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历史答题技巧《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考点预测(2017年强化版)(二)
2017-09-25 09:52:43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大 中 小】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元杂剧《窦娥冤》中窦娥含冤死后,六月飞雪,楚州大旱。这种描写主要体现了 A.佛教的顺应自然 B.法家的严刑峻法 C.道家的无为而治 D.儒家的天人感应
|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窦娥死后,六月飞雪、楚州大旱”表明窦娥含冤而死,连上天也感到不公,降下灾祸,这体现了儒家的“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的思想,因此选D。A、B、C在材料中都无从体现。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的儒学·天人感应。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宜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 ——《汉书 董仲舒传》 材料二 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南宋)朱熹《行宫便殿奏礼》 材料三 人之是非,初无定质……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 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 故谓人有男女则可,谓见(见:见识)有男女;岂可乎?谓见有长短则可,谓男子之见尽长,女人之见尽短,又岂可乎?? ——李贽《焚书》 (1)根据材料一,指出董仲舒提出了怎样的主张?概括指出孔子受冷遇和董仲舒受重用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三,概括李贽的基本主张,指出这些主张产生的时代背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二、三分析朱熹与李贽的观点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孔子的主张不适应大国争霸、以暴力建立新的统治秩序的政治需要;董仲舒的思想适应了汉武帝建立大一统、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2)主张:反对儒学教条化;提出“童心说”;反对歧视妇女。时代背景:商品经济的活跃;市民阶层进一步壮大;倡导个性解放的新思想的出现。 (3)朱熹坚持儒家学说,认为儒家思想不可改变;李贽提出不以孔子的言论作为衡量是非的标准。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汉书.艺文志》载:“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室主,好恶习殊方,是以九家之说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在这里,班固说的是 A.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B.秦末汉初时期儒、道诸说沉渣泛起 C.东汉末年以后儒、释、道三家合流的出现 D.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思想混乱局面
|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由材料中的“王道既微,诸侯力政”、“九家之说蜂出并作,各引一端”、“以此驰说,取合诸侯”可知是百家争鸣,故选A。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百家争鸣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与孔子思想不同,董仲舒主张 ①民贵君轻 ②天人感应 ③限制君权 ④君权神授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王守仁认为“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因此,他提出的修养关键是
A.“齐物我”
B.“致良知”
C.“正君心”
D.“存天理”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齐物我”是庄子“齐物论”的延伸思想,故A项不正确;“正君心” “存天理”是朱熹理学思想的重要观点之一,故C、D项不正确;“心中贼”是指人民不能忍受压迫而萌发的反抗念头,王守仁认为,社会动荡的原因在于人心破坏所致,只有通过整治人心,才能挽救统治,为此,他提出了修养的关键在于“致良知”,故答案选择B项。
考点:本题考查宋明理学。
点评:关于宋明理学,(1)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都是儒学不断发展的产物,二者分别代表了中国古代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哲学,二者的异同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2)有的高考试题将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放在整个儒家思想发展进程中考查,认识二者在儒学发展中的地位。(3)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起到重要作用,高考试题站在这一高度要求认识二者的相似点,总结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