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西方地缘政治学首先诞生在德国。1795年,德国哲学家康德在他的《论永久和平》一书中提出一种世界政府的设想。康德认为,欧洲的联合将是世界联合的第一步。地理学家弗雷德里克?拉采尔被认为是现代政治地理学的创建人。他强调“地理法则”,规定了空间和位置对国家的影响,认为国家是一个空间性的有机体。人及国家的活动、特性、命运都是位置、大小、高度、边界和空间的产物。并认为,人需要有大的空间以及有效地利用大空间的能力,这将是20世纪国际政治宣言。
——摘编自叶自成:《地缘战略与中国外交》
材料二?东海问题始于上世纪60年代末,东海海床发现大量的油气资源,该海域的能源开发逐渐成为有关方面关注的焦点。……中日东海之争不仅意味着能源的争夺,背后隐藏着日本……。日本幻想能通过东海划界,一并将钓鱼岛占为己有,这显然比区区几个油田的利益大得多。
——摘编自郑苒《从地缘政治角度看中日东海之争》
(1)依据材料一,从地缘政治学的角度分析近代日本发动两次侵华战争的共同原因。(6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今日本挑起东海之争的意图。(6分)针对日本的挑衅,你认为中国政府应该坚持哪些原则?(3分)
参考答案:
(1)日本国土面积狭小,国内市场狭小,国民生存空间不足,需要扩张缓解压力;日本资源缺乏,需对外扩张以掠夺资源;日本属岛国,多火山地震,生存发展条件受限,需拓展生存发展空间。(一点1分)
(2)争夺东海丰富的油气资源;希望扩张本国的领土;扩大日本在远东地区的政治、军事影响力;谋求政治、军事大国的必然要求。(任意三点得6分)
应坚持的原则:坚持“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大原则;坚持谈判协商,力求和平方式解决争端,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的原则。(3分,其他言之成理亦可得分)
本题解析:(1)首先依据材料明确地缘政治学认为,人及国家的活动、特性、命运都是位置、大小、高度、边界和空间的产物。并认为,人需要有大的空间以及有效地利用大空间的能力。依据所学知识,日本的地理状况是:国土面积狭小,国内市场狭小,国民生存空间不足,需要扩张缓解压力;日本资源缺乏,需对外扩张以掠夺资源;日本属岛国,多火山地震,生存发展条件受限,需拓展生存发展空间。
(2)依据材料中的“东海海床发现大量的油气资源,……一并将钓鱼岛占为己有,这显然比区区几个油田的利益大得多”,可以得出日本挑起东海之争的目的是争夺东海丰富的油气资源。结合第一大问,日本的地理状况,其挑起东海之争的意图还有:希望扩张本国的领土。结合所学当今日本的经济政治情况可知,日本为扩大日本在远东地区的政治、军事影响力;谋求政治、军事大国的必然要求。第二小问结合本国的国家利益及外交原则总结回答即可。如坚持“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大原则;坚持谈判协商,力求和平方式解决争端,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的原则等等,言之有理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介农夫……他毕生的
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上文中的“他”指的是
A.钱学森
B.钱三强
C.袁隆平
D.侯德榜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法国索邦大学教授格扎维埃·瓦尔特曾说:“孔子是‘没有疆域的国王’,他的思想对中国人影响至深。在全球化的今天,人类要继续前行,应当回到2500年前的孔子那里去汲取智慧。”当今人类从孔子那里汲取的智慧不应包括
A.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也
B.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C.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D.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我们现在吸取孔子的思想和精神,是指好的积极地方面我们要吸取,落后的要抛弃。A项说的是要不断的学习,完善自己;B项说的是学习上要学思结合;D项说的是要相互关爱,天下即可达到德治的境界。因此ABD三项都是学习的内容。C项体现的是等级制度,属于糟粕的内容。故选C
点评:孔子是我国春秋时期的政治家、教育家、思想家,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主张仁和礼,政治上强调为政以德。孔子的其他的思想主张和影响等也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条件一:科举产生的士大夫们,注重道德文化修养,注重气节,对儒家经典大义的不断探究成为时尚。条件二:学堂上老师带读:“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由此判断得出的正确答案是
A.“百家争鸣”时儒学已成为蔚然大宗
B.西汉对儒学的推广和太学的兴办
C.宋明理学对儒学的发展
D.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的出现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注意题干“科举产生的士大夫们”,科举是在隋唐时期创立,因此AB时间不符;D也不对,因为明末清初思想是批判君主专制,带有早期民主的色彩,与题干内容不符。因此选C。
点评: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凸显人性的庄严等特点,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探讨理学对中华文明的影响和启示,已成为近年高考命题立意的热门话题。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国家领导人是
A.毛泽东
B.周恩来
C.叶剑英
D.邓小平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