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在线测试(2017年最新版)(九)
2017-08-09 22:00:18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句中画线词语的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念父母,顾妻子
B.陈力就列
C.蚓无爪牙之利
D.士不敢弯弓而抱怨。



2、单选题  【及】下列各项中解释不正确的是
A.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过秦论》(涉及,延及)
B.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比得上)
C.怀王悔,追张仪,不及《屈原列传》(赶上,追上)
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烛之武退秦师》(达到,到)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下列问题
(一)子张问善人之道,子曰:“不践迹①,亦不入于室。”(《论语·先进》)
(二)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论语·子路》)
(三)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论语·子路》)
(四)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颜渊》)
【注】①践迹:踏着前人的脚印走
小题1:下列各项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选段(一)孔子意在告诉子张,一个向善的人,应该虚心向别人学习,才能登堂入室,达到更高的境界。
B.选段(二)孔子认为一个士在行事上要有标准,坚决不做耻辱之事,不欺辱自己的君主。
C.选段(三)孔子认为,一个国家的人口多了,应该要先使他们富裕起来,然后在这个基础上教育他们。
D.选段(四)孔子反对杀人,认为在上位的人只要善管政事,百姓就不会犯上作乱。

小题2:选段(三)(四)反映了孔子在治国施政方面???的思想。(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每空1分,共3分)
小题3:孔子的学生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请结合文段(二)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4、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陆炳,其先平湖人。父松,袭职,从兴献王之国安陆,选为仪卫司典仗。世宗入承大统,松以从龙恩,迁锦衣副千户。累官后府都督佥事,协理锦衣事。炳武健沉鸷,长身火色,行步类鹤。举嘉靖八年武会试,授锦衣副千户。十八年从帝南幸,次卫辉。夜四更,行宫火,从官仓猝不知帝所在。炳排闼负帝出,帝自是爱幸炳。屡擢都指挥同知,掌锦衣事。
帝初嗣位,掌锦衣者硃宸,未久罢。代者骆安,继而王佐、陈寅,皆以兴邸旧人掌锦衣卫。及炳代寅,权势远出诸人上。未几,擢署都督佥事。又以缉捕功,擢都督同知。炳骤贵,同列多父行,炳阳敬事之,徐以计去其易己者。又能得阁臣夏言、严嵩欢,以故日益重。尝捶杀兵马指挥,为御史所纠,诏不问。言故暱炳,一日,御史劾炳诸不法事,言即拟旨逮治。炳窘,行三千金求解不得,长跪泣谢罪,乃已。炳自是嫉言次骨。及嵩与言构,炳助嵩,发言与边将关节书,言罪死。嵩德炳,恣其所为,引与筹画,通赇赂。后仇鸾得宠,陵嵩出其上,独惮炳。炳曲奉之,不敢与钧礼,而私出金钱结其所亲爱,得鸾阴私。及鸾病亟,炳尽发其不轨状。帝大惊,立收鸾敕印,鸾忧惧死,至剖棺戮尸。
炳先进左都督,录擒哈舟儿功,加太子太保。以发鸾密谋,加少保兼太子太傅,岁给伯禄。寻加炳太保兼少傅,掌锦衣如故。三公无兼三孤者,仅于炳见之。
炳任豪恶吏为爪牙,悉知民间铢两奸。富人有小过辄收捕,没其家。积赀数百万,营别宅十余所,庄园遍四方,势倾天下。时严嵩父子尽揽六曹事,炳无所不关说。文武大吏争走其门,岁入不赀,结权要,周旋善类,亦无所吝。帝数起大狱,炳多所保全,折节士大夫,未尝构陷一人,以故朝士多称之者。二十九年卒官。赠忠诚伯,谥武惠,祭葬有加,官其子绎为本卫指挥佥事。?(《明史卷·陆炳传》有删节)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世宗入承大统,松以从龙恩?从:跟随
B. 十八年从帝南幸,次卫辉?次:驻扎
C. 徐以计去其易己者?易:轻视
D. 及嵩与言构,炳助嵩?构:勾结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皆以兴邸旧人掌锦衣卫?敛赀财以送其行
B.为御史所纠,诏不问?嵩德炳,恣其所为
C.从官仓猝不知帝所在?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D.而私出金钱结其所亲爱?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陆炳所作所为的一项是()
①累官后府都督佥事,协理锦衣事;②炳排闼负帝出,帝自是爱幸炳;③积赀数百万,营别宅十余所,庄园遍四方,势倾天下;④结权要,周旋善类;⑤御史劾炳诸不法事,言即拟旨逮治⑥三公无兼三孤者,仅于炳见之
A.①③⑤?B.②④⑥?C.②③④? D.①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陆炳出身军旅之家,其父陆松为承袭父职,曾因跟随世宗皇帝而都到皇帝恩宠并逐步升迁,而陆炳则通过参加武会试而获得军职。
B.陆炳曾随世宗南行至卫辉时,遇到行宫起火,陆炳推倒门屏背着世宗逃出,被世宗任命为都指挥同知掌锦衣事。
C.陆炳能够讨得内阁大臣夏言、严嵩的欢心,但当夏言与严嵩相互诬陷时,他则帮助严嵩,揭发夏言与边将勾结,从而报得一箭之愁。
D.陆炳虽贪墨不法,积赀数百万,营别宅十余所。但却折节士大夫,未尝构陷一人,赢得了很多人的赞赏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小题1: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食也。胜:古音shēng,完,尽。
B.养生丧死憾,王道之始也。养生:保养身体。
C.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勿夺其时:不要抢时间。
D.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者,未之有也。 王:读wáng,为王,使……归顺。

小题2:对下面每组句子划线字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野芳而幽香 ②涂有饿莩而不知
③斧斤时入山林④五亩之宅,树之
A.两个“发”不同,两个“以”相同
B.两个“发”不同,两个“以”也不同
C.两个“发”相同,两个“以”也相同
D.两个“发”相同,两个“以”不同
小题3:对课文意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梁惠王“移民”“移粟”的措施,并没有使人民增多,因此就向孟子提出了疑问。
B.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反问梁惠王,使梁惠王落入自己设下的圈套。
C.孟子在此文中一定程度地揭露了社会的不平等。
D.所谓行仁政就是要以保民为职分。
小题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