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简答题 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基础.请回答有关实验问题:
(1)下面的四个实验装置有三个都存在明显缺陷,其中完全正确的是______:

(2)要检验上面B装置氨气已集满的操作是______则试管已集满.
(3)ClO2是一种安全、高效、广谱、强力杀菌剂,其性质如表:
色态 | 溶于碱 | 超过1Kpa、受热或遇光 常温气体 -59-11℃ 红黄色液体 生成亚氯酸盐和氯酸盐 爆炸
|
①由表可以看出:保存液态ClO2的条件是密封、______;ClO2与碱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观察“图A”,要从NaClO2溶液制得不含结晶水的晶体,操作是蒸发结晶,控制条件是______;应控制析出晶体的温度范围是______.
②工业用潮湿的KClO3和草酸(H2C2O4)在60℃时反应制得.某学生拟用图B所示装置模拟工业制法制取并收集液态ClO2,请模仿图B的装置图和图例,在答题卡的相应图中补充完善装置图,并作必要的标注.

参考答案:(1)A.加热挥发出的乙醇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所以乙醇也能时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从而导致干扰烯烃的检验,故A错误;
B.实验室用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加热制取氨气,氨气易溶于水,和氧气在常温下不反应,密度小于空气,所以氨气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B正确;
C.蒸馏分离混合物时,温度计测量馏分温度而不是混合溶液温度,故C错误;
D.乙醇和浓硫酸在170℃条件下制取乙烯,温度计测量混合溶液温度,故D错误;
故选B;
(2)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氨气和氯化氢反应产生白烟,所以可以用浓盐酸或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氨气,其检验方法为:取用水湿润的pH试纸(或红色石蕊试纸,或粘有浓氨水的玻棒)靠近b管口,若试纸变红,故答案为:取用水湿润的pH试纸(或红色石蕊试纸,或粘有浓氨水的玻棒)靠近b管口,若试纸变红;
(3)①二氧化氯的熔点较低,易挥发,所以二氧化氯要密封且低温避光保存;
二氧化氯和碱反应生成亚氯酸盐和氯酸盐,同时还生成水,离子反应方程式为2ClO2+2OH-═ClO2-+ClO3-+H2O;
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常压在略高于38℃时蒸发留在母液中的NaClO2太多,只有减压时蒸发,在略高于38℃时水分挥发多一些、母液少一些;
根据图象知,当温度略高于38℃时析出氯酸钠晶体,所以蒸发结晶析出氯酸钠晶体时,温度控制在略高于(或大于)38℃,
故答案为:低温避光;2ClO2+2OH-═ClO2-+ClO3-+H2O;减压蒸发;略高于(或大于)38℃;
②潮湿的KClO3和草酸(H2C2O4)在60℃时反应制得,所以要用温度计控制混合溶液温度,二氧化氯常温下是气体,其熔点较低,要使其变为液体,应该采用冰水混合物冷却,二氧化氯有毒不能直接排空,所以要有尾气处理装置,所以该装置图为
,
故答案为:
.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实验题 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在实验室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氨的催化氧化”实验。

(1)A中制取气体时只用了一种药品,则该药品最好是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图中空白处所需仪器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选填下列仪器编号,固定装置省略)。

(2)该装置补充完整后,仍然存在一定缺陷,试从安全与环保的角度来考虑,对该装置进行改进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按照改进后的装置进行实验,请完成以下问题: ?
①装置B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写出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若A、B处试剂足量,则装置D中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有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NH4HCO3或(NH4)2CO3;e、f、g、h?
(2)①在装置C与D之间增加一个防倒吸装置;②在D后增加一个尾气吸收装置
(3)①吸收CO2和水蒸气,并生成O2;②4NH3+5O2
4NO+6H2O;③铜片逐渐减少直至溶解,溶液变蓝色,生成无色气体并在广口瓶上方变成红棕色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实验题 (7分)用KOH固体配制质量分数为28%的KOH溶液(ρ=1.1g/mL)。
(1)溶液中OH-与H2O分子个数之比为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2)若需配制上述溶液95mL,则需称量KOH固体 克,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 。
(3)容量瓶使用前检漏的操作为: 。
(4)下列操作中,使所得KOH溶液浓度偏大的是 。
A.称量KOH固体时,直接用纸称量;
B.KOH固体溶解后,未完全冷却就转移至容量瓶中;
C.定容时,俯视容量瓶标线;
D.配制溶液前,容量瓶未完全干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