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试题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三)
2017-08-09 20:30:44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8分)
龙潭夜坐①
【明】王守仁
何处花香入夜清,石林茅屋隔溪声。
幽人月出每孤往,栖鸟山空时一鸣。
草露不辞芒屦湿,松风偏与葛衣轻。
临流欲写猗兰②意,江北江南无限情。
[注]①此诗作于王守仁由贬所龙场驿起任南京太仆寺少卿的次年游滁州之时。②猗兰:即《猗兰操》,琴曲名。传为孔子所作,说孔子自卫返鲁,见到隐谷之中,香兰独茂,与众草为伍,因而感伤自己生不逢时。
【小题1】这首诗前三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分)
【小题2】请简要分析王守仁“临流欲写猗兰意,江北江南无限情”与苏轼《定风波》“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所表现出来的人生遭际与人生态度有何异同。(4分)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问题。
早 秋
许 浑
遥夜泛①清瑟,西风生翠萝。残萤栖玉露,早雁拂金河②。
高树晓还密,远山晴更多。淮南一叶下,自觉洞庭波③。
  【注】①泛:弹,犹流荡。②拂:掠过。金河:银河。③淮南两句,引用《淮南子·说山训》“见一叶落而知岁焉”和《楚辞·九歌·湘夫人》“洞庭波兮木叶下”的意思。
1.诗歌的颔联和颈联是怎样描写景物的?请加以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评论家认为首联和尾联颇具浪漫色彩,请选一联分析其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题  苏 幕 遮?(宋)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①,追②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注:①黯乡魂:思念家乡,黯然消魂。 ②追:追随,引申为“萦绕”。
小题1:本词上片写寥廓多彩、境界悠远的秋色,其中着一“寒”字,突出了?;“?”一句将“天”“地”“水”三种景象融汇一体。上片末两句“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在全词内容上的作用是?。(3分)
小题2:本词是乡思离愁之作,请结合全词分析作者是怎样抒写“乡思离愁之深重”的。(4分)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春?阴
[清]史台懋

  积阴如梦暗春城,醉拥衾稠①。芳草隔帘寒色重,落花空院雨声轻。
  谁家画阁和云启,野老乌犍破晓耕。明日新晴山下路,东风纨扇几人行。
【注】①稠:单被。亦泛指衾被。
1.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描绘春雨绵绵,醉酒而卧仍难以入眠的情状,写出春阴浓重。
B.颔联写芳草、落花、雨声,视听兼具,动静结合,描绘出环境的特点。
C.颈联写人们打开画阁向外张望,看到了农人们晨起辛勤春耕之景。
D.尾联虚处落笔,想象雨后天晴,山下路边几人沐浴东风踏春之景。
2.整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试结合有关诗句加以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1分)
过分水岭
温庭筠
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
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
再宿武关
李?涉
远别秦城万里游,乱山高下出商州。
关门不锁寒溪水,一夜潺湲送客愁。
小题1:有人认为,“溪水无情似有情”中的“似”字改成“却”字更好,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5分)
答:?
小题2:两首诗都应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写“溪水”?请指出两首诗通过溪水所表现出的不同的感情特点,并作简要分析。(6分)
答:?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正确使用词..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