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如图,水平传送带A、B两端相距S=3.5m,工件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工件滑上A端时瞬时速度VA=4m/s,达到B端的瞬时速度设为VB,则(?)

A.若传送带不动,则VB=3m/s
B.若传送带以速度V=4m/s逆时针匀速转动,则VB=3m/s
C.若传送带以速度V=2m/s顺时针匀速转动,则VB=3m/s
D.若传送带以速度V=2m/s顺时针匀速转动,则VB=2m/s
参考答案:ABC
本题解析:若皮带不动,则工件在皮带上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
,则匀减速至B点末速度由公式
可知:则VB=3m/s,所以A对。若B逆时针转动,A照样减速,所以则VB=3m/s,B正确。若传送带以2m/s顺时针,则工件先减速到2m/s,最后匀速运动到B,所以D正确。
点评:此类题型是传送带问题的一种变形,对于这类在高中物理中经常出现的题型,一要注重受力分析,二是要注意其加速或减速的距离是否超过皮带轮距离。
本题难度:一般
2、简答题 为了安全,在公路上行驶的汽车之间应保持必要的距离.我国公安部门规定:高速公路上行驶汽车的安全距离为200m,汽车行驶的最高速度为120km/h.请你根据下面提供的资料,通过计算来说明安全距离为200m的理论依据.(取g=10m/s2.)
资料一:驾驶员的反应时间:0.3s~0.6s之间.
资料二:各种路面与轮胎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路面 | 动摩擦因数 干沥青与混凝土路面 0.7~0.8 干碎石路面 0.6~0.7 下雨后湿的沥青与混凝土路面 0.32~0.4
|
(1)在计算中驾驶员的反应时间、路面与轮胎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应各取多少?
(2)通过你的计算来说明200m为必要的安全距离.
参考答案:
(1)取最长的反应时间0.6s,最小的动摩擦因数0.32.?
(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汽车刹车时的加速度
a=-fm=-μmgm=-μg=-0.32×10=-3.2m/s2?
考虑最高车速v、最长反应时间t、及最小动摩擦因数μ的极限情况下
反应距离?s1=v0t=33.33×0.6≈20m
制动距离?s2=v2t-v202a=0-33.3322×(-3.2)≈174m
刹车距离?s=s1+s2=20+174=194m≈200m
因此200m的安全距离是必要的.?
答:
(1)在计算中驾驶员取最长的反应时间0.6s,最小的动摩擦因数0.32.
?(2)见上.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简答题
(1)雪橇在开始阶段做什么运动?
(2)当雪橇的速度为5m/S时,它的加速度多大?
(3)空气的阻力系数k与雪橇与倾斜雪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g=10m/S2,Sin370=0.6)
参考答案:
(1)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最后作匀速直线运动(2)2.5m/S2(3)0.125
本题解析:(1)由题图可知雪橇开始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最后作匀速直线运动。(3分)
(2)当雪橇的速度为5m/S时,雪橇的加速度等于AB直线的斜率,即
a=2.5m/S2(4分)
(3)当雪橇的速度为5m/S时,由运动定律得
mgSinθ—μmgCosθ—kv=ma(3分)
当雪橇匀速运动时速度Vm=10m/S时有
mgSinθ=μmgCosθ+kVm(3分)
两式联立解得k=37.5,μ=0.125(2分)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甲、乙两质点同时、同地点向同一方向作直线运动,它们的v-t图象如图所示,则( )
A.乙始终比甲运动得快
B.甲的加速度为零,乙的加速度为5m/s2
C.乙追上甲时距出发点距离为40m
D.4s内乙的平均速度等于甲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