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2017年最新版)(七)
2017-08-09 21:20:55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大 中 小】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划线字词意义解释正确的一项 [? ]
A.一日(有朝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赞许)仁焉。 B.郁郁乎文(文采斐然的样子)哉!吾从(依从)周。 C.往者不可谏(挽回),来者犹可追(补救)。 D.述(创造)而不作,信而好古,窃(私下)比于我老彭。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年大将军羹尧,儿时性黠犷,力复过人,入塾不肯读书,师偶威以夏楚,反受其侮,齿已舞勺,尚不识一丁字。(其父)都统患之,遍托人物色名师,有能教化其子者不吝厚俸。有叟突然不介来谒,自称愿为公子师。都统谓叟曰:“豚儿蠢劣异常,先生惠然肯来,敢问教化当用何法?”叟曰:“如公不弃老朽,请择乡村僻地筑花园一所,池沼山石、竹木花草毕具,备设经史图籍及一切兵器日用各物。园中惟居师弟二人,不用仆从。四围高其墙垣,不必设门,仅留圭窦,按时以进饮食。比及三年,老朽自有以报公也。”都统如言部署。叟与羹尧居园中,日自兀坐观书,听羹尧所为,绝不过问。羹尧日浚沼填池、移山运石、种竹木、栽花草,嬉戏自得,亦与叟从不通一语。自春徂秋,园中池沼、山石、竹木、花草,或自东迁西,或由南徙北,迁徙既遍,羹尧颇自厌烦。一日饭毕,见叟观书孜孜不倦,旁观良久,似有羡心,卒然问曰:“先生竟日看书,其中果有味耶?”叟漫应曰:“书味极好,非汝所知也。汝第戏耳,勿来相嬲。”曰:“然则我亦可学乎?”叟曰:“有何不可?但恐汝不肯用心耳。”曰:“我若用心,汝肯教否乎?”叟笑曰:“汝如肯用心,我有何不肯教?”羹尧喜曰:“请从今天始,愿师有以教我幸甚。然究竟读书有何好处?敢请。”叟正色曰:“书之好处甚多,上焉者为圣贤,其次立功名,又其次取富贵,不知汝欲自居何等也?”曰:“敢问何谓为圣贤?”曰:“则古称先躬行不倦,明体达用,可仕可隐,道重一时,教垂百世,是谓为圣贤。”曰:“何谓立功名?”曰:“贯通天人,经纬文武,伐罪戡乱,拓地开疆,带砺山河,勋铭钟鼎,是谓立功名。”曰:“何谓取富贵?”曰:“简练揣摩,务趋时尚,弋获科第,雍容华瞻,妇嬉子笑,温饱自甘,是谓取富贵。”羹尧沉吟久之,曰:“圣贤非所敢望,寻常富贵又非所屑,愿师教我以立功名者可乎?”叟曰:“汝果真心从学乎?”羹尧乃拔剑斫树誓之曰:“如不真心从学,有如此树!”叟知其志已决,大喜,于是先取经史,日与讲论,又教其攻习举业,暇则谈论兵法,早晚或习射、或舞刀剑干戈,相与为乐。羹尧天资固优,凡事一学即精,三年学果有成,其齿甫成童也。(节选自《清代名人轶事》(葛虚存著)) 1.下列语句中,加粗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听羹尧所为?听:倾听 B.自春徂秋? 徂:及,至 C.汝第戏耳?第:只管 D.勋铭钟鼎? 铭:铭刻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粗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先生惠然肯来? 卒然问曰 B.按时以进饮食? 老朽自有以报公也 C.书之好处甚多? 羹尧沉吟久之 D.其中果有味耶? 叟知其志已决 3. 下列语句的括号中是补出词语,补出后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都统患之,(乃)遍托人物色名师 B.听羹尧所为,(却)绝不过问 C.我若用心,(则)汝肯教否乎 D.圣贤非所敢望,(而)寻常富贵又非所屑 4.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都统对年幼的羹尧顽皮不肯读书很担忧,就不吝厚俸物色名师教化他,并如叟师所言,耗巨资建筑花园,部署一切,表现了为人父者对儿子深深的爱与期望。 B.叟师对羹尧教化有方,“听羹尧所为”欲擒故纵,“书味极好,非汝所知也”吊足胃口,“但恐汝不肯用心耳”“汝果真心从学乎”激将有法,终使他真心从学。 C.年羹尧儿时很顽皮,蠢劣异常,不肯读书,但一经叟师激发出学习之志趣,就变得聪明优秀,经史举业,兵法兵器,凡事一学即精,居园学习三年就学有所成。 D.年羹尧由“齿已舞勺,尚不识一丁字”到“三年学果有成,其齿甫成童也”的转变,足以说明在学习成才上教师的教育方法与学生的学习志趣二者都非常重要。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一4题。 樊宏字靡卿,南阳湖阳人也,世祖之舅。其先周仲山甫,封于樊,因而氏焉.为乡里著 姓。父重,字君云,世善农稼,好货殖。宏少有志行。王莽末,义兵起,刘伯升与族兄踢俱 将兵攻湖阳,城守不下。踢女弟为宏妻,湖阳由是收系宏妻子,令出譬伯升,宏因留不反。 湖阳军帅欲杀其妻子,长吏以下共相谓曰:“樊重于父,礼义恩德行于乡里,虽有罪,且当 在后。”会汉兵日盛,湖阳惶急,未敢杀之,遂得免脱。世祖即位,拜光禄大夫,位特进,次三公,十五年,定封宏寿张侯。宏为人谦柔畏慎,不求苟进。常戒其子曰:“富贵盈溢,未有能终者。吾非不喜荣势也,天道恶满而好谦,前世贵戚皆明戒也。保身全己,岂不乐 哉!”每当朝会,辄迎期先到,俯伏待事,时至乃起。帝闻之,常敕驺骑临朝乃告,勿令豫 到。宏所上便宜及言得失,辄手自书写,毁削草本。公朝访逮,不敢众对。宗族染其化,未尝犯法。帝甚重之。二十七年,卒。遗敕薄葬,一无所用,以为棺柩一藏,不宜复见,如 有腐败,伤孝子之心,使与夫人同坟异藏。帝善其令,以书示百官,因曰:“今不顺寿张侯 意,无以彰其德。且吾万岁之后,欲以为式”。赙钱千万,布万匹,谥为恭侯,赠以印绶,车驾亲送葬。论曰:昔楚倾襄王问阳陵君曰:“君子之富何如?"对曰“假人不德不责.食人不使之役,亲戚爱之,众人善之。’’若乃樊重之拆契止讼,其度几君子之富乎!分地以用天道,实廪以崇礼节,取诸理化,则亦可以施于政也。与夫爱而畏者,何殊间哉! (选自《后汉书·樊宏列传》)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令出譬伯升,宏因留不反?君子之富何如 A. B. 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实廪以崇礼节其庶几君子之富乎 C. D. 楚人即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 小题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是直接表现樊宏高尚品格或鲜明的是非观念的一组是 ①令出譬伯升,宏因留不反?②不求苟进?③宗族染其化,未尝犯法 ④辄手自书写,毁削草本?⑤遗敕薄葬,一无所用?⑥赙钱千万,布万匹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④ D.③⑤⑥
|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樊宏的祖先是周朝的仲山甫,因受封于樊,故以樊为姓。他的父亲继承了祖辈的传统,善于农业生产和经商,是当地有名的大家族。
B.王莽末年,义兵起事攻打湖阳时,樊宏在妻子、儿女被扣作人质的情况下,利用“令出譬伯升”的机会,毅然留在义军营中,表现出过人的胆识和大义灭亲的精神。
C.樊宏为人谦恭和顺,谨慎戒惧,从不用非正当手段谋取功名利禄。他还经常告诫子弟:“蓄贵盈溢,未能终者。”并以“保身全己”为乐来勉励他们。
D.樊宏临终遗令薄葬,陪葬之物一概不用。汉光武帝善其令,把遗书传给百官们看,表示将遵从樊宏遗愿,并说自己百年之后也打算采用这种方法。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樊重子父,礼义恩德行于乡里,虽有罪,且当在后。
译文:
(2)吾非不喜荣势也,天道恶满而好谦,前世贵戚皆明戒也。
译文:
(3)宗族染其化,未尝犯法。
译文:
4、单选题 下列划线词解释全错的一项是
[? ]
A、六国互丧,率赂秦耶——率:一概。
始速祸焉——速:快疾。
B、胜负之数,存亡之理——数:道理。
抑本其成败之迹——本:本来。
C、此三者,吾遗恨也——恨:遗憾。
华山之阳——阳:山的南面。
D、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推究根源。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适:贬职。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节选自杜牧《阿房宫赋》)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弃。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草,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节选自苏洵《六国论》)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胜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鉏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胜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节选自贾谊《过秦论》)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独夫之心 独夫:失去人心的统治者?
B.思厥先祖父 厥:其
C.理固宜然 固:?本来?
D.序八州而朝同列 序:顺序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以有尺寸之地 然秦以区区之地?
B.多于南亩之农夫 暴秦之欲无厌
C.不敢言而敢怒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D.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3.解释下列加粗词的意义。
①思厥先祖父(?)
②奈何取之尽锱铢(?)
③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