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古代诗歌鉴赏》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练习版)(六)
2017-08-09 21:12:07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
陆 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1)请谈谈这首诗前两句中“入”字和“摩”字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丰富的感情蕴涵在景物与人物活动的描写之中。结合全诗,对此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入”字表现出河的生气,“摩”字突出了山的高峻。
(2)这首诗前两句用夸张手法写祖国山河的雄阔壮丽,饱含热爱之情,并为进一步抒情作了铺垫;第三句“泪尽”二字将亡国之恨宣泄无遗;第四句一个“望”字写出遗民对南宋军队收复失地的企盼,一个“又”字则曲折地表达出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迟迟没有收复失地的失望与埋怨。(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古代诗歌鉴赏与默写(16分)
念奴娇
黄庭坚①
八月十七日,同诸生步自永安城楼,过张宽夫园待月。偶有名酒,因以金荷②酌众客。客有孙彦立,善吹笛。援笔作乐府长短句,文不加点。
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桂影③扶疏,谁便道,今夕清辉不足??万里青天,姮娥何处?驾此一轮玉。寒光零落,为谁偏照醽醁④??
年少从我追游,晚凉幽径,绕张园森木。?共倒金荷,家万里,难得尊前相属。老子⑤平生,江南江北,最爱临风笛。?孙郎微笑,坐来声喷霜竹⑥。
[注释] ①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诗与苏轼并称“苏黄”,词与秦观齐名。但多次遭贬,最后死于西南贬所。 ②金荷:以金制成的荷叶杯。  ③桂影:相传月中有桂树,因称月中阴影为桂影。④醽醁(líng lù):酒名。⑤老子:作者自指。⑥霜竹:指笛子。
小题1:本词上阙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结合词句分析。(3分)?
?
?
小题2:《宋史》记载“庭坚泊然不以迁谪介意”,这首词正是他豪迈乐观精神的生动写照。请结合全词分析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情怀的。(5分)
?
?


参考答案:
小题1:虚实结合(或虚实相生)(1分)本词上阙先描写断虹高挂,秋空明净,山染新绿,后想象嫦娥驾月。(2分)
小题2:①融情于景(或情景交融,或以景衬情)。(1分)本词上阙通过选用“断虹”、“秋空”、“万里青天”、明月等巨大而色彩鲜明的意象,描绘明净、壮阔的仲秋景象,衬托诗人豪迈快意的情怀。(1分)②融情于事。(1分)在下阙,作者叙说自己“家万里”“平生”“江南江北”,自然流露怀才不遇,到处漂泊的身世之感;但仍然带领年轻人赏月喝酒,“最爱临风笛”,从而先抑后扬,(1分)更突出词人处逆境而不颓唐的豪迈乐观情怀。(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可以结合注释范翻译诗歌的上阕,在整体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赏析。“雨后新晴,秋空如洗,彩虹挂天,青山如黛。桂影繁茂,谁知道,今与夕是那么的清辉不足?万里的晴天,嫦娥在何处?驾驶一轮玉盘,驰骋长空。寒光零乱,在为谁斟酌这醽醁?开头描写开阔的远景,接着写赏月,嫦娥驾驶玉轮是想象,表现手法为虚实结合(或虚实相生)。
小题2:开头三句描写开阔的远景:雨后新晴,秋空如洗,彩虹挂天,青山如黛。接着写赏月。此时的月亮是刚过中秋的八月十七的月亮,为了表现它清辉依然,词人用主观上的赏爱弥补自然的缺憾,突出欣赏自然美景的娱悦心情,他接连以三个带有感情色彩的问句发问。转而写月下游园、欢饮和听曲之乐,信笔挥洒,写洒脱不羁的词人,正带着一群愉快的年轻人,张园密茂的树林中徜徉。? “老子平生,江南江北,最爱临风笛!”三句把词人豪迈激越之情推向顶峰。这三句是此词最精彩之处。作者说自己这一生走南闯北,偏是最爱听那临风吹奏的曲子。“最爱临风笛”句,雄浑潇洒,豪情满怀,表现出词人处逆境而不颓唐的乐观心情。最后一笔带到那位善吹笛的孙彦立:“孙郎微笑,坐来声喷霜竹。”孙郎感遇知音,喷发奇响,那悠扬的笛声回响不绝。


本题难度:简单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相见欢
九日种菊西岩,云根石缝,金葩玉蕊遍之。夜置酒前轩,花间列蜜炬,风泉悲鸣,炉香蓊于岩穴。故人陈公辅坐石横琴,萧然有尘外趣,要余作数语,使清音者度之。
云闲晚溜①琅琅。泛炉香。一段斜川②松菊瘦而芳。?人如鹄,琴如玉,月如霜。一曲清商③人物两相忘。
[注] ①溜:水流。 ②斜川:晋陶渊明曾“与二三邻曲,同游斜川”并作诗记之。③清商:
即商声,古时五音之一,其声凄清,故称“清商”。
小题1:这首小令写景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所描绘的意境有什么特点?(2分)
小题2:你认为诗中的人物应是怎样的身份?请作出判断并简述理由。(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写景手法答“绘声绘色”“反衬(以动衬静)”“比喻”“白描”其中之一皆可。(1分)意境特点答“清”、“清静”、“凄清”、“宁静”皆可。(1分)
小题1:应是隐逸之士,或意趣高雅的隐逸者。(1分)理由至少有三:①词中的景物环境描写是隐逸者的典型生活环境; ②小序中提及交往的“故人陈公辅”“萧然有尘外趣”; ③写景中提及的松菊以及注释中提及的陶渊明也暗示了人物的追求和身份。(3分)


本题解析:
小题1:反衬(以动衬静),“晚溜琅琅”和“一曲清商”反衬了环境的清静;意境特点:一个“清”字概括了这一境界的特点:泉水清澈,月光清凉,其清在色,在感。水流琅琅,琴质如玉,其清在声在乐。青松黄菊,炉香菊气无一不使人感到清新、淡雅,使人陶醉于纯朴清澈的自然中,超脱出纷乱烦杂的世界。
小题2:应是隐逸之士,或意趣高雅的隐逸者。作者对退隐山林,种菊南山的陶渊明十分敬仰,字里行间透出到陶的倾佩;“斜川松菊”似与陶渊明“与二三邻曲,同游斜川”同趣;
陶渊明的清旷高古的精神,与陶借松菊抒发的那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闲自得的心境,无一不令作者折服,不自觉地便流露纸端,见于词上;词中的景物环境描写是隐逸者的典型生活环境。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送崔子还京?
岑参 (唐)
匹马西从天外归,扬鞭只共鸟争飞。
送君九月交河北,雪里题诗泪满衣。
【注】①此诗作于西州。西州属于唐朝北庭节度使辖区。此诗应是诗人在北庭任职时所作。②交河:指河的名字。
小题1:第二句中的“争”字用得好,好在哪里?请简要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雪里题诗泪满衣”一句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小题1:(3分)“争”争抢之意,运用拟人手法,把好友得以从天山返回京城时一路策马扬鞭,疾驰飞奔,仿佛要与天山鸟儿一道争相在空中自由飞翔的情状生动地表现出来,细腻地刻画出了好友获归时的急切、激动与欣喜若狂的心理。
小题2:(3分)诗人描写风雪中题完诗不觉泪水已经沾满了衣服这一情景有两层含义,一是抒发了对好友还京离去的不舍,更重要的是反映出诗人由朋友的回归想到自身仍得滞留异域的苦闷和久戍塞外的思乡之情。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是一道炼字题,炼字题的格式是“解词+释句+手法+作用”。理解本题要从题目入手。由题中“还京”可见久居边塞后回京的喜悦心情,于是有与鸟儿比飞的“共争飞”,以此来表达友人回京的兴奋之情。
点评:本题是一道很规范的炼字题,答案也很规范:解词+释句+手法+作用。这有利于学生养成规范答题的习惯。
小题2:从诗歌题目“送崔子还京”可见,友人还京自己还得继续留在边塞,内心的复杂情感可想而知。还要结合注释“此诗应是诗人在北庭任职时所作”理解,通常情况下,在外任职的官员往往会有思亲之情,所以答案的第二问也就不难得出了。
点评:本题引导学生要全面深入的理解诗歌的思想情感,就不要放过任何一丝有用的信息,如标题、注释、作者的身世背景等。还有本题对训练考生深入思考有帮助,考生往往会思考到第一问就停止,但教师利用本题的第二问去引导学生,还是挺有效果的。


本题难度:一般



5、语言运用题  扩写
阅读下面一首诗,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这首诗的意境,字数150-200。(15分)
书事
王维?
轻阴阁小雨,深院昼慵开。
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


参考答案:意境描绘中要突出环境的宁谧清幽以及诗人的恬淡娴雅。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