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和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
选项
| 实验操作
| 现象
| 解释或结论
|
A
| 过量的Fe粉中加入HNO3, 充分反应后,滴入KSCN溶液
| 溶液呈红色
| 稀HNO3将Fe氧化为
|
B
| AgI沉淀中滴入稀KCl溶液
| 有白色沉淀出现
| AgCl比AgI更难溶
|
C
| Al箔插入稀HNO3中
| 无现象
| Al箔表面被HNO3氧化,形成致密的氧化膜
|
D
| 用玻璃棒蘸取浓氨水点到红色石蕊试纸上
| 试纸变蓝色
| 浓氨水呈碱性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正确答案:D 本题综合考查化学实验以及元素化合物的相关知识。A选项,铁粉过量应该生成Fe2+,不会有红色出现;AgCl溶解度比AgI大, AgI沉淀中滴入稀KCl溶液不会有白色沉淀出现,故B错;Al箔插入浓HNO3中才会形成致密的氧化膜钝化,稀硝酸中会反应,故C错;D的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都是正确的。
本题难度:一般
2、简答题 硫代硫酸钠(Na2S2O3)俗称海波,它可看成是用一个S原子取代了Na2SO4中的一个O原子而形成.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运用类比学习的思想,并通过实验探究Na2S2O4的化学性质. [提出问题]Na2S2O3与Na2SO4结构相似,化学性质是否也相似呢? [实验探究]取适量Na2S2O4晶体,溶于水中制成Na2S2O3溶液,进行如下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现象解释(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
探究① A.______ a.溶液pH=8 i.______ B.向pH=2的硫酸中滴加Na2S2O3溶液 b.______ ii.S2O32一+2H+═ S↓+SO2↑+H2O 探究② C.向新制氯水(pH<2)中滴加少量Na2S2O3溶液 c.氯水颜色变浅 iii.______
|
[实验结论]探究①:______.
探究②:______.
[问题讨论]
(1)甲同学向“探究②”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并据此认为氯水可将Na2S2O3氧化.你认为该方案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______.
(2)请你重新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证明Na2S2O3被氯水氧化.你的方案______.
参考答案:A.依据题干实验探究①的目的是测定溶液的PH,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Na2S2O3溶液点在pH试纸中部,将试纸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故答案为:用玻璃棒蘸取Na2S2O3溶液点在pH试纸中部,将试纸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ⅰ.测定溶液PH=8说明溶液呈碱性,证明硫代硫酸跟离子水解显碱性,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2O32-+H2O?HS2O3-+OH-,
故答案为:S2O32-+H2O?HS2O3-+OH-;
B.向pH=2的硫酸中滴加Na2S2O3溶液,发生反应Na2S2O3+H2SO4=Na2SO4+SO2↑+S↓+H2O所以反应现象为:有淡黄色沉淀(或乳白色浑浊)和无色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
故答案为:有淡黄色沉淀(或乳白色浑浊)和无色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
ⅲ.向新制氯水(pH<2)中滴加少量Na2S2O3溶液,氯水和硫代硫酸钠反应氯水褪色变浅说明氯气发生反应表现氧化性把硫代硫酸钠氧化为硫酸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2O32-+4C12+5H2O=2SO42-+8C1-+10H+,
故答案为:S2O32-+4C12+5H2O=2SO42-+8C1-+10H+;
依据探究①得到结论,测定溶液的PH说明显碱性,和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硫、硫,以上实验证明:Na2S2O3呈碱性,能与强酸反应,
故答案为:Na2S2O3呈碱性,能与强酸反应;
依据探究②是氯气氧化硫代硫酸钠得到硫酸钠和氯化钠表现了硫代硫酸钠的还原性,故答案为:具有还原性;
(1)探究②是向新制氯水(pH<2)中滴加少量Na2S2O3溶液,氯水过量溶液中一定有氯离子,加入硝酸银生成沉淀不能证明是氯气做氧化剂生成的,所以方案不正确;
故答案为:不正确,因氯水过量,氯水中同样含有Cl-;
(2)证明Na2S2O3被氯水氧化,可以利用硫代硫酸钠被氯气氧化生成的硫酸根离子减小检验,方法为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向其中滴入氯化钡溶液,若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则说明Na2S2O3能被氯水氧化,
故答案为: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向其中滴入氯化钡溶液,若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则说明Na2S2O3能被氯水氧化.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实验题 钠在空气中燃烧(如图中甲)生成产物的固体物质中除有黄色粉末外,还有黑色固体物质--炭。
(1)请假设黑色固体物质产生的原因可能是:

假设①________________; 假设②________________; 假设③________________。
(2)为确认以上其中一种假设的正误,某同学进行如下推断:由于金属钠与氧的结合能力比碳强,因此黑色炭可能是二氧化碳与金属钠发生置换反应而生成的。
该同学设计实验如下:用打孔器钻取一块金属钠,取中间一小块钠放在充满二氧化碳气体的玻璃管(如图中乙)中加热,观察到钠燃烧发出黄色火焰,并有淡黄色固体和黑色固体生成,生成的淡黄色固体立即变成白色。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用打孔器取用金属钠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产生以上现象的化学反应可能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金属钠上有没擦干净的煤油,不完全燃烧后生成的炭;酒精不完全燃烧生成的炭;酒精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或空气中的一氧化碳)与金属钠反应生成的炭
(2)①取得较纯的Na;②2Na+CO2
C+Na2O2,2Na2O2+2CO2==2Na2CO3+O2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下列实验设计能完成或实验结论合理的是(?)
A.证明一瓶红棕色气体是溴蒸气还是二氧化氮,可用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检验,观察试纸颜色的变化
B.用核磁共振氢谱图鉴别1-丙醇和2-丙醇
C.测氯水的pH,可用玻璃棒蘸取氯水点在pH试红上,待其变色后和标准比色卡比较
D.铝热剂溶于足量稀盐酸再滴加KSCN溶液,未出现血红色,铝热剂一定不含Fe2O3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正确答案:B
A.不正确,证明一瓶红棕色气体是溴蒸气还是二氧化氮,用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检验,观察试纸颜色的变化,均变蓝,无法鉴别;可有AgNO3溶液;
B.正确,用核磁共振氢谱图鉴别1-丙醇和2-丙醇,氢谱有三个峰的是2-丙醇,有四个峰 91EXAM.org的是1-丙醇
C.不正确,测氯水的pH,用玻璃棒蘸取氯水点在pH试红上,试纸会被漂白,应用pH计测。
D.不正确,Al+3Fe3+ =Al3++3Fe2+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采用下列装置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
?
甲?乙?丙?丁
A.甲装置:加热浓硫酸和乙醇(其体积为比3∶1)混合液,制取乙烯
B.乙装置:比较醋酸、碳酸、苯酚三者的酸性强弱
C.丙装置:向混有苯酚的苯中加入NaOH溶液,除去其中的苯酚
D.丁装置:A中为乙醇、醋酸,B为饱和碳酸钠溶液,制取乙酸乙酯
参考答案:BC
本题解析:A、实验室制取乙烯时需要控制溶液的温度为170℃,水银球应该放在溶液中,A不正确;B、醋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CO2,通入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中除去挥发出的乙酸,然后通入到苯酚钠溶液中生成苯酚,因此乙装置:比较醋酸、碳酸、苯酚三者的酸性强弱,B制取;C、苯酚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苯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因此丙装置:向混有苯酚的苯中加入NaOH溶液,除去其中的苯酚,C制取;D、制取乙酸乙酯时需要浓硫酸作催化剂和吸水剂,D不正确,答案选BC。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