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实验题 (8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在甲
、乙两个充满氧气的密闭容器中各加入一定量的碳粉,在高温条件下使其充分反应,待反应结束后,两个容器中的碳粉都已完全消失。该小组成员对反应后两容器内气体进行如下探究:
⑴小红同学对甲容器中气体的组成提出如下四种猜想:
①只有CO?②只有CO2?③只有O2?④CO和O2的混合气体
你认为上述猜想中明显不合理的是?(填序号)
⑵小明同学认为甲容器中的气体还可能是CO和CO2的混合气体,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他准备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探究。

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若小明的猜想成立,则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装置C玻璃管中的实验现象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⑶小芳同学对乙容器中气体的组成提出了除上述猜想外的另一种合理猜想,她的猜想是?,于是她设计了下列实验方案验证其猜想:
【步骤1】先加热装有铜丝网的玻璃管一段时间后,再通入乙中的气体,观察现象;
【步骤2】将乙中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观察现象。
指导老师在分析其实验方案后,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错误或不足。
①步骤1应先通入乙中气体一段时间后方可加热。你认为这样修改的原因是?。
②没有必要进
行步骤2的实验,其理由是?。
⑷若反应前甲、乙两容器中碳粉与氧气的质量比分别表示为(mC/mO2)甲
和(mC/mO2)乙,当小明和小芳的猜想均成立时,则(mC/mO2)甲__________
(mC/mO2)乙(填“﹥”、“﹤”或“=”)。
2、实验题 (15分)亚硫酸盐是一种常见食品添加剂。为检验某食品中亚硫酸盐含量(通常1kg样品中含SO2的质量计),某研究小组设计了如下两种实验流程:

(1)气体A的主要成分是?,为防止煮沸时发生暴沸,必须先向烧瓶中加入?
?;通入N2的目的是?。
(2)写出甲方案第①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甲方案第②步滴定前,滴定管需用NaOH标准溶液润洗,其操作方法是?
?。
(4)若用盐酸代替稀硫酸处理样品,则按乙方案实验测定的结果?(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5)若取样品wg,按乙方案测得消耗0.01000mol·L—1I2溶液VmL,则1kg样品中含SO2的质量是?g(用含w、V的代数式表示)。
3、选择题 下列物质的检验,其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
A.某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加入HNO3后,沉淀不溶解,则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B.某溶液中加入盐酸能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该溶液中至少有SO32-和CO32-中的一种
C.取少量Na2SO3样品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后加入盐酸有气体产生,再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Na2SO3样品已部分被氧化
D.能使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变蓝的一定是Cl2
4、选择题 下列化学实验事实及其解释都正确的是
A.过量的铜屑与稀硝酸作用,反应停止后,再加入1mol/L稀硫酸,铜屑又逐渐溶解是因为铜可直接与1mol/L稀硫酸反应
B.铁钉放在浓硝酸中浸泡后,再用蒸馏水冲洗,然后放入CuSO4溶液中不反应,说明铁钉表面形成了一层致密稳定的氧化膜
C.粗锌与稀硫酸反应制氢气比纯锌快,是因为粗锌比纯锌还原性强
D.工业制玻璃的主要反应之一:高温下Na2CO3+SiO2=Na2SiO3+C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