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中直接利用光能的物质是
A.O2和三碳化合物
B.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
C.H2 O和O2
D.[H]和ATP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能够吸收、传递、转化光能。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假定将甲、乙两株植物的表皮细胞分别放入蔗糖溶液和甘油溶液中,两种溶液的浓度均比细胞液的浓度高。蔗糖分子不能透过膜,甘油分子可以较快地透过膜。在显微镜下连续观察,甲、乙两个细胞的变化是 ( )
A.甲、乙两个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不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B.甲、乙两个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甲细胞随后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C.甲、乙两个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乙细胞随后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D.甲、乙两个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又都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由于两种溶液浓度均比细胞液浓度高,所以都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但由于蔗糖分子不能透过膜,甘油分子可以较快地透过膜进入细胞,使得细胞液浓度增大,这样细胞又会吸水,所以乙细胞随后会发生质壁分离复原。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质壁分离和复原。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人体剧烈运动容易使肌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的某种物质大量积累使肌肉酸胀乏力该物质为
A.二氧化碳
B.乳酸
C.酒精
D.丙酮酸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人体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乳酸大量积累会使肌肉酸胀乏力。故答案选B。
考点:无氧呼吸
点评:本题考查了动物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属于对识记层次的考查。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人体在剧烈运动以后,血浆的PH值会明显下降,其原因是
A.血浆中碳酸增多
B.血浆中磷酸肌酸增多
C.血浆中乳酸增多
D.磷酸肌酸中能量转移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剧烈运动,局部骨胳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下图是番茄根细胞对K+吸收速率和氧分压的关系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A、B两处用于根代谢活动的酶不同
B.A→B段,ATP是限制根细胞对K+吸收速率的主要原因
C.在B点以后,通过中耕松土可进一步促进对K+的吸收
D.氧分压为8时,AB曲线最可能演变为M2形态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K+进入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协助和消耗能量。A处氧分压为0,细胞进行无氧呼吸,参与的酶是与无氧呼吸相关的酶,B处细胞进行有氧呼吸,参与的酶是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A项正确;A→B段,随着氧分压的增加,呼吸作用增强,ATP产生增多,K+吸收速率也随之增加,所以ATP是限制根细胞对K+吸收速率的主要因素,B项正确;B点以后,有氧呼吸速率已经达到最大值,就算增加氧的分压(如这里的中耕松土),也不会使呼吸加快,因而K+的吸收速率也不会再增加,这里限制K+吸收速率的主要原因载体的数目有限,C项错误;氧分压为8时,由于受载体数量的限制,AB曲线可能演变为M2曲线,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主动运输的影响因素,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考点:
本题难度:一般
[-pag e-]
1、选择题 每个特定的DNA分子的特异性决定于
A.脱氧核苷酸的种类
B.脱氧核苷酸的数量
C.碱基对的数目
D.碱基对的排列顺序
2、选择题 大气中的氮被植物体利用的途径不包括
A.主要被植物体直接利用
B.以生物固氮的形式形成氨盐
C.以工业固氮的形式形成氨盐和硝酸盐
D.在自然界中通过闪电等高能固氮的形式形成含氮无机盐被植物体利用
3、选择题 高温淀粉酶在应用前,需要对该酶发挥作用的最佳温度范围进行测定。下图中曲线①表示酶在各种温度下活性相对最高酶所占的百分比。曲线②为酶的热稳定性数据,即将酶在不同温度下保温足够长的时间,再在酶活性最高的温度下测其残余酶活性而得到的数据。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曲线①表明,当温度为80℃时,该酶活性最高
B.该酶发挥作用的最佳温度范围是60~70℃
C.曲线②上35℃数据点是在60~70℃时测得的
D.曲线②表明,该酶的热稳定性在70℃之后迅速下降
4、选择题 高等植物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通过的途径主要是
[? ]
A.胞隙连接
B.吞噬
C.外排
D.胞间连丝
5、选择题 下图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与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变化的关系。下列对图示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DNA合成的抑制物能作用于AB段
B.为获得多倍体,使用秋水仙素溶液作用于BC段
C.DE段的每条染色体含有一个DNA分子
D.该图示表示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