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文言文阅读》试题预测(2017年最新版)(五)
A.①尝考古人用兵成败之迹,著《酌古论》。 ②已而退修于家,益力学著书者十年。 B.①郡守周葵得之,相与论难,奇之。 ②高宗崩,金遣使来吊,简慢。 C.①淳熙五年,亮更名同,诣阙上书,酌古论今。 ②今乃委任庸人,笼络小儒,以迁延大有为之岁月。 D.①由是在廷交怒,以为狂怪。 |
2、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得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得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小题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正襟危坐而问客曰危坐:端坐
B.顺流而东也东:东方
C.知不可乎骤得骤得:轻易得到
D.托遗响于悲风遗响:余音
小题2: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选出判断正确的一项(?)(3分)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苏子愀然
渔樵于江渚之上?何为其然也
A.两个“于”相同,两个“然”不同。
B.两个“于”相同,两个“然”相同。
C.两个“于”不同,两个“然”相同。
D.两个“于”不同,两个“然”不同。
小题3:与“而今安在哉”句式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不拘于时
D.此非孟得之困于周郎者乎?
3、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崔棁字子文,博陵安平人。棁少好学,梁贞明三年,举进士甲科,为开封尹王瓒从事。棁性至孝,父涿有疾,谓亲友曰:“死生有命,无医为也。”棁侍之衣不解带,有宾至,必拜泣告于门外,请方便劝其进药,涿终莫之从。及丁忧,哀毁过制。明宗朝,授监察御史,不应命,逾年诏再下,乃就列焉。累迁都官郎中、翰林学士。
天福初,以户部侍郎为学士承旨。尝草制,为宰相桑维翰所改,棁以唐故事,学士草制有所改者,当罢职,乃引经据争,维翰不能诘,命权知二年贡举。时有进士孔英者,素有丑行,为当时所恶,棁受命往见维翰,维翰语素简,谓棁曰:“孔英来矣。”棁不谕其意,以谓维翰以孔英为言,乃考英及第,物议大以为非,遂罢学士,拜尚书左丞,迁太常卿。后以风痹改太子宾客,分司西京。卒年六十八。
棁平生所著文章、碑诔、制诏甚多,人有借本传写者,则曰:“有前贤,有来者,奚用此为!”凡受托而作者,必亲札致之,即焚其稿,惧泄人之假手也。棁笑不至矧①,怒不至詈,接新进后生,未尝无诲焉。群居公会端坐寡言,尝云非止致人爱憎,且或干人祖祢之讳。指命仆役,亦用礼节,盛暑祁寒,不使冒犯。尝自话于知友云:“某少时,梦二人前引行路,一人计地里,曰:‘一舍矣,可以止。’一人曰:‘此君当更进三十有八里。’复行如所言,二人皆止之,俄而惊觉。”棁常识是梦,以为定命之限,故六十七请退,明年果终焉。
——(节选自《旧五代史》,有删改)
注:①崔棁(zhuō) ②矧,(shěn)露齿。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命权知二年贡举知:掌管
B.凡受托而作者,必亲札致之致:招致
C.且或干人祖祢之讳干:冒犯
D.复行如所言如:按照
小题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逾年诏再下,乃就列焉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B.棁以唐故事,学士草制有所改者,当罢职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C.有前贤,有来者,奚用此为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D.尝自话于知友云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崔棁生性至孝,当他父亲病重之时,他衣不解带地侍奉之他,父亲去世守丧,他悲伤的程度也远远超过常人。
B.崔棁草拟文书,被宰相桑维翰改动,他引用唐时旧例辩驳,致使宰相桑维翰被贬官。
C.崔棁常为人写作碑诔、制诏等,事后都会焚毁原稿,是害怕给别人留下抄袭假借的空子。
D.崔棁认为一个人言语太多可能会引起别人的爱憎等不良反映,所以在公众场合时常保持缄默。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鲁肃字子敬,临淮东城人也。家富于财,性好施与。周瑜为居巢长,将数百人故过候肃,并求资粮。肃家有两困米,各三千斛,肃乃指一囷与周瑜,瑜益知其奇也,遂相亲结,定侨、札之分。袁术闻其名,就署东城长。肃见术无纲纪,不足与立事,乃携老弱将轻侠少年百余人,南到居巢就瑜。时孙策已薨,权尚住吴,瑜因荐肃才宜佐时,当广求其比,以成功业,不可令去也。权即见肃,与语甚悦之。众宾罢退,肃亦辞出,乃独引肃还,合榻对饮,曰:“肃窃料之,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惟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权益贵重之。
会权得曹公欲东之间,与诸将议,皆劝权迎之,而肃独不言。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权知其意,执肃手曰:“卿欲何言?”肃对曰:“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不足与图大事。今肃可迎操耳如将军不可也以言之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累官帮不失州郡也。将军迎操,欲安所归?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权叹息曰:“此诸人持议,甚失孤望;今卿廓开大计,正与孤同,此天以卿赐我也。”
时周瑜受使至鄱阳,肃劝追召瑜还。遂任瑜以行事,以肃为赞军校尉,助画方略。曹公破走,肃即先还,权大请诸将迎肃。肃将入合拜,权起礼之,因谓曰:“子敬,孤持鞍下马相迎,足以显卿未?”肃趋进曰:“未也。”众人闻之,无不愕然。就坐,徐举鞭言曰:“愿至尊威德加乎四海,总括九州,克成帝业,更以安车软轮征肃,始当显耳。”权抚掌欢笑。后备诣京见权,求都督荆州,惟肃劝权借之,共拒曹公。曹公闻权以土地业备,方作书,落笔于地。
肃卒。权为举哀,又临其葬。权称尊号,临坛,顾谓公卿曰:“昔鲁子敬尝道此,可谓明于事势矣。”
(选自《三国志?鲁肃传》,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将数百人故过候肃?拜访
B.向察众人之议?考察
C.以肃为赞军校尉,助画方略?绘制
D.总括九州,克成帝业?能够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肃乃指一困与周瑜?乃携老弱将轻侠少年百余人
B.肃见术无纲纪、不足与立事?今卿廓开大计,正与孤同
C.当广求其比,以成功业?更以安车软轮征肃
D.为将军计,惟竟长江所极?权为举哀,又临其葬
3.下列各句,属于孙权认为鲁肃“明于事势”的一组是?(3分)
A.①肃乃指一国与周瑜?②曹公破走,肃即先还
B.①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②遂任瑜以行事
C.①皆劝权迎之,而肃独不言?②肃劝追召瑜还
D.①建号帝王以图天下?②愿至尊威德加乎四海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鲁肃曾经慷慨地送了—大仓米给前来求取粮食的周瑜,周瑜认为鲁肃家财很富裕,因此与他结下了深厚情谊,后来又把他推荐给孙权。
B.袁术听闻鲁肃的名声后,安排他担任地方行政长官,但鲁肃却认为袁术没有法纪制度,不值得与他共建大业,于是前往居巢投奔周瑜。
C.鲁肃非常诚恳地劝谏孙权不要投降曹操,认为孙权如果投降了曹操最多只能做到州郡长官,因此不要采纳众人的意见,而应早定大计。
D.击败曹操后,孙权特地为他举行隆重的迎接仪式,鲁肃却恃功自大,认为迎接仪式不够显赫,希望孙权以帝王身份用安车软轮迎接他。
5.断句和翻译。(9分)
(1)用“/”给文中加波浪线的文字断句。(3分)
今肃可迎操耳如将军不可也何以言之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将军迎操,欲安所归?
译文:?
②曹公闻权以土地业备,方作书,落笔于地。
译文:?
5、阅读题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小题。(10分)
【小题1】用斜线“/”给下面画线的文言文断句。(限6处)(6分)
蔡葛山先生曰:“吾校《四库全书》,坐讹字夺俸者数矣。惟一事深得校书力。吾一幼孙,偶吞铁钉,医以朴硝等药,攻之不下,日渐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古代诗歌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