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2017年最新版)(一)
A.天下见楚之无秦也秦王之忠信有功臣也 B.奉以上庸六县势为王妻以临于楚 C.子亦自知且贱于王乎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D.挟宝地以为资资之以金玉宝器 |
2、阅读题 宋均字叔庠,南阳安众人也。以父任为郎,时年十五,好经书,每休沐日,辄受业博士,通《诗》《礼》,善论难。至二十余,调补辰阳长。其俗少学者而信巫鬼,均为立学校,禁绝淫祀,人皆安之。迁上蔡令,时禁人丧葬不得侈长,均曰:“夫送终逾制,失之轻者。今有不义之民,尚未循化,而遽罚过礼,非政之先。”竟不肯施行。迁九江太守,郡多虎暴,数为民患,常募设槛阱而犹多伤害。均曰:“夫虎豹在山,鼋鼍在水,各有所托。且江淮之有猛兽,犹北土之有鸡豚也。今为民害,咎在残吏,而劳勤张捕,非忧恤之本也。其务退奸贪,思进忠善,可一去槛阱,除削课制。”其后传言虎相与东游渡江。中元元年,多蝗,其飞至九江界者,辄东西散去,由是名称远近。浚遒县有唐、后二山,民共祠之,众巫遂取百姓男女,岁岁改易,既而不敢嫁娶,前后守令莫敢禁。均乃下书曰:“自今以后,为山娶者皆娶巫家,勿扰良民。”于是遂绝。永平元年,迁东海相,在郡五年,坐法免官。而东海吏民思均恩化,为之作歌,诣阙乞还者数千人。显宗以其能,七年,征拜尚书令。每有驳议,多合上旨。均尝删剪疑事,帝以为有奸,大怒。诸尚书惶恐,皆叩头谢罪。均顾厉色曰:“盖忠臣执义,无有二心。若畏威失正,均虽死,不易志。”帝善其不挠,迁均司隶校尉。数月,出为河内太守,政化大行。均尝寝病,百姓耆老为祷请,旦夕问起居,其为民爱若此。以疾上书乞免,帝使中黄门慰问,因留养疾。司徒缺,帝以均才任宰相,均流涕而辞。均性宽和,不喜文法,常以为苛察之人,身或廉法,而巧黠刻削,毒加百姓,灾害流亡所由而作。及在尚书,恒欲叩头争之,以时方严切,故遂不敢陈。帝后闻其言而追悲之。建初元年,卒于家。(节选自《后汉书·宋均传》)
1.括号中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夫送终逾制,失之轻者。(过错)
B.常募设槛阱而犹多伤害。(招求)
C.有唐、后二山,民共祠之(祭祀)
D.帝善其不挠,迁均司隶校尉。(阻碍)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宋均恩德感动民众的一组是
[? ]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4题
陈奉,御马监奉御也。万历二十七年二月,命征荆州店税,兼采兴国州矿洞丹砂及钱厂鼓铸事。率兼领数使,恣行威虐。每托巡历,鞭笞官吏,剽劫行旅。商民恨刺骨,伺奉自武昌抵荆州,聚数千人噪于涂,竟掷瓦石击之。奉走免,遂诬襄阳知府李商耕黄州知府赵文伟、荆州推官华钰、荆门知州高则异、黄州经历车任重等煽乱。帝为逮钰、任重,而谪商耕等官。兴国州奸人漆有光,讦居民徐鼎等掘唐相李林甫妻杨氏墓,得黄金巨万。腾骧卫百户仇世亨奏之,帝命奉括进内库。奉因毒拷责偿,且悉发境内诸墓。巡按御史王立贤言所掘墓乃元吕文德妻,非林甫妻。奸人讦奏,语多不仇①,请罢不治,而停他处开掘。
二十八年十二月,武昌民变。南京吏部主事昊中明奏言:“奉吓诈官民,僭称千岁。其党至直入民家,奸淫妇女,或掠入税监署中。王生之女、沈生之妻,皆被逼辱。以致士民公愤,万余人甘与奉同死,抚按三司护之数日,仅而得全。而巡抚支可大,曲为蒙蔽。天下祸乱,将何所底!”大学士沈一贯亦言:“陈奉入楚,始而武昌一变,继之汉口、黄州、襄阳、武昌、宝庆、德安、湘潭等处,变经十起,几成大乱。立乞撤回,以收楚民之心。”帝皆置不问。
奉复使人开谷城矿,不获,胁其库金,为县所逐。武昌兵备佥事冯应京劾奉十大罪,奉随诬奏,降应京杂职。奉又开枣阳矿,知县王之翰以显陵近,执不可。奉劾之翰及襄阳通判邸宅、推官何栋如,缇骑逮讯,并追逮应京。应京素有惠政,民号哭送之。奉又榜列应京罪状于衢。民切齿恨,复相聚围奉署,誓必杀奉。奉逃匿楚王府,众乃投奉党耿文登等十六人于江,以巡抚可大护奉,焚其辕门。事闻,一贯及给事中姚文蔚等请撤奉,不报。而御马监监丞李道方督理湖口船税,亦奏奉水阻商舟,陆截贩贾,征三解一,病国剥民。帝始召奉归,而用一贯请,革可大职。奉在湖广二年,惨毒备至。及去,金宝财物巨万计。可大惧为民所掠,多与徒卫,导之出疆,楚民无不毒恨者。奉至京师,给事中陈维春、郭如星复极言其罪。帝不怿,降二人杂职。三十二年始释应京归,之翰卒痰死。
注释:①语多不仇:仇,同“逑”。匹配,符合。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命征荆州店税征:征收,征集
B.讦居民徐鼎等掘唐相李林甫妻杨氏墓讦:反问
C.奉吓诈官民,僭称千岁僭:超越本分
D.奉在湖广二年,惨毒备至备:细致,周全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聚数千入噪于涂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B.帝为逮钰、任重,而谪商耕等官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
C.其党至直人民家,奸淫妇女给事中陈维春、郭如星复极言其罪
D.立乞撤回.以收楚民之心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小题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部直接表现陈奉“恣行威虐”的一组是
①每托巡历,鞭笞官吏,剽劫行旅
②商民恨刺骨……竞掷瓦石击之
③奉因毒拷责偿,且悉发境内诸墓
④其党至直人民家,奸淫妇女,或掠入税监署中
⑤奉劾……并追逮应京
⑥以巡抚可大护奉,焚其辕门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⑥
D.②③⑤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的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奉为御马监的奉御,曾受神宗之命征收荆州的店税,并兼管兴国州矿洞丹砂采集及钱厂铸钱之事,胡作非为,老百姓非常痛恨他。
B.兴国州奸人漆有光,告发居民徐鼎等人挖掘李林甫之妻杨氏的坟墓,陈奉奉皇帝之命拷掠百姓,责令他们补偿黄金,并将境内坟墓全都挖掘。
C.武昌发生民变,其原因为陈奉威吓诈骗官民,其党羽甚至直接闯进百姓家中,奸淫妇女,或者将妇女抢掠到税监官署之中。
D.陈奉弹劾王之翰、何栋如等,并派缇骑将其逮捕审讯;还追纠逮捕冯应京,并将其罪状张榜公布于大街上。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宋清,长安西部药市①人也。居善药,有自山泽来者,必归宋清氏,清优主之。长安医工,得清药,辅其方,辄易雠②。成誊清。疾病疤疡者,亦皆乐就清求药,冀速已。清皆乐然响应。虽不持钱者,皆与善药,枳券如山,未尝诣取直③圆。或不识,遥与 91Exam.org券,清不为辞。岁终,度不能报,辄焚券,终不复言。市人以其异,皆笑之,曰:“清蚩妄人也。”
或曰:“清其有道者欤?”清闻之曰:“清逐利以活妻子耳,非有道也。然谓我蚩妄者,亦谬。”
清居药四十年,所焚券者百数十人,或至大官,或连数州,受俸博,其馈遗清者相属于户。虽不能立报而以赊死者千百,不害清之为富也。清之取利远,运故大。岂若小市人哉!一不得直,则怫然怒,再则骂而仇耳,彼之为利不亦翦翦乎?吾见蚩之有在也。清诚以是得大利,又不为妄,执其道不废,卒以富。求者益众,其应益广。或斥弃沉废,亲与交;视之落然者,清不以怠遇其人,必与善药如故。一旦复柄用,益厚报清。其远取利皆类此。
吾观今之交乎人者,炎而附,寒而弃,鲜有能类清之为者。呜呼!清,市人也,今之交有能望报如清之远者乎?幸而庶几,则天下之穷困废辱得不死亡者众矣。柳先生曰:“清居市不为市之道,然而居朝廷、居官府、居庠塾乡党,以士大夫自名者,反争为之不已。悲夫!然则清非独异于市人也。”(取材于柳宗《宋清传》)
注:①市:买卖场所,后文也指经商、交易。②雠:这里指售出、成交。③直:价值,价钱。
1.下列语句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居善药?居:聚积,搜集 ?
B.积券如山?券:借据,欠条 ?
C.未尝诣取直?诣:箭往 ?
D.终不复言?复:回答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粗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清优主之??不害清之为富也 ?
B.市人以其异,皆笑之?清不以怠遇其人 ?
C.清其有道者饮?执其道不废 ?
D.求者益众,其应益广?一旦复柄用,益厚报清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其馈遗清者相属于户?那些等待宋清馈赠的人在门前排成了队 ?
B.彼之为利不亦翦翦乎?他们的求利不也太短浅了吗 ?
C.今之交有能望报如清之远者乎?现在的交往中有能像宋清那样从长远考虑回报的人吗
D.天下之穷困废辱得不死亡者众矣?天下那些穷困潦倒而还可以活下去的人就会多起来
4.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生意场的交往也不一定都是斤斤计较的,宋清就是一个例证。?
B.宋清认为做生意不是为了赚钱,而是追求高尚的做人的境界。 ?
C.计较蝇头小剩不仅是一般商人的本性,也是某些士大夫的通病。 ?
D.宋清与人交往不仅异于普通商人,也高于某些以士大夫自居的人。
5.《宋清传》中说“清之取利远,远故大”,意思是“宋清谋取利益放眼于长远,因为考虑长远所以获得的利益较大”。这概括了宋清经商的特点,请从文中举一例加以说明,并结合当下的社会生活谈谈自己对这一概括的领悟。(不少于200字)
?
6.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 ?
孟子曰:“仁者如射,发而不中,反求诸身。”吾?尝?学?射矣?始?也?心?志?于?中?目?存乎?鹄?手?往?从?之?十?发?而?九?失?其?一?中?者?幸?也。有善射者,教吾反求诸身,手持权衡,足蹈规矩,四肢百体,皆有法焉。一?法?不?修?一?病?随?之?病?尽?而?法?完?则?心不?期?中?目?不?存?鹄?十?发?十?中?矣。(取材于苏轼《仁说》)
?
5、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的题。
学画花者,以一株置深坑中,临其上而瞰之,则花之四面得矣。学画竹者,取一枝,因月夜照其影于素壁之上,则竹之真形出矣。学画山水,何以异此?盖如神游物象,身即烟霞,则意度自见。
真山水之川谷,远望之以取其深,近游之以取其浅。真山水之岩石,远望之以取其势,近看之以取其质。真山水之云气,四时不同:春融怡,夏蓊郁,秋疏薄,冬黯淡。画见大象,不为斩刻之形,则云气之态度活矣。真山水之烟岚,四时不同:春山澹泊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画见大意,而不为刻画之迹,则烟岚之气象正矣。
春山烟云联绵,人欣欣;夏山嘉木繁阴,人坦坦;秋山明净摇落,人肃肃;冬山昏霾翳塞,人寂寂。看此画,令人生此意,如真在此山中,此画之景外意也。(节选自唐寅《六如画谱》)
1、请写出高中课本中张大千写的有关绘画的文章名《 》。
2、“何以异此”中的“此”指代。(用自己的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下对“如神游物象,身即烟霞,则意度自见。”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就好像神仙游览万象,身临其境在烟霞中,那么山水画意自然呈现出来了。
B、就好像神仙游览万象,自身化为烟霞,那么山水的亦真亦幻的自然呈现出来了。
C、就好像在物象之内神游,亲身站在山水之前,那么山水的风格自然呈现出来了。
D、就好像在物象之内神游,亲身站在山水之前,那么心中的画意自然呈现出来了。
4、作者认为画山水如何才能使“云气之态度活”,“烟岚之气象正”?(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文写了三次“四时不同”,是否罗嗦重复呢?请简要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语文提分技巧《语言文字运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