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2017年最新版)(一)
2017-08-09 20:32:38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申屠蟠字子龙,陈留外黄人也。九岁丧父,哀毁过礼。服除,不进酒肉十余年。每忌日,辄三日不食。家贫,佣为漆工。郭林宗见而奇之。同郡蔡邕深重蟠,及被州辟,乃辞让之曰:”申屠蟠禀气玄妙,性敏心通,丧亲尽礼,几于毁灭。至行美义,人所鲜能。安贫乐潜,味道守真,不为燥湿轻重,不为穷达易节。方之于邕,以齿则长,以德则贤。”
  后郡召为主簿,不行。遂隐居精学,博贯《五经》,兼明图纬。始与济阴王子居同在太学,子居临殁,以身托蟠,蟠乃躬推辇车,送丧归乡里。遇司隶从事于河、巩之间,从事义之,为封传护送,蟠不肯受,投传于地而去。事毕还学。
  太尉黄琼辟,不就。及琼卒,归葬江夏,四方名豪会帐下者六七千人,互相谈论,莫有及蟠者。唯南郡一生与相酬对,既别,执蟠手曰:”君非聘则征,如是相见于上京矣。”蟠勃然作色曰:”始吾以子为可与言也,何意乃相拘教乐贵之徒邪?”因振手而去,不复与言。再举有道,不就。
  先是京师游士汝南范滂等非讦朝政,自公卿以下皆折节下之。太学生争慕其风,以为文学将兴,处士复用。蟠独叹曰:”昔战国之世,处士横议,列国之王,至为拥E45D先驱,卒有坑儒烧书之祸,今之谓矣。”乃绝迹于梁、砀之间,因树为屋,自同佣人。居二年,滂等果罹党锢,或死或刑者数百人,蟠确然免于疑论。后蟠友人陈郡冯雍坐事系狱,豫州牧黄琬欲杀之。或劝蟠救雍,蟠不肯行,曰:”黄子琰为吾故邪,未必合罪。如不用吾言,虽往何益!”琬闻之,遂免雍罪。
  中平五年,复与爽、玄及颍川韩融、陈纪等十四人并博士征,不至。明年,董卓废立,蟠及爽、融、纪等复俱公车征,惟蟠不到。众人咸劝之,蟠笑而不应。居无几,爽等为卓所胁迫,西都长安,京师扰乱。及大驾西迁,公卿多遇兵饥,室家流散,融等仅以身脱。唯蟠处乱末,终全高志。年七十四,终于家。——节选自《后汉书·周黄徐姜中屠列传》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家贫,为漆工——佣:佣人
B.及被州——辟:征召
C.以齿则长——齿:年龄
D.从事之,为封传护送——义:认为……仁义
2.与“四方名豪会帐下者六七千人” 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
A.遇司隶从事于河、巩之间
B.或死或刑者数百人
C.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D.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3.下面全部能表现申屠蟠“安贫乐潜” 的一项是
[? ]

①郡召为主簿,不行
②每忌日,辄三日不进食
③从事义之,为封传护送,蟠不肯受,投传于地而去
④或劝蟠救雍,蟠不肯行
⑤众人成劝之,蟠笑而不应
⑥乃绝迹于梁、砀之间,因树为屋,自同佣人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③④
D.②⑤⑥
4.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申屠蟠以德行闻名乡里,同郡蔡邕被征极力避让而大力举荐申屠蟠,足见申屠蟠修养之深,影响之广。
B.古代文人践行“达则兼济天下,穷刚独善其身”的准则,申屠蟠也一样,所以朋友冯雍犯了罪他也不愿出面,怕祸及自身。
C.申屠蟠为人孝而仗义,丧父之时,为尽孝几乎哀伤而死;同学王子居病死他乡,他亲自送丧至其家乡。
D.虽然多次被举荐征召,但申屠蟠从不应征,足见其对名利的淡泊和操守的坚贞。
5.用“,”给下列文段断句。
  居 无 几 爽 等 为 卓 所 胁 迫 西 都 长 安 京 师 扰 乱 及 大 驾 西 迁 公卿 多 遇 兵 饥 室 家 流 散 融 等 仅 以 身 脱
6.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安贫乐潜,味道守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蟠勃然作色日:“始吾以子为可与言也,何意乃相拘教乐贵之徒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宗炳,字少文,南阳涅阳人也。祖承,宜都太守。父繇之,湘乡令。母同郡师氏,聪辩有学义,教授诸子。 ?
  高祖开府辟召,下书曰:“吾忝大宠①,思延贤彦。南阳宗炳、雁门周续之,可下辟召,以礼屈之。”于是并辟太尉掾,皆不起。宋受禅,征为太子舍人;元嘉初,又征通直郎;东宫建,征为太子中舍人,庶子,并不应。妻罗氏,亦有高情,与炳协趣。罗氏没,炳哀之过甚,既而辍哭寻理,悲情顿释。谓沙门释慧坚曰:“死生不分,未易可达,三复至教,方能遣哀。”衡阳王义季在荆州,亲至炳室,与之欢宴,命为谘议参军,不起。
  好山水,爱远游,西陟荆巫,南登衡岳,因而结宇衡山,欲怀尚平之志。有疾,还江陵,叹曰:“老疾俱至,名山恐难遍睹,唯当澄怀观道,卧以游之。”凡所游履,皆图之于室,谓人曰:“抚琴动操,欲令众山皆响。”古有《金石弄》,为诸桓所重,桓氏亡,其声遂绝,惟炳传焉。太祖遣乐师杨观就炳受之。 ?
  炳外弟师觉授亦有素业,以琴书自娱。临川王义庆辟为祭酒,主簿,并不就,乃表荐之,会病卒。
  元嘉二十年,炳卒,时年六十九。衡阳王义季与司徒江夏王义恭书曰:“宗居士不救所病,其清履肥素②,终始可嘉,为之恻怆,不能己已。”史臣曰夫独往之人皆禀偏介之性不能摧志屈道借誉期通若使值见信之主逢时来之运岂其放情江海取逸丘樊盖不得已而然故也。(节选自《宋书·隐逸传》)
[注]①忝大宠,继承帝位,有辱天子称号。?②清履肥素,指行迹超凡脱俗。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吾忝大宠,思贤彦 延请?
B.?聪有学义 有辨别
C.若使见信之主 遇到?
D?.亦有高情,与炳趣 相同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炳哀过甚  ②夫独往人?
B.①琴书自娱  ②卧游之
C.①之恻怆   ②诸桓所重
D.①岂放情江海 ②清履肥素,终始可嘉
3.以下各组句子,全能表现宗炳具有“隐逸思想”的一组是?(? )?
①于是并辟太尉掾,皆不起?
②临川王义庆辟为祭酒,主簿,并不就 ?
③结宇衡山,欲怀尚平之志?
④征为太子中舍人,庶子,并不应 ?
⑤太祖遣乐师杨观就炳受之?
⑥夫独往之人,皆禀偏介之性  ?
A.①④⑤?
B.①③④   
C.②③⑤?
D.②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宗炳是南朝人,文中的“高祖”是指南朝宋武帝刘裕,“元嘉”是南朝宋文帝刘义隆的年号。 ?
B.衡阳王刘义季在荆州时,亲自到宗炳的家里,和他一起宴饮,并任命宗炳为谘议参军,宗炳没有接受。
C.宗炳放荡于湖海之上,游于山林之间,不肯出仕,根本原因是他性格有点偏执,并非没有遇上值得信赖的君主。
D.宗炳酷爱山水,喜欢远足。他去世后,衡阳王刘义季深感悲痛,认为他行迹超凡脱俗,一生品行值得褒扬。
5.断句和翻译。
(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文段断句。
  夫独往之人皆禀偏介之性不能摧志屈道借誉期通若使值见信之主逢时来之运岂其放情江海取逸丘樊盖不得已而然故也
(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罗氏没,炳哀之过甚,既而辍哭寻理,悲情顿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西陟荆巫,南登衡岳,因而结宇衡山,欲怀尚平之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陶庵国破家亡,无所归止。披发入山,駴駴(形状可怕的样子)为野人。故旧见之,如毒药猛兽,愕窒不敢与接。作《自挽诗》,每欲引决,因《石匮书》未成,尚视息人世。然瓶粟屡罄,不能举火。始知首阳二老直头饿死,不食周粟,还是后人妆点语也。
因思昔人生长王谢,颇事豪华,今日罹此果报:以笠报颅,以蒉报踵,仇簪履也;以衲报裘,以苎报 ,仇轻暖也;以藿报肉,以粝报粻,仇甘旨也;以荐报床,以石报枕,仇温柔也;以绳报枢,以瓮报牖,仇爽垲也;以烟报目,以粪报鼻,仇香艳也;以途报足,以囊报肩,仇舆从也。种种罪案,从种种果报中见之。
鸡鸣枕上,夜气方回。因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今当黍熟黄粱,车旋蚁穴,当作如何消受?遥思往事,忆即书之,持问佛前,一一忏悔。不次岁月,异年谱也;不分门类,别《志林》也。偶拈一则,如游旧径,如见故人,城郭人民,翻用自喜。真所谓“痴人前不得说梦”矣。
昔有西陵脚夫,为人担酒,失足破其瓮。念无以偿,痴坐伫想曰:“得是梦便好!”一寒士乡试中试,方赴鹿鸣宴,恍然犹意未真,自啮其臂曰:“莫是梦否?”一梦耳,惟恐其非梦,又惟恐其是梦,其为痴人则一也。余今大梦将寤,犹事雕虫,又是一番梦呓。因叹慧业文人,名心难化,政如邯郸梦断,漏尽钟鸣,卢生遗表,犹思摹榻二王,以流传后世。则其名根一点,坚固如佛家舍利,劫火猛烈,犹烧之不失也。
                      (选自明代光绪刊本《琅嬛文集》)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自挽诗》,每欲引决 引决:引导解决
B.还是后人妆点语 妆点:夸张、粉饰
C.不岁月,异年谱也 次:依次排列
D.余今大梦将 寤:梦醒

小题2:把下列六个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作者“寻梦”的一组是( )
①披发入山,駴駴为野人 ②黍熟黄粱,车旅蚁穴③繁华靡丽 ④以粪报鼻,仇香艳也 ⑤惟恐其非梦⑥生长王谢,颇事豪华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③④⑤⑥
D.②③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为《陶庵梦忆》写的序言。虽属应用文体,但作者的审美情趣和艺术功力却发挥得淋漓尽致。
B.本文以记叙为线索,介绍了著述的起缘、宗旨以及全书的内容和特色,又巧妙地嵌入了抒情和议论,全文虚实相依。
C.作者在文中描写了自己在国家破亡之后的生活状况和精神面貌,他把今日之困苦饥饿归于往日奢华的报应,使人感受到一种被压抑、被扭曲的悔恨与愤懑。
D.文中作者用了邯郸梦的典故,说明自己富贵梦的破灭,人们看到的是一种无可奈何、挥之不去的沉郁与哀愁。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因思昔人生长王谢,颇事豪华,今日罹此果报。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一梦耳,惟恐其非梦,又惟恐其是梦,其为痴人则一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八年,周顷王崩,公卿争权,故不赴。晋使赵盾以车八百乘平周乱而立匡王。是年,楚庄王初即位。十二年,齐人弑其君懿公。十四年,灵公壮,侈,厚敛以彫墙。从台上弹人,观其避丸也。宰夫胹熊蹯不熟,灵公怒,杀宰夫,使妇人持其尸出弃之,过朝。赵盾、随会前数谏,不听。已又见死人手,二人前谏。随会先谏,不听。灵公患之,使鉏麑刺赵盾。盾闺门开,居处节,鉏麑退,叹曰:“杀忠臣,弃君命,罪一也。”遂触树而死
初,盾常田首山,见桑下有饿人。饿人,示眯明也。盾与之食,食其半。问其故,曰:“宦三年,未知母之存不,愿遗母。”盾义之,益与之饭肉。已而为晋宰夫,赵盾弗复知也。九月,晋灵公饮赵盾酒,伏甲将攻盾。公宰示眯明知之,恐盾醉不能起,而进曰:“君赐臣,觞三行可以罢。”欲以去赵盾,令先,毋及难。盾既去,灵公伏士未会,先纵齧狗名敖。明为盾搏杀狗。盾曰:“弃人用狗,虽猛何为。”然不知明之为阴德也。已而灵公纵伏士出逐赵盾,示眯明反击灵公之伏士,伏士不能进,而竟脱盾。盾问其故,曰:“我桑下饿人也。”问其名,弗告。明亦因亡去。
盾遂奔,未出晋境。乙丑,盾昆弟将军赵穿袭杀灵公于挑园而迎赵盾。赵盾素贵,得民和。灵公少,侈,民不附,故为弑易。盾复位。晋太史董狐书曰:“赵盾弑其君。”以视于朝。盾曰:“弑者赵穿,我无罪。”太史曰:“子为正卿,而亡不出境,反不诛国乱,非子而谁。”孔子闻之,曰:“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宣子,良大夫也,为法受恶。惜也,出疆乃免。”
赵盾使赵穿迎襄公弟黑臀于周而立之,是为成公。成公者,文公少子,其母周女也。壬申,朝于武宫。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宰夫熊蹯不熟胹:烧煮
B.初,盾常首山田:耕种
C.君赐臣,三行可以罢觞:进酒
D.宣子,良大夫也,为法受恶:罪名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赵盾忠贵得民的一组是(3分)
①使鉏麑刺赵盾?②盾义之,益与之饭肉
③晋灵公饮赵盾酒?④盾遂奔,未出晋境?
⑤得民和……盾复位?⑥使赵穿迎襄公弟黑臀于周而立之
A.①②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③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周顷王死后,周王室和诸候国都不安定。王室内公卿争位,诸候国内国君与臣下不协,赵盾为周王室及晋国都尽力改变。
B.晋灵公生活奢侈,对臣下百姓暴虐厚敛,不听忠言,残害忠良。导致臣民都不依附他,最后被将军赵穿袭杀而死。
C.赵盾有慈悯心肠。看到桑下有人挨饿,就送他饭吃;得知其孝,还增加饭肉。后来难中得此人相救并一同逃走。
D.孔子认为赵盾仍然是一位良好的大夫。后来赵盾让其弟赵穿从周王室迎回了黑臀,并拥立他当了国君,这就是晋成公。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鉏麑退,叹曰:“杀忠臣,弃君命,罪一也。”遂触树而死。
(2)太史曰:“子为正卿,而亡不出境,反不诛国乱,非子而谁?”



5、阅读题  阅读文言文,完成1-4题。
  阳固,字敬安。性散傥,不拘小节。少任侠,好剑客,弗事生产。年二十六,始折节好学,遂博览篇籍,有文才。
  太和中,从大将军宋王刘昶征艾阳。昶严暴,治军甚急,三军战栗无敢言者。固启谏,并面陈事宜。昶大怒,欲斩之,使监当攻道。回在军勇决,志意闲雅,了无惧色。昶甚奇之。军还,言之高祖。年三十余,始辟大将军府参军事。初,世宗委任群下,不甚亲览,好桑门①之法。尚书令高肇以外戚权宠,专决朝事;又成阳王禧等并有衅故②,宗室大臣,相见疏薄;而王畿民庶,劳敞益甚。固乃作《南北二都赋》,因以讽谏。
  世宗末,中尉王显起宅既成,集僚属飧宴。酒酣问固曰:“此宅何如?”固对日:“晏婴湫隘,流称于今;丰屋生灾,著于《周易》。此盖同传舍耳,唯有德能卒。愿公勉之。”显默然。他日又谓固曰:“吾作太府卿,库藏充实,卿以为何如?”固对曰:“公收百官之禄四分之一,州郡赃赎悉入京藏,以此充府,未足为多。且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岂不戒哉!”显大不悦,以此衔固。又有人间固于显,显因奏固剩请米麦,免固官。
  既无事役,遂阖门自守,著《演赜赋》,以明幽微通塞之事。
  肃宗即位,大军征硖石,敕为仆射李平行台七兵郎。平奇固勇敢,军中大事悉与谋之。又命固节度水军,固设奇计先期乘贼,获其外城。军罢,太傅、清河王怿举固,除步兵校尉,领汝南王悦耶中令。寻加宁远将军。时悦年少,行多不法,屑近小人。固上疏切谏,以感动悦,悦甚敬惮之。怿大悦,以为举得其人。丁母忧,号慕毁病,杖而能起。练禅之后,犹酒肉不进。时田年逾五十,而丧过于哀,乡党亲族咸叹服焉。
  神龟末,清河王怿领太尉,辟固从事中郎。属怿被害,元义秉政,朝野震悚。怿诸子及门生吏僚莫不虑祸,隐避不出,素为怿所厚者弥不自安。固以尝被辟命,遂独诣丧所,尽哀恸哭,良久乃还。仆射游肇闻而叹曰:“虽栾布、王脩何以尚也?君子哉若人!”
  固刚直雅正,不畏强御,居官清洁,家无余财。终殁之日,室徒四壁,无以供丧,亲故为其棺敛焉。(节选自《魏书》)
  注:①桑门,即“沙门”,佛教专指依戒律出家修道的人。②衅故:罪行。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年二十六,始节好学——折:改变
B.始大将军府参军事——辟:征召
C.显大不悦,以此固——衔:贬谪官职
D.以幽微通塞之事——明:表明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体现阳固“不畏强御”的一组是(? ?)
①固启谏,并面陈事宜。 ②且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岂不戒哉!
③以明幽微通塞之事。 ④固设奇计先期乘贼,获其外城。
⑤怿大悦.以为举得其人。 ⑥遂独诣丧所,尽哀恸哭,良久乃还。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阳固性格洒脱大方,不拘小节。年轻时,好行侠仗义,不营正事。到二十六岁时,开始转变,勤奋好学。
B.面对严暴的将军,阳固敢于直谏,凭勇敢果决终获认可;面对敌人,他有勇有谋,设奇计取得胜利。 C.皇帝昏庸,权臣专断,阳固写《南北二都赋》《演赜赋》讽谏;中尉王显侈奢自夸,他毫不客气,直言相劝。
D.阳固为人至孝至义。母亲去世,他“丧过于哀”,让人叹服;为报清河王知遇之恩,他不顾安危,“尽哀恸哭”,令人敬佩。
4.把下列三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昶严暴,治军甚急,三军战粟无敢言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又有人问固于显,显因奏固剩请米麦,免固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虽栾布、王倚何以尚也?君子哉若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