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在线测试(2017年最新版)(八)
①改大理寺丞,出知湘阴县?②良肱论列之,遂蠲其籍?③善治水者不与水争地 ④良肱累石堤二十里障之?⑤又议伐汴堤木以资狭河?⑥朝议贷在京民钱,良肱力争之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⑤ D.②③⑥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D
小题4:(1)有人附着府吏的耳朵说话,余良肱暗中知道他是盗贼,马上逮捕审问他,赃物全部被搜获。(2)余良肱不同意说:“假使王陶因此获罪离职,这是因为他耿直而不被容纳。”
本题解析:
小题1:在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猜测出词义,即文言猜读法。C解释不正确,由原文内容可知,病:困苦。所以选C。
小题2:解答这类题的思路是,将所给例句逐句进行分析,筛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句子,然后再对照编组情况进行判断选择,答题时也可以用排除法,将明显含有不符合题干要求文句的选项直接排除,①官职调动;③余良肱的治水思想;⑤执政大臣提议,不能表现余良肱。所以选B。
小题3: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D分析与原文内容不符,由原文内容可知,执政大臣并未采纳余良肱的意见。所以选D。
小题4: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或”、“阴”、“诘”、被动句、“可”,同意、允可;“使”,假使;“直”,耿直;“容”,被容纳。
参考译文:
余良肱字康臣,洪州分宁人。进士及第,调任荆南司理参军。属县捉到一个杀人疑凶,他自己已经认罪,余良肱查验尸体和刀刃,怀疑说:“哪里有刀刃满一尺而伤口不到一寸长的?”向府署报告请求让自己去抓捕凶手,不久,果然捕获了真正的杀人凶手。百姓有人丢失财物超过十万,逮捕了几十个平民,正逢暑天,拷打号叫的声音在外边也可听到;有人附着府吏的耳朵说话,余良肱暗中知道他是盗贼,马上逮捕审问他,赃物全部被搜获。
改任大理寺丞,又出任湘阴知县。县里拖欠税米几千石,每年责令里胥代为缴纳,余良肱上书陈述这件事,于是免除了簿籍上的这笔欠款。又改任杭州通判,江中潮水容易泛滥,冲毁官员和百姓的房屋,余良肱累石堤二十里以阻挡潮水,潮水不再为害。当时王陶为属官,常常因为耿直冒犯府帅,府吏中有人控告王陶,府帅挟私恨想查办王陶,余良肱不同意说:“假使王陶因此获罪离职,这是因为他耿直而不被容纳。”府帅就不再追究。后来王陶在朝廷做官,果然以耿直闻名。后任虔州知州,士大夫死在岭外的,丧车大多经过虔州,多是弱小的子女和守寡的妇女扶丧。余良肱尽力救济保护,没有依靠的孤女,他拿出俸钱来帮她出嫁。后因母亲年老,余良肱求得南康军知军。服母丧,期满,改任三司使判官。
正值关、陕用兵,朝庭商议借在京百姓的钱,余良肱竭力反对这件事,正好大臣们也认为他言之有理,这项提议就被搁置。内府中拿出锈蚀的货币推销给三司,三司的官吏将要接受,只有余良肱说:“如果发给各路军队,军人会怨恨;如果不发给军队,就要用它购买百姓的货物,百姓就会因此困苦。请求交付文思院(重铸)。”
改任明州知州。朝廷正要治理汴渠,留他掌管汴河司。汴水淤积,水流很慢,执政大臣持使河道狭窄的意见。余良肱认为:“善于治水的人不和水争地。当冬天水干涸时,应当从京城东边疏通治理,并治理到京城的西边,经过三年,可以使水重新在河道中流淌。” 执政大臣不听。执政大臣又提议砍伐汴河堤岸上的树木来建立木岸使河道变得狭而深。余良肱说:“从泗州到京城一千多里,从江、淮来的漕运兵卒接连不断,暑天行路都以热渴为苦,靠树荫来休息。再者那些树木的根盘缠交错在堤中,使堤岸坚固,砍伐不利。” 余良肱多次反对不能获准,于是请求不参与治理汴河的事。执政大臣虽然生气,却始终不能使他屈服。改任太常少卿、润州知州,又升任光禄卿、宣州知州,政绩为江东第一。请求告老还乡,掌管洪州玉隆观,去世,享年八十一岁。
本题难度:简单
2、填空题 “而”字主要有下列用法,后边句中的“而”属哪种用法,请把相应的用法的序号填在句后的括号里。
a.连词,表并列关系
b.连词,表递进关系
c.连词,表转折关系
d.连词,表假设关系
e.连词,表顺承关系
f.连词,表修饰关系
g.代词,同“尔”,你,你的。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________
(2)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________
(3)顺风而呼,声非如疾也________
(4)蟹八跪而二螯________
(5)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________
(6)吾尝终日而思矣________
(7)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
参考答案:(1)c
(2)d
(3)f
(4)a
(5)e
(6)f
(7)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则文字,完成问题。
陈成子弑简公,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陈恒弑其君,请讨之。”公曰:“告夫三子。”
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君曰‘告夫三子’者!”
之三子告,不可。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论语·宪问》)
(1)以上文字中哪句话最能体现儒家“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齐国“陈成子弑简公”时孔子已经71岁,返回鲁国且不从政。应当怎样看待他“告于哀公”“之三子告”等举动?试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不敢不告也
(2)在孔子看来,陈恒弑君搞政变是有悖于“君臣之礼”的大逆不道,必须严惩。故尽管年事已高,又不是朝廷命官,却为此事郑重其事地“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提议出兵讨伐;后又“之三子告”,希望惩罚元凶,维护礼治。几次遭拒后仍强调自己曾身为大夫,“不敢不告”,体现了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执著精神。(言之有理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对下列语句中加粗的“之”字的用法和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②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③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④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③相同,②与④不同。?
D.①与④相同,②与③相同。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朱汉宾,字绩臣,亳州谯县人也。父元礼,始为郡将。梁太祖闻其名,擢为军校,从庞师古渡淮,战没于淮南。汉宾少有膂力,形神壮伟,胆气过人。梁祖以其父死王事,选置帐下,编入属籍。梁祖之攻兖、郓也,朱瑾募骁勇数百人,黥双雁于其颊,号为“雁子都”。梁祖闻之,亦选数百人,别为一军,号为“落雁都”。署汉宾为军使,当时目为“朱落雁”。后与诸将破蔡贼有功,天复中,授右羽林统军。入梁,历天威军使、左羽林统军,出为磁州刺史、滑宋二州留后、亳曹二州刺史、安州节度使。
庄宗至洛阳,汉宾自镇入觐,复令还镇。明年,授左龙武统军。庄宗尝幸汉宾之第,汉宾妻进酒上食,奏乐以娱之,自是汉宾颇蒙宠待。同光四年正月,冀王朱友谦入朝,明宗居洛阳,以友谦故人,置酒于第。庄宗诸弟在席,友谦坐在永王存霸之上。酒酣,汉宾以大觞奉友谦曰:“公虽名位高,坐于皇弟之上,非宜也。仆与公俱在梁朝,以宗盟相厚,自公入朝,三发单函候问,略无报复,忽余卑位,不亦甚乎!”元行钦恐其纷然,为解之方止。不数日,友谦赤族。赵在礼据魏州,元行钦率军进讨,诏汉宾权知河南府事。明宗以汉宾为右卫上将军,枢密使安重诲方当委重,汉宾密令结托,得为婚家。天成末,为潞州节度使,移镇晋州。重诲既诛,汉宾复为上将军。明年秋,汉宾告老,授太子少保致仕。清泰二年六月卒,时年六十四。
汉宾少勇健,及晚岁饮啖过人,其状貌伟如也。凡所履历,不闻逾法。梁时,尝领军屯魏莘县,适值连帅去郡,诸军咸以利见诱,请自为留后,汉宾则斩其言者,拒而不从,闻者赏焉。在曹日,飞蝗去境,父老歌之。临平阳遇旱,亲斋洁祷龙子祠,逾日雨足,四封大稔,成以为善政之所致也。及致仕,东还亳郡,见乡旧亲戚沦没者,有茔兆耒办,则给以棺殓;有婚嫁未毕,则助以资币,受其惠者数百家,郡人义之。寻还洛阳,有第在怀仁里,北限洛水,南枕通衢,层屋连甍,修木交干,笙歌罗绮,日以自娱,养彼天和,保其余齿,此乃近朝知止之良将也。晋高祖即位,赠太子少傅,谥曰贞惠。(选自《旧五代史·唐书·列传第十六》)
对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发单函候问——函:书信
B.不数日,友谦赤族——族:灭族
C.诏汉宾权知河南府事——权:权势,权力
D.四封大稔——稔:庄稼成熟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语言文字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