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古代诗歌鉴赏》答题技巧(2017年最新版)(二)
2017-08-08 03:04:24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面均是摘自宋代词人的词句。按其风格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②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③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④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⑤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⑥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A.①③⑥/②④⑤
B.①③⑤②/④⑥
C.①③④/②⑤⑥
D.①③⑥⑤/②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送人归京师①
陈与义②
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
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
【注】①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②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
小题1:指出诗中“子规”意象的含义。(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诗中“故园便是无兵马”与“犹有归时一段愁”是否矛盾?为什么?(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小题1:思念故土,有家难归的悲伤。
小题2:不矛盾。因为在诗人看来,即便故园没有战火,但国土沦丧南北分离,所以送友人归京时,触景生情,心中难免生出一段忧国之愁。


本题解析:
小题1: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的能力,本题具体体现为对诗歌的常见传统意象的理解。
解答本题的突破口有两个方面:1、标题中的“送”字,还有第四句的“归时一段愁”。2、对“子规”(即杜鹃鸟)这个课文常出现的意象的理解。“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琵琶行》)“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陷《锦瑟》)等,都表达远离故乡,思念家乡的痛苦心情或各种不堪回忆的往事。
小题2: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与表现手法的理解。此题延续了江西诗歌鉴赏题中一道关系型题的风格。2008年是虚实关系,2009年是情与景的关系,今年是两个句子的关系。
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首先读懂全诗基本内容。便是即便的意思,有退一步讲之意。兵马指战火。即便无战火,为什么归时犹有一段愁?答案点在于第2句“山村落日梦悠悠”,此句借景抒情,山村寂寥,落日归山,而我回乡的梦却是那么遥远。悠悠,遥远之意。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度大庾岭
宋之问
度岭方辞国,停轺一望家。魂随南翥鸟,泪尽北枝花。
山雨初含霁,江云欲变霞。但令归有日,不敢恨长沙。
  注:①这首诗是作者被贬大庾岭时所写。
(1)能读全诗,试分析本诗表达的思想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简要分析本诗在语言和抒情手法的艺术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表达了作者被贬边远之地的不满情绪以及盼望有朝一日得以赦免回京的心情。(意对即可)
(2)语言特点:辞藻华美,声韵和谐,对仗工整。抒情手法:情景交融,借景抒情。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8分)
乙亥岁除渔梁村?黄公度
年来似觉道途熟,老去空更岁月频。
爆竹一声乡梦破,残灯永夜客愁新。
云容山意商量雪,柳眼桃腮领略春。
想得在家小儿女,地炉相对说行人。
[注]宋高宗绍兴二十五年,作者从被贬之地奉诏回朝,大年三十行经闽北渔梁村时写下了这首诗。
小题1:结合全诗,试分析作者“愁”的具体内容。(4分)
小题2:请对“想得在家小儿女,地炉相对说行人”一联作简要赏析。(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作者从自己多年来宦海沉浮,有茫茫身世之感,更兼时光流逝而功业未就,又有岁月蹉跎的嗟叹;(1分)写到除夕夜客居他乡,入梦追寻家人团聚的欢乐,却被爆竹声惊醒了,孤灯陪伴,更觉得旅况的孤单寂寞,又添新愁;(1分)接着诗人通过天气描写,映衬游宦在外的艰辛和漂泊羁旅的愁苦;(1分)最后更是抒发了绵绵的乡愁。(1分)
小题2:尾联展开想象(或答“对面落笔”“虚写”),不说自己如何想念家人,而说儿女们在“围炉”时念叨自己,把思乡之情表达得更加生动真切。


本题解析:
小题1:结合诗句,首联中“道途熟”“ 老去空更”表明诗人多年来仕途奔波,宦海沉浮,岁月流逝,功业未成的感叹,颔联“乡梦碎”“惨灯”“永夜”“客愁新”点明思乡、孤独寂寞情感。颈联描写天气,眼前天阴雨雪和想象春光明媚形成反衬,表明羁旅艰辛。尾联想象家中儿女对自己的思念,实则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
小题2:此题是对诗歌表达方法的鉴赏。诗人思乡念人,却想象家中儿女对子的思念,更能表达诗人的思乡之情,类似有“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也是这种表达方法。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下面问题。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从内容上看,这首七言律诗的前两联重在___________,后两联重在___________。
2.?颈联备述了人生的苦况,有人说这里有八苦,请你写出其中四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写景;抒情
2.?颈联上句写羁旅之愁。“常作客”,表明诗人多年漂泊不定的处境;“万里”,说明夔州距离家乡非常遥远,是从距离上渲染愁苦之深;“悲秋”,又是从时令上烘托悲哀之重,“秋?”字是在前两联写足秋意后,顺势带出,并应合着“?登高?”的节候。下句写孤病之态。“百年”,犹言一生;“百年多病”,迟暮之年百病缠身?,痛苦之情可想而知;“独”字,写出举目无亲的孤独感?;“登台”二字是明点题面,情才因景而生。这两句词意精炼,含意极为丰富,叙述自己远离故乡,长期漂泊,而暮年多病,举目无亲,秋季独自登高,不禁满怀愁绪。(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