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文言文阅读》试题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七)
①与高丽战驻跸山,死于阵? ?②臣苟奉令,非羽翼之美 ③御寇末也,辅政本也,公不可行?④不剿绝元恶,且摇乱胎祸,忧未既也 ⑤卢陵王之还,密赞其谋?⑥及善数裁抑之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②④⑥ |
3、填空题 分古今。
支板作几,为久客计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区区无他意,止以公子光明磊落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妾受生气已久,当不复畏,宜取挂床头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 ?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宋仪望,字望之,吉安永丰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授吴县知县。民输白粮京师,辄破家,仪望令诸区各出公田,计役授田赡之。禁火葬,创子游祠,建书院,惠绩甚著。征授御史。劾大将军仇鸾挟寇自重,疏留中。已,陈时务十二策。巡盐河东,请开桑乾河通宣、大饷道,言:“河发源金龙池,下甕城驿古定桥,会众水,东流千余里,入卢沟桥。其间惟大同卜村有丛石,宣府黑龙湾石崖稍险,然不逾五十里,水浅者犹二三尺,疏凿甚易。曩大同巡抚侯钺尝乘小艇赴怀来,历卜村、黑龙湾,安行无虞。又自怀来溯流,载米三十石达之古定河,足利漕可徵。”时方行穵运〔注〕,率三十石致一石。仪望疏至,下廷议。兵部尚书聂豹言:“河成便漕,兼制敌骑。”工部尚书欧阳必进言:“道远役重。”遂报罢。
仪望寻省母归。还朝,发胡宗宪、阮鹗奸贪状,鹗被逮。二人皆严嵩私人,嵩由是不悦。及受命督三殿门工,嵩子世蕃私贾人金,属必进俾与工事,仪望执不可。工竣,叙劳,擢大理右寺丞。世蕃以为德,仪望请急归,无所谢,世蕃益怒。会灾异考察京官,必进迁吏部,遂坐以浮躁,贬夷陵判官。嵩败,擢霸州兵备佥事。请城涿州,除马户逋税。进大名兵备副使,改福建。与总兵官戚继光合兵破倭,因列海防善后事。诏从其请。隆庆二年,吏部尚书杨博欲黜仪望,考功郎刘一儒持之,乃镌二秩,补四川佥事。四迁大理少卿。
万历二年,张居正当国,雅知仪望才,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诸府。奏减属郡灾赋。海警稍定,将吏讳言兵,仪望与副使王叔果修战备。倭果至,御之黑水洋,斩获多,进右副都御史。先有诏雪建文诸臣,仪望创表忠祠祀之南京。宋忠臣杨邦乂,仪望乡人也,葬江宁,岁久渐湮,仪望为封其墓,载其祠祀典。故太常卿袁洪愈、祭酒姜宝皆不为居正所喜,仪望荐之朝,渐失居正意。四年,稍迁南京大理卿。逾年改北,被劾罢归。
仪望少师聂豹,私淑王守仁,又从邹守益、欧阳德、罗洪先游。守仁从祀,仪望有力焉。家居数年卒。?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一一五》)
【注】穵(yà)运:明代差派平民为官府运输粮饷。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率三十石致一石率:大抵
B.发胡宗宪、阮鹗奸贪状发:发现
C.仪望执不可执:坚持
D.请城涿州,除马户逋税城:筑城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因列海防善后事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
B.乃镌二秩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C.载其祠祀典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D.仪望有力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小题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民输白粮京师,辄破家,仪望令诸区各出公田,计役授田赡之。(4分)
(2)会灾异考察京官,必进迁吏部,遂坐以浮躁,贬夷陵判官。(4分)
小题4:文中,传主宋仪望是怎样为官的?请简要概括。(5分)
小题5: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限划9处)(4分)
贤主所贵莫如士所以贵士为其直言也言直则枉者见矣人主之患欲闻枉而恶直言是障其源而欲其水也水奚自至是贱其所欲而贵其所恶也所欲奚自来
(《吕氏春秋·贵直论第三》)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圣琵琶传闻
有书生欲游吴地,道经江西,因风阻泊船,闲步入林,过①一僧院。僧已他出,房门外,小廊数间,傍有笔砚。书生攻画,遂把笔,于素壁上画一琵琶,大小与真不异。画毕,风静船发。僧归,见画处,不知何人。乃告村人曰:“恐是五台山圣琵琶。”当亦戏言,而遂为村人传说,礼施求福,甚效。
书生往吴,经年②,乃闻人说江西僧院,有圣琵琶,灵应非一,心窃疑之。因还江西时,令船人泊船旧处,上访之。僧亦不在,所画琵琶前,已幡花香炉供养矣。取水洗之尽,还宿船中。至明日,又上。僧夜已归,以失琵琶故,邻人大集,方共悲叹。书主故问,具言前验:“今应有人背着琵琶,所以潜隐。”书生大笑,为说所画及拭却之由,自是灵圣亦绝。
(选自唐·皇甫氏《原化记》)
【注释】
①过:寻访。②经年:过了几年。
小题1:解释加点词语的意义。
(1)书生攻画
(2)于素壁上画一琵琶
(3)心窃疑之
(4)以失琵琶故
小题2: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而遂为村人传说,礼施求福,甚效。
(2)今应有人背着琵琶,所以潜隐。
小题3:把书生所画琵琶当作神验,是怎么形成的?对此,人们能得到什么启示?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语文答题技巧《语言文字运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