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古代诗歌鉴赏》考点巩固(2017年最新版)(三)
2017-08-09 20:45:01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问题。(6分)
送梓州李使君
王维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
文翁①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注]①文翁:汉景帝时为郡太守,见蜀地僻陋,乃建造学宫,教育人才,使巴蜀日渐开化。
(1)这首诗的首联是从哪几个角度写景的?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请简要概括。(3分)?
(2)这首诗是唐人送别诗中的佳作,造意新奇。请简要概括诗意,并分析“新奇”之处。(3分)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题米元晖①潇湘图二首 (其一)
(宋 )尤袤
淡淡晓山横雾,茫茫远水平沙。
安得绿蓑青笠,往来泛宅浮家。
注:①米元晖,米友仁,字元晖,是宋代杰出书画家米芾之子,画史上与其父并称“二米”。
小题1:这首诗歌描绘了画面上的哪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5分)
小题2:作者为什么有“往来泛宅浮家”的想法? 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6分)



3、阅读题  (2013·江西高考)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小题。(11分)
水调歌头
壬子被召,端仁相饯席上作①
[宋]辛弃疾
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②。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  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
注:①绍熙三年(壬子),辛弃疾奉召赴临安,在陈端仁的饯行席上赋此词。②“余既”三句出自《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小题1:概括“兰”“蕙”“菊”三种意象的共同内涵。(5分)
小题2:指出“听我楚狂声”和“富贵非吾事”典故的出处。词人借它们分别表达了什么情思?(6分)



4、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白居易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著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注]唐宝历二年,刘禹锡遭贬谪二十三年后返洛阳,时逢白居易从苏州归洛,两位诗人在扬州相逢。白居易即席写了《醉曾刘二十八使君)相赠,刘禹锡便也写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来酬答他。
(1)白的赠诗对刘禹锡的遭遇感慨万千,最后两句感叹刘禹锡的不幸命运是被_____所累。白居易的诗与刘禹锡的诗相比,感情基调较为_______。
(2)刘诗的颈联(五、六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两句诗富含哲理,至今还常常被人引用,请写出它说明的道理。



5、阅读题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第下列各题。(8分)
幽居初夏?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荫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①, 木笔犹开第一花②。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释】①箨龙:笋。②木笔:辛夷花。
小题1:诗人陆游字?,是宋朝诗人,梁启超誉之为“亘古男儿一放翁”。(1分)?
小题2:全诗描写初夏景色,着重突出一个“?”字。(1分)
小题3:尾联隐含了作者? 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3分)
小题4:对此诗理解、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 )(3分)
A.首句“湖山”二字总领全篇,先从大处着笔勾勒环境。
B.颔联铺写水满、草深、鹭下、蛙鸣等典型的初夏景物。
C.诗的前六句极写幽静之美景,显现诗人怡然自得之乐。
D.最后诗人叹息老之将至旧友情断,落寞无聊之感顿生。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