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生
白居易
春生何处暗周游?海角天涯遍始休。
先遣和风报消息,续教啼鸟说来由。
展张草色长河畔,点缀花房小树头。
若到故园应觅我,为传沦落在江州。
(1)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来表现“春生”?从全诗看,这些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鉴赏其抒情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和风,啼鸟,河畔草,树头花。乐景写哀(反衬)
(2)贬谪江州的伤感消沉以拟人手法虚写(想象)春天到了自己家乡,到处找我不见,而我只有托春天向家人传达沦落江州的愁苦;含蓄蕴藉。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古代诗歌阅读(8分)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回答以下问题。
秋夜曲
张仲素
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注:漏水:古人以漏壶滴水计时。
小题1:此诗第一、二两句各从什么角度写了什么?(4分)
?
?
小题2:第三句中“逼”字用得很神妙,请结合你的理解,说说为什么。(4分)
??
参考答案:
小题1:(4分)分别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来写秋夜漫漫,难以入眠。
小题2:(4分)“逼”用得很神妙,秋凉夜寒“逼”出秋虫通夕叫声,衬出思妇难耐的寂寞,又“逼”得思妇转而想到丈夫寒衣,自然引出抒情末一句。(意思对可酌情给分)
本题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此诗中的“丁丁”和“漫漫”,它们都是形容词,前者形容漏水的声音,后者形容轻云的形状变幻。但无论是形容漏水声音,或是形容轻云形状变幻,都是为了一个目的,这就是描写秋夜的时间之长。这两个词分别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来写秋夜漫漫,难以入眠。
点评:诗歌中的景物描写的角度有以下几种:1)空间角度。凡写景总有一个顺序,远近、高低、上下、内外,无论怎样,总是层次分明。(2)色彩角度。诗歌中所写景物色彩不同,把不同色彩的景物组合到一个画面中,就收到诗中有画的效果,鉴赏时可以从景物色彩角度分析写景特色。(3)感觉器官角度。赏析诗歌中作者写景,往往从自身的听觉、视觉、嗅觉等角度去写,这就要求我们在赏析时,把诗人所见所闻所感的内容品析到位。
小题2:试题分析:第三句中的“通夕”二字明是写秋虫的鸣叫的时间之长,实际是暗示思妇通宵达旦未能成眠。“逼”字用得神妙,既“逼”出秋虫的叫声,衬出思妇难耐的寂寞,又“逼”得思妇转而想到丈夫寒衣,自然引出抒情的末一句。
点评: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要把这个字得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本题型的答题思路为: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苏幕遮?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注:①黯乡魂:思念家乡,黯然销魂。②追:追随,引申为“萦绕”。
小题1:“碧云天,黄叶地”这两句被王实甫在《西厢记》“长亭送别”中的一支曲子化用。这支曲子被誉为剧曲中的“秋思之祖”,请写出这支曲子的曲牌名及内容。(2分)
?
小题2:本词上片写寥廓多彩、境界悠远的秋色,“?”一句将“天”“地”“水”三种景象融为一体。上片末两句“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在全词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是?。(3分)
小题3:本词是乡思离愁之作,请结合全词分析作者是怎样抒写“乡思离愁之深重”的。(3分)
?
参考答案:
小题1:(端正好)(1分):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1分,错一处无分)
小题2:(3分)“山映斜阳天接水”(1分)“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在结构上的作用:由上片的写景转入下片的抒情,承上启下(或过渡。)(1分)“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在内容上的作用:以芳草无情反衬人之有情。(1分)
小题3:(3分)答案要点:从芳草天涯的景物描写中暗暗透出乡思离愁;“黯乡魂,追旅思”句直抒胸臆,主人公飘泊异乡之久,与乡思离情之深自见;从“斜阳”到“明月”显出时间的推移,而主人公所处的地方依然是那座高楼,足见乡思离愁之深重;从“酒入愁肠”句可看出,诗人借酒浇愁,但愁情难遣,足见乡思之缠绵。(答足三点给满分)
本题解析:
小题1: 本题第一问考查的是曲牌常识,第二问考查对课内经典篇目内容把握的程度。对于这种经典作品,平时学习要加强记忆与理解。
小题2:本题实质鉴赏重点句子的作用。鉴赏时要从结构与内容两方面展开。结构上可想到承上启下、过渡类似的术语,内容上可考虑芳草与人物的关系,答出对人物的反衬作用。
小题3:抓住“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中“黄叶、秋色、寒烟”这些典型的意象来揣摩,体会“黯乡魂,追旅思”“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这两句明显带有感情色彩的句子就可品味出作者的乡思离愁。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
春日闻杜字①
谢枋得②
杜鹃日日劝人归,一片归心谁得知!
望帝有神如可问,谓予何日是归期?
?[注]①杜宇,通称杜鹃,相传是古时蜀王望帝(名杜宇)的魂魄所化。②谢枋得,南宋遗民。宋亡,变易姓名隐居闽中。
诗人抒发了怎样的感情?请说出这首诗运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并加以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答案示例:诗人抒发了强烈的思乡之情;运用了借物抒情的手法,借杜鹃啼归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从用典、象征、拟人等手法来分析,言之有理亦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8分)
白头吟
卓文君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今日斗酒会,明日沟水头。 躞蹀①御沟上,沟水东西流。
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 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
竹竿何袅袅,鱼尾何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