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完成①—③题。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①“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这句诗抒发了作者??的情怀。在诗的结尾与这两句诗相对应的诗句是:??。(3分)
②“误落尘网中”一句,为什么用“尘网”而不用“罗网”?(4分)
答:??
③作者归隐田园后的心情是怎样的?这种心情是如何表达出来的?(4分)
答:??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的题。
梅花引·荆溪阻雪
蒋捷
白鸥问我泊孤舟,是身留,是心留?心若留时,何事锁眉头?风拍小帘灯晕舞,对闲影,冷清清,忆旧游。
旧游旧游今在否?花外楼,柳下舟。梦也梦也,梦不到,寒水空流。漠漠黄云,湿透木棉裘。都道无人愁似我,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这首词以“白鸥问我泊孤舟”起笔,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引出孤舟受阻的题意。 ?
B.“心若留时,何事锁眉头?”以问句形式,直接回答了“是身留,是心留”的问题。 ?
C.“花外楼,柳下舟”回忆和故友同游的情景,与眼前冷清凄寒的景象形成鲜明对比。 ?
D.词中“旧游”梦也”等词语的重叠使用,使作品表达的情感回环跌宕,读来韵味十足。
2.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词中“我”的形象。
?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苏武庙
温庭筠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①,去时冠剑是丁年②。
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注】①甲帐:《汉武故事》载,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错杂天下珍宝为甲帐,其次为乙帐。甲以居神,乙以自居。”②丁年,壮年。
⑴古人云:“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江淹《别赋》)而本诗中的“销魂”却是另一种意蕴。请说说诗中“销魂”所指的内容。(2分)
?▲?▲?
⑵颔联描绘了两幅动人的画面,请简要概括两幅画面的内容。(4分)
?▲?▲?
⑶尾联运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技巧,抒发了怎样的情感?(4分)
?▲?▲?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子规
吴融①
举国②繁华委③逝川,羽毛飘荡一年年。他山叫处花成血,旧苑春来草似烟。
雨暗不离浓绿树,月斜长吊欲明天。湘江日暮声凄切,愁杀行人归去船。
[注]①吴融: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唐昭宗时在朝任职,一度受牵累罢官,流寓荆南(湖南一带),本篇大约就写在这个时候。②国:指故国。③委:舍弃,丢弃。
1.颔联在刻画子规形象的时候,主要运用了哪种艺术手法?有何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通过对子规的描绘表达了内心怎样复杂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题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获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拔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1.“别时茫茫江浸月”“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文段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浔阳江头夜送客”只七字,就把人物、地点、事件和时间作了概括介绍。“秋瑟瑟”“无管弦?”“惨将别”突出了秋天送客的萧瑟、落寞之感。
B.邀请琵琶女,经历了一个“千呼万唤”的过程。这说明琵琶女对邀请者极为不满,甚至怀疑邀请者可能不是什么好人。
C.“琵琶声停欲语迟”“犹抱琵琶半遮面”的肖像描写很传神。琵琶女欲言又止,琵琶遮面表现了她不愿见人,有难言之痛,又有一丝戒备的复杂心理。
D.琵琶女演奏技艺高超。从她演奏的曲目上看,是当时的名曲;从她演奏的过程来看,旋律的变化及其复杂性,使她的演奏富有艺术感染力;从听众的反应来看,听众悄无声息却已被深深吸引住。
3.“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两句诗交代了什么?它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无管弦”三字在情节的展开上有什么作用?试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面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轻拢”一句描写琵琶女弹奏的神态,同时也表现了她高超的演奏技巧。
B.“大弦”“小弦”两句写出了两种旋律的交错出现,“如急雨”“如私语”使两种旋律形象可感。
C.“大珠”一句化视觉形象为听觉形象,给人以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的感觉。
D.“间关”一句继续写了旋律的变化,用“莺语花底”这一美的视觉形象,强化了听觉形象的优美。
6.对以上部分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冰泉”“凝绝”两句写出了音乐的又一境界。幽咽之声,悲抑哽塞,好像“泉流冰下”,用视觉形象的冷涩强化了听觉形象。
B.“别有”“此时”两句写出了音乐结束后的余音袅袅、回味无穷的艺术境界,“无声胜有声”给听者留下了广阔的想像空间。
C.“银瓶”“铁骑”两句表现了“声暂歇”后力量的大爆发,同时,这两句也将音乐的魅力推向高潮。
D.“曲终”“四弦”两句写出了音乐进入到高潮时戛然而止,乐曲虽终,但由音乐而产生的惊心动魄、回肠荡气的艺术魅力并没有因此而消失。
7.这段文字的音乐描写历来为人们所称道,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人用生动的比喻,如“急雨”“私语”“大珠小珠”“间关莺语”“幽咽泉流”等描摹出了琵琶的美妙乐音和旋律的发展变化。
B.元稹的《琵琶歌》里的“泪垂捍拨朱弦湿,冰泉呜咽流莺涩”,李绅《悲善才》里的“秋吹动摇神女佩,月珠敲击水晶盘”都和《琵琶行》一样,以声喻声。
C.诗人在这段诗中描写音乐以侧面为主,浓墨重彩地写了琵琶女演奏的曲目及内容,渲染了琵琶女娴熟、高超的技艺。
D.诗人本无意描绘音乐,从全文看,写琵琶女出神入化的演奏,主要目的应在于表现“天涯沦落”之恨的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