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计算题 (15分)在研究摩擦力特点的实验中,将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如图17甲所示,用力沿水平方向拉木块,拉力从0开始逐渐增大.分别用力传感器采集拉力和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并用计算机绘制出摩擦力Ff随拉力F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已知木块质量为0.78 kg,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sin37°=0.60,cos37°=0.80.
(1)求木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
(2)若将实验中的长木板与水平方向成θ=37°角放置,将木块置于其上,在平行于木板的恒定拉力F作用下,以a=2.0 m/s2的加速度从静止开始向上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如图丙所示.求拉力应为多大?
参考答案:(1)0.4 (2)8.7 N
本题解析:(1)由题图乙知,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Ff为3.12 N,
而Ff=μFN=μmg
所以μ=
=0.4.
(2)木块受力如图所示,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F-mgsinθ-Ff′=ma?①
而Ff′=μFN′=μmgcosθ?②
联立①②式并代入数据解得F≈8.7 N.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铁路提速要解决许多具体的技术问题,机车牵引功率的提高是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已知在匀速行驶时,列车所受阻力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即f=kv2.列车要提速,就必须研制出更大功率的机车.那么当列车分别以120km/h和40km/h的速度在水平轨道上匀速行驶时,机车牵引功率大小的比值为( )
A.3:1
B.9:1
C.27:1
D.81:1
参考答案:
∵列车匀速行驶,
∴牵引力和阻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
∴F=f=kv2,
∵P=Fv=kv3,
∴P1P2=v13v23=331=27
故选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简答题 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静止一质量为M=0.98㎏的物块.紧挨平台右侧有传送带,与水平面成θ=30°角,传送带底端A点和顶端B点相距L=3m.一颗质量为m=0.02kg的子弹,以v0=300m/s的水平向右的速度击中物块并陷在其中.物块滑过水平面并冲上传送带,物块通过A点前后速度大小不变.已知物块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
,重力加速度g=10m/s2.

(?l?)如果传送带静止不动,求物块在传送带上滑动的最远距离;
(?2?)如果传送带顺时针匀速运行(如图),为使物块能滑到B端,求传送带运行的最小速度:
(?3?)若物块用最短时间从A端滑到B端,求此过程中传送带对物块做的功.
参考答案:(1)设子弹击中物体后共同速度为v,根据动量守恒:mv0=(m+M)v?
设物块滑上传送带的最远距离为s,根据动能定理得:-(m+M)gs?sinθ+[-μ(m+M)gs?scosθ)=0-12(m+M)v2?
代入数据可得:s=2.25m?
(2)设传送带为v1时,物块刚好能滑到传送带顶端,当物块速度大于v1时,物块所受摩擦力沿斜面向下,在此阶段物块加速度为a1,根据牛顿定律得:
(m+M)gsin30°+μ(m+M)gcos30°=(m+M)a1
此过程物块的位移为s1,则? v21-v2=-2a1s1?
物块的速度减小到v1后,所受摩擦力沿斜面向上,加速度变为a2,则
(m+M)gsin30°-μ(m+M)gcos30°=(m+M)a2
设物块的速度从v1减小到零时位移为s2,则:
0-v21=-2a2s2
由题意:s1+s2=L?
由以上各式可得:v1=2m/s
(3)为使物块滑到顶端所需时间最短,物块所受摩擦力必须始终沿斜面向上,
W=μ(m+M)gcos30°L
代入数据得:W=9J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板AB,一端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并可以绕光滑转动轴B自由转动。另一端搁在竖直墙壁上,并在板与墙壁间安置一个表面光滑的压力传感器。一个重为G的木块从A端静止开始沿木板滑下,木块与木板的摩擦系数保持恒定。如果在木块从A端滑下时开始计时,下滑的时间为t,下滑的位移为x,则下面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压力传感器上受到的压力随t和x变化的是

[? ]
A、
B、
C、
D、
参考答案:B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简答题 如图所示是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受到水平推力作用,6秒钟内的F~t和v~t图线,研究此两图求:
(1)物体受到地面的摩擦力;
(2)物体的质量;
(3)物体与地面的滑动摩擦系数.
(取g=10m/s2)
参考答案:(1)匀速直线运动时,水平推力等于摩擦力的大小,所以Ff=10N.
(2)由v~t图知:0-2s内a=v-0t=10-02m/s2=5m/s2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Ff=ma
m=4kg
(3)根据Ff=μmg得,
解得μ=Ffmg=14.
答:(1)物体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为10N.
(2)物体的质量为4kg.
(3)物体与地面的滑动摩擦因数为14.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