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然后回答问题。
上 太 行
于谦
西风落日草斑斑,云薄秋空鸟独还。
两鬓霜华千里客,马蹄又上太行山。
注:此诗作于作者巡抚山西,视察太行山时。
1.试分析“云薄秋空鸟独还”一句景物描写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全诗,分析“千里客”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湛江07.2
霁夜
孔平仲
寂历帘栊深夜明,睡回清梦戍墙铃。
狂风送雨已何处?淡月笼云犹未醒。
早有秋声随堕叶,独将凉意伴流萤。
明朝准拟南轩望,洗出庐山万丈青。
(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写了景物的什么特点?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3分)
(2)这首诗运用了衬托对比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霜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1)诗人通过写“听吹笛”,描写出了“塞上”一幅怎样的景象?
答:?
(2)三、四句在写法上有什么特色?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
答:?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游庐山宿栖贤寺
王安国
古屋萧萧卧不周,弊裘起坐兴绸缪。
千山月午乾坤昼,一壑泉鸣风雨秋。
迹入尘中惭有累,心期物外欲何求!
明朝松路须惆怅,忍更无诗向此留。
(1)第三、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五句中的“惭”有什么含意?这首诗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题 阅读下列唐诗,解答问题。
白云泉
[唐]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注:此诗作于诗人任苏州刺史期间。
(1)第二句连用两个“自”字,有什么作用?(20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认为这首诗最突出的艺术手法是什么?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40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