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题  如图所示,光滑的水平面上放着一块木板,木板处于静止状态,其质量M=2.0kg。质量m="1.0" kg的小物块(可视为质点)放在木板的最右端。现对木板施加一个水平向右的恒力F,使木板与小物块发生相对滑动。已知F=6N,小物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0,g取10m/s 。
。

(1)求木板开始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
(2)在F作用1s后将其撤去,为使小物块不脱离木板,木板至少多长?
 
	参考答案:(1)? 2.5m/s2? (2)? 1.5m
	本题解析:(1)长木板水平方向的受力情况如答图1所示,木板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设木板的加速度为a1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F-μmg=Ma1? 2分
a1= =2.5m/s2? 1分
=2.5m/s2? 1分
(2)t1=1s时撤去力F,之后木板向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设木板的加速度大小为a1
 ? 2分
? 2分
物块一直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设物块的加速度为a2
a2=μg=1.0m/s2? 1分
设再经过时间t2物块滑到木板的最左端,两者的速度相等,即
a1t1-a t2=a2(t1+t2?)? 2分
t2=a2(t1+t2?)? 2分

木板的位移 ? 1分
? 1分
物块的位移 ? 1分
? 1分
由答图2可知?
解得L=1.5m? 1分
	本题难度:一般
	        2、填空题  一个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它在3s末的速度是11m/s,第5s末的速度是17 m/s,则物体的加速度为________,初速度为_______,前10 s内的位移________。
 
	参考答案:3,2,170
	本题解析:有公式 ,由此公式求得初速度为2m/s,前10 s内的位移为
,由此公式求得初速度为2m/s,前10 s内的位移为
点评:难度较小,注意此题的运动初速度不为零
	本题难度:简单
	        3、简答题  用如图甲所示的游标卡尺测量圆形钢管内径的操作方法是:把______(填“A”、“B”、“C”或“D”)放入到圆形钢管内,并尽量把它们拉开到最大位置.某同学用如甲图所示的游标卡尺测量圆形钢管内径时的测量结果如图乙所示,则该圆形钢管的内径是______mm.

 
	参考答案:游标卡尺来测量玻璃管内径应该用内爪.即B部分.
游标卡尺测内径时,主尺读数为13mm,游标读数为0.1×6=0.6mm,最后读数为13.6mm.
故答案为:B;13.6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可知
A.F与m成正比
B.m与a成反比
C.a与F同向
D.以上都正确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知,加速度a与合力成正比,与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力的方向相同.
解答:A、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可知加速度a与合力成正比,与质量成反比.质量与a无关,F与m不成正比.故A、B错误.
C、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知,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力的方向相同.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矢量性、同一性等.
	本题难度:简单
	        5、简答题  如图所示装置由AB、BC、CE三段轨道组成,轨道交接处均由很小的圆弧平滑连接,其中轨道AB段是光滑的,BC、CE段是粗糙的.水平轨道BC的长度s=5m,轨道CE足够长且倾角θ=37°,A、D两点离轨道BC的高度分别为h1=4.30m、h2=0.60m.现让质量为m的小滑块自A点由静止释放.已知小滑块与轨道BC、CE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5,重力加速度g取10m/s2,sin37°=0.6、cos37°=0.8.求:
(1)小滑块最终静止的位置距B点的距离.
(2)小滑块经过D点时的速度大小.
 
	参考答案:(1)小物块从A→B→C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
?mgh1-μmgs=12mvc2?
将h1、s、μ、g代入得:vc=6m/s
小物块沿CE段上滑的加速度大小mgsinθ+μmgcosθ=ma1
a1=10m/s2
小物块沿CE段上滑的最大距离x=vc22a1=1.8m? ?
小物块沿CE段下滑的加速度大小mgsinθ-μmgcosθ=ma2     ?
a2=2m/s2
小物块第2次经过C点时的速度v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