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把铁粉放入氯化铜和氯化铁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铁粉全部溶解。由此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无铜析出,溶液中有Cu2+、Fe2+和Fe3+离子
B.若无铜析出,溶液中有Cu2+和Fe2+离子,也可能有Fe3+离子
C.若有铜析出,溶液中有Fe2+离子,没有Cu2+和Fe3+离子
D.若有铜析出,溶液中有Fe2+离子,可能有Cu2+离子,也可能有Fe3+离子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铁可依次与Fe3+、Cu2+发生离子反应:①Fe+2Fe3+=3Fe2+② Fe+Cu2+=Cu+Fe2+
若无铜析出,说明反应①可能全部进行或部分进行,反应②没有发生,即A不正确,B正确
若有铜析出,则反应①已全部进行,反应②可能部分进行,也可能恰好完全反应,溶液中有Fe2+离子,可能有Cu2+离子,但绝对不可能有Fe3+离子,排除CD
答案为B
本题难度:一般
2、简答题 甲、乙两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探究硝酸与铁反应的产物.

文献记载:I.在浓硝酸和活泼金属反应过程中,随着硝酸浓度的降低,其生成的产物有+4、+2、-3价等氮的化合物.
II.FeSO4+NO?Fe(NO)SO4(棕色)△H<0.
III.NO2和NO都能被KMnO4氧化吸收.
甲的实验操作和现象记录如下: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打开弹簧夹,通入一段时间CO2,关闭弹簧夹. 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将浓硝酸缓慢滴入烧瓶中,关闭活塞. 无明显现象. 加热烧瓶,反应开始后停止加热. ①A中有红棕色气体产生,一段时间后,气体颜色逐渐变浅;?B中溶液变棕色;?C中溶液紫色变浅. ②反应停止后,A中无固体剩余.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滴入浓硝酸加热前没有明显现象的原因是______.
(2)检验是否生成-3价氮的化合物,应进行的实验操作是______.
(3)甲取少量B中溶液,加热,实验现象是______.请用化学平衡原理解释原因:______.甲依据该现象得出的结论是A中有NO生成.
(4)乙认为甲得出A中有NO生成的证据不足.为获取充足的证据,乙仍采用该装置和操作进行对照实验,乙作出的改变是______,证明有NO生成的实验现象是______.
(5)证明A溶液中是否含有Fe2+和Fe3+,选择的药品是(填序号)______.
a.铁粉?b.溴水?c.鉄氰化钾溶液?d.硫氰化钾溶液.
参考答案:(1)常温时,铁和浓硝酸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阻止了铁和浓硝酸进一步反应,即产生钝化现象,所以滴入浓硝酸加热前没有明显现象,
故答案为:常温时,铁遇浓硝酸形成致密氧化膜,阻止反应进一步发生;
(2)生成-3价氮的化合物是氨气,氨气极易溶于水生成氨水,氨水电离生成铵根离子,检验铵根离子的方法是:取少量反应后A中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浓NaOH溶液,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接近试管口.若试纸变蓝,则A中生成NH4+,故答案为:取少量反应后A中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浓NaOH溶液,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接近试管口.若试纸变蓝,则A中生成NH4+;
(3)取少量B中溶液,加热,棕色溶于变浅,有无色气体逸出,且该气体在空气中变为红棕色,应为可逆反应FeSO4+NO?Fe(NO)SO4(棕色)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导致Fe(NO)SO4(棕色)降低,所以溶液颜色变浅,故答案为:棕色溶液变浅(或绿),无色气体逸出,且在空气中变为红棕色;FeSO4+NO?Fe(NO)SO4(棕色)△H<0?正反应放热,加热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4)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生成的一氧化氮能使硫酸亚铁溶液变成棕色,所以不能证明铁和浓硝酸反应过程中NO生成,为排除生成的NO干扰,把浓硝酸换成稀硝酸,稀硝酸和铜反应生成无色的一氧化氮,没有二氧化氮生成,则A中气体是无色的,且B中溶液变为棕色,则说明生成的一氧化氮和硫酸亚铁反应生成棕色,从而说明A中无色气体是一氧化氮,
故答案为:浓硝酸换成稀硝酸;A中没有红棕色气体生成,B中溶液变为棕色;
(5)亚铁离子的特征反应是:亚铁离子和铁氰化钾溶液反应生成蓝色沉淀,铁离子的特征反应是:铁离子和无色的硫氰化钾溶液反应血红色溶液,故选c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实验题 某氯化亚铁和氯化铁的混合物。现要测定其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如下实验:

Ⅰ.甲同学根据如下流程进行实验,回答以下问题:
(1)操作Ⅰ所用到的玻璃仪器除烧杯、玻璃棒外,还必须有?、?(填仪器名称)
(2)请写出加入溴水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3)将沉淀物置于坩埚中加热至恒重后,冷却至室温,称量剩余固体和坩埚的质量,计算。
实验中加热至恒重的目的是?。
(4)若坩埚质量是W1g,坩埚与加热后固体总质量是W2g,则样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Ⅱ.乙同学提出,还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来测定:

(1)溶解样品改用了硫酸,用离子方程式指明不再用盐酸原因是?;
(2)若要用实验证明操作Ⅱ所得滤液中不存在Fe3+,其最可靠的化学方法是?;
(3)若滴定用掉c mol/L KMn04溶液b mL,则样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参考答案:Ⅰ.(1)250mL容量瓶(1分)、胶头滴管(1分)
(2)2Fe2++Br2=2Fe3++2Br-(2分)
(3)使Fe(OH)3分解完全(2分)
(4)
?(2分)
Ⅱ.(1)2MnO4- +16H+ +10Cl- =2Mn2+ +5Cl2 +8H2O(2分)
(2)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1~2滴KSCN溶液,溶液不变红(2分)
(3)2.8bc/a(2分)
本题解析:Ⅰ.(1)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所需要的仪器有: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一定规格的容量瓶,所以还缺:250mL容量瓶、胶头滴管。
(2)加入溴水后溴单质氧化亚铁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Br2=2Fe3++2Br-。
(3)加热至恒重,说明Fe(OH)3分解完全。
(4)坩埚质量是W1g,坩埚与加热后固体总质量是W2g,则生成的氧化铁质量为(W2-W1)g,25ml溶液中铁元素的质量=112/160(W2-W1)g,250ml中含有铁元素质量10×112/160(W2-W1)g,所以铁元素质量分数=×100%=
Ⅱ.(1)MnO4?能把Cl?氧化为Cl2,离子方程式为:2MnO4- +16H+ +10Cl- =2Mn2+ +5Cl2 +8H2O
(2)检验不存在Fe3+,应使用KSCN溶液,所以方法是: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1~2滴KSCN溶液,溶液不变红。
(3)根据MnO4?氧化Fe2+的离子方程式:5Fe2++MnO4-+16H+=Mn2++5Fe3++8H2O,25.00mL溶液含? n(Fe2+)=5n(MnO4?)=5bc×10-3mol,则250ml溶液中含铁元素物质的量为5bc×10-2mol,所以样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5bc×10-2mol×56g/mol÷ag=2.8bc/a 。
本题难度:一般
4、填空题 1 g CuO和木炭粉的混合物,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热一段时间并冷却,质量变为 x g,
若反应中只产生CO2。
(1)实验中有?g ?CuO被还原,?(2)x的取值范围是?。
参考答案:(1)
?,(2)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a g铁粉与含有H2SO4的CuSO4溶液完全反应后,得到a g铜,则参与反应的CuSO4与
H2SO4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1 :7
B.7 :1
C.7 :8
D.8 :7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根据题意可以知道,铁粉完全反应且反应前后固体的质量不变,因此设参加反应的CuSO4与H2SO4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和y,则:
Fe +CuSO4?="?" FeSO4+Cu?△m
? 1mol? 56g
? x? 56 x g·mol-1
Fe +H2SO4? ="?" FeSO4+H2↑?△m
1mol? 8g
?y? 8 y g·mol-1
因反应前后固体的质量没有发生变化,因此第一个反应质量的减小等于第二个反应质量的增加,即56x g·mol-1="8" y g·mol-1,所以
。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