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问题。(6分)
送梓州李使君
王维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
文翁①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注]①文翁:汉景帝时为郡太守,见蜀地僻陋,乃建造学宫,教育人才,使巴蜀日渐开化。
(1)这首诗的首联是从哪几个角度写景的?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请简要概括。(3分)?
(2)这首诗是唐人送别诗中的佳作,造意新奇。请简要概括诗意,并分析“新奇”之处。(3分)
参考答案:(1)动和静;视觉和听觉(1分,答对其中一个就给分)突出表现了山势的高峻突兀和山泉的雄奇秀美(2分,答“万壑千山,古木参天,杜鹃响遍,呈现出磅礴壮阔的意境”等意思差不多也可以给满分)
(2)表达作者在离别之际对朋友的殷切期望之情。(1分)这首诗立意不在惜别而在劝勉(1分)全诗写送别,但除标题外,诗中无一字直言送别情事。(1分)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题米元晖①潇湘图二首 (其一)
(宋 )尤袤
淡淡晓山横雾,茫茫远水平沙。
安得绿蓑青笠,往来泛宅浮家。
注:①米元晖,米友仁,字元晖,是宋代杰出书画家米芾之子,画史上与其父并称“二米”。
小题1:这首诗歌描绘了画面上的哪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5分)
小题2:作者为什么有“往来泛宅浮家”的想法? 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这首诗歌描绘了画面上晓山、横雾、远水、平沙等景物(找出三个2分,四个3分);营造了一种山水相接淡远、迷蒙的优美意境。(2分)
小题2:因为作者看到画作《潇湘图》的优美景致后,非常喜欢山水相接淡远、迷蒙的优美意境,(2分)想像自己能够穿绿蓑衣、戴青箬笠在画面中的美景中生活(2分)。表达了作者对画作的喜爱和对隐居生活的渴望(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这是一首题画诗,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上的景物应该很好找出:晓山、横雾、远水、平沙。那么这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呢?这就要抓住景物的特点。诗句中的“淡淡”“茫茫”要抓住,晓山横雾淡淡,远水平沙茫茫,淡远迷蒙的意境由此生成。
小题2:试题分析:把握“往来泛宅浮家”句,要关注其前一诗句。山水相接淡远、迷蒙的优美意境,画中的境界确是令人神往的,可是,要披戴绿蓑青笠,就得抛弃纱帽官服;长在江湖上的泛宅浮家,也就免除了尘俗的纷烦和仕途的荣辱。这在诗人的确是个矛盾,“安得”二字便是发自内心的感慨,对画作的喜爱和对隐居生活的渴望便流淌出来。作者沉浸于画境中,看到画作《潇湘图》的优美景致后,想像自己能够穿绿蓑衣、戴青箬笠在画面中的美景中生活。表达了作者对画作的喜爱和对隐居生活的渴望。
点评:古典诗歌优美的意境,离不开真实、鲜明、生动的意象。就意象本质而言,它是融合了作者主观思想和感情的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是寄寓作者主观之情的客观物象。文学鉴赏的过程,就是感受形象,理解形象,从而获得情感体验,审美愉悦的过程。因此,鉴赏诗歌,就要着重分析意象的特征,包括意象的表层含义和深层涵义。所以说,不从意象出发,就不仅无法进入优美的诗境,而且无法领悟诗词的主观思想和情感。 而意象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 诗词就是选取一些具有特定象征意义的典型的意象来创造其作品感人的艺术魅力的,所以,我们鉴赏诗词,首先要注意作者选择了哪些意象,描绘了怎样的情景,渲染了怎样的氛围,然后透过意象和意境揣摩诗中传达了怎样的思想和感情。 当然,意象也不是解读诗歌的唯一介质,有些诗歌的解读还要非意象词语。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2013·江西高考)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小题。(11分)
水调歌头
壬子被召,端仁相饯席上作①
[宋]辛弃疾
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②。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 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
注:①绍熙三年(壬子),辛弃疾奉召赴临安,在陈端仁的饯行席上赋此词。②“余既”三句出自《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小题1:概括“兰”“蕙”“菊”三种意象的共同内涵。(5分)
小题2:指出“听我楚狂声”和“富贵非吾事”典故的出处。词人借它们分别表达了什么情思?(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兰、蕙、菊都是花草,在词中都用来象征词人高尚、纯洁的品格和节操。
小题2:两个典故分别出自《论语》和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前者以楚狂接舆的典故,表达了词人抗金复国理想无人理解的悲愤;后者以陶渊明自况,抒发了词人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情怀。
本题解析:
小题1:结合词作的主题思想可以理解“兰”“蕙”“菊”三个植物意象的共同内涵应是象征一种高尚、纯洁的人格操守。
小题2:联系全词的主题可以看出,词人借它们抒发了自己抗金复国理想无人理解的悲愤和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情怀。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白居易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著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注]唐宝历二年,刘禹锡遭贬谪二十三年后返洛阳,时逢白居易从苏州归洛,两位诗人在扬州相逢。白居易即席写了《醉曾刘二十八使君)相赠,刘禹锡便也写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来酬答他。
(1)白的赠诗对刘禹锡的遭遇感慨万千,最后两句感叹刘禹锡的不幸命运是被_____所累。白居易的诗与刘禹锡的诗相比,感情基调较为_______。
(2)刘诗的颈联(五、六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两句诗富含哲理,至今还常常被人引用,请写出它说明的道理。
参考答案:(1)才名 低沉(意思对即可)(2)乐观的情绪,豁达的襟怀。(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成春。表现出对世事变迁和宦海沉浮的乐观、豁达之情。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意思对即可)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第下列各题。(8分)
幽居初夏?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荫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①, 木笔犹开第一花②。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释】①箨龙:笋。②木笔:辛夷花。
小题1:诗人陆游字?,是宋朝诗人,梁启超誉之为“亘古男儿一放翁”。(1分)?
小题2:全诗描写初夏景色,着重突出一个“?”字。(1分)
小题3:尾联隐含了作者? 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3分)
小题4:对此诗理解、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 )(3分)
A.首句“湖山”二字总领全篇,先从大处着笔勾勒环境。
B.颔联铺写水满、草深、鹭下、蛙鸣等典型的初夏景物。
C.诗的前六句极写幽静之美景,显现诗人怡然自得之乐。
D.最后诗人叹息老之将至旧友情断,落寞无聊之感顿生。
参考答案:
小题1:南宋(宋)
小题1:幽
小题1:志士空老,报国无成的郁闷
小题1:D
本题解析:小题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诗人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
小题2:全诗紧紧围绕“幽居初夏”四字展开,四字中又着重写一个“幽”字。景是幽景,情亦幽情,但幽情中自有暗恨。(1)通过描写“槐柳阴"“野径斜”“水满”“草深”等意象写出环境之幽静、初夏景色之幽美。(2)以动衬“幽”, 白鹭不时自蓝天缓缓下翔,落到湖边觅食,安详不惊,衬出了环境的清幽。(3)以声衬“幽”,绿草丛中,蛙鸣处处,一片热闹喧腾,表面上似与上句清幽景色相对立,其实是以有声衬无声,还是渲染幽静的侧笔。
小题3:尾联“叹息”,一是叹志士空老,报国无成。二是叹往日旧交零落殆尽,顿感寂寞惆怅。
小题4:“旧友情断”错,是“晚日旧交竟零落殆尽”。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