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试题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二)
2017-08-09 20:30:44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9分)
长安晚秋?赵嘏
云物凄凉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1)这首诗作者选取了哪些景物来表现诗题中“晚秋”的特点?(3分)
(2)请结合诗句,简析颔联的表达特色。(3分)
(3)尾联运用了什么手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


参考答案:(1)(3分)南归雁、篱边菊、水中莲。
(2)(3分)
①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写:残星几点是目见,长笛一声是耳闻(1分)。
②动静结合:雁横塞是动态,人倚楼是静态(1分)。
③借景抒情:“残星几点”“长笛一声”渲染了凄清悲凉的氛围,大雁南归表达诗人思乡情怀(1分)。
(3)(3分)用典(1分),抒发了羁旅思归(思乡归隐)的思想感情(2分)。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简单



2、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8分)
从军北征
李益
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注]碛:沙漠。)
从军行(其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小题1:两首诗在意象的选择和表达的情感方面有何相同之处?请作简要分析。(4分)
小题2:结合两首诗的尾句,分析两首诗表现手法方面的不同。(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4分)两首诗均以乐曲、月光作为诗歌的主要意象(2分)。两首诗都表达了征戍士卒对家乡的思念之情(2分)。
小题2:(4分)尾联李诗以细节描写作结,而王诗以景物描写作结,各具匠心(2分)。李诗摄取了一个回首看的动作细节,寓情于细节描写之中。王诗前三句就乐声抒情,到第四句宕开一笔,以壮阔而悲凉之景收束,融情入景,把征戍者的内心世界表达得入木三分(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这是一道意象选取和情感探究的题目,探究的相同点,意象有“横笛”“琵琶”“月中看”“秋月”概括后可知是“乐曲”“月光”,情感可以结合诗中的表情达意的关键词语“旧别情”“边愁”可以看出是戍卒的思乡之情。
小题2:这是一道手法题目,诗歌的尾句应和主旨有关,手法应该首先想到抒情方式,李诗是即使感怀(细节),借“回首看”这一细节表达思乡之情,王诗是借景抒情中的以景结情,借助景物描写创设一种悲壮苍凉的意境表达思想之情。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诗歌鉴赏 (6分)
金陵驿①?
文天祥
草合离宫②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山河风景元无异, 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 旧家燕子傍谁飞!从今却别江南路, 化作啼鹃带血归。
[注]①这首诗是文天祥兵败被俘后,被押送去元大都(今北京),途经金陵(今江苏南京),宿于驿站时所作。②离宫:皇帝出巡时的住所,此处指代南宋王朝。
小题1:本诗的首联通过哪些意象,描绘了一幅什么景象,反映了怎样的现实?(4分)
小题2:尾联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4分)首联通过“衰草”、“离宫”、“夕晖”、“孤云”等意象(1份)描绘了惨淡的夕阳斜照下长满衰草、孤云飘荡的离宫景色((1分)反映南宋王朝覆灭、满目疮痍、一片凄凉的残酷现实((2分)。
小题2:别离江南路的悲苦,魂系故土(国土)的怀想(或:牵挂);国破家亡的愤恨。


本题解析:
小题1:此题可根据首联中描写的景物来确定意象,如“草合”、“离宫”、“夕晖”、“孤云”等,然后通过对描写的景物进行联想和想象,感悟出渲染的惨淡荒凉的气氛,再由渲染的气氛来想象满目疮痍、一片凄凉的南宋王朝衰败覆灭的残酷现实。
小题2:此题可在整体感知诗歌内容的基础上,结合着诗歌注释,根据关键词加以体会,如“却别”体现了诗人别离江南路的悲苦;“化作啼鹃”体现了诗人借典故来表达自己对故土的牵挂,对国破家亡的愤恨之情。答题时,可先分析关键词,再答诗人情感内容。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清平乐
江昉
曲阑闲凭,心事还重省。花里嫩莺啼不定,搅乱夕阳红影。谁家翠管吹愁?一庭烟草如秋。欲去登楼望远,暮云遮断芳洲。
此词作于作者寓居扬州之时。
小题1:词的上片首句写到“心事还重省”,词人的心事是什么呢?请简要分析。(5分)
小题2:结合全词,对“搅乱”进行赏析。(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面对花树莺啼的一派春光,作者却触目生愁,(1分)又听到凄怨的笛声,视春景如秋,想要去登楼望远,无奈暮云重叠,(2分)表现了词人羁旅漂泊中浓浓的思乡之情。(2分) (共5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1:时间已近傍晚,那花枝上的黄莺却啼个不停,以致连落日的霞光都被搅乱了。(2分) “搅乱”一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莺儿不仅在啼,而且还在花树间不时飞动。(2分)表面上是说搅乱霞光,实际也搅乱了词人心境,引出了他的重重心事。(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重点考查理解词的内容和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本题要结合词的注释及内容来分析。
小题1:本题重点考查学生鉴赏作品语言的能力。动词是诗歌当来源:91考试网 91EXAm.org中作者表情达意的关键,“搅乱”一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黄莺啼鸣,搅乱日光的景象,语出双关,同时写出了作者思绪被黄莺搅乱的状态,委婉地写出了作者的思想情感。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下列小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1)(2)两题。(6分)
春思?贾至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⑴这首诗从体裁上看属于?,诗的一、二句写出了春天景色?的特点?(2分)
⑵?有人认为,全诗侧重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你认为是这样吗?从景与情结合的角度对全诗作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1)七言绝句?(2)明媚动人、生机盎然(语意对即可)(一个空1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正确使用词..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