进行对比。李诗中用了“蜀道如天”的比喻、夸张,袁诗中也用了“人间亦自有银河”和“泪比长生殿上多”的比喻、夸张。
? ②赏析:“略”。(不设统一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