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10分)阅读下列三则反映唐宋商业经济状况的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海客乘天风,将船远行役。譬如云中鸟,一去无踪迹。
——(唐)李白《估客乐》
材料二   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如今不似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
——(唐)王建《夜看扬州市》
材料三 “今夜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宋)陆游《杂赋》
材料四 尔来盗贼往往有,劫杀贾客沉其艘。
——(宋)王安石
请回答:
(1)依据材料概括唐宋商业发展的状况。(6分)
(2)面对商品经济的发展,唐宋政府仍然坚持什么经济政策?为什么?(6分)
 
	        2、选择题  下表是某同学研究经济史的两组资料。
组别
  | 史料
  | 史论
  | 
第 一 组
  | (松江)“里媪(妇女)晨抱纱入市,易木棉以归,明日复抱纱以出”。(摘自《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松江部)
  | 史论1:反映了当时传统的经济结构受到冲击和侵蚀。 史论2:这种市场与生产技术分离,是中国纺织技术自14世纪后没有取得重大进步的原因之一。
  | 
第 二 组
  | “贞观元年十月敕:五品以上,不得入市。”(《唐要会》卷八六)
  |  
  | 
①唐朝商品经济发达,商人获利丰厚  ②唐朝官员存在仗势从商业中获利现象 
③唐朝政府严格控制中高级官吏经商  ④唐朝政府严格推行重农抑商经济政策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②③ 
	        3、综合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清朝末年,面对清王朝的日益衰败,有人预测,他必将被一个新的王朝所取代。但历史的车轮并未重蹈王朝循环的覆辙。 
材料二 西欧近代社会转型的真正启动也不是在原来工业文明发展较早,社会变革程度一度领先的地中海沿岸国家,而是从当时并不起眼,偏居欧洲大陆西北边的岛国——英国首先开始的,……并引发了世界现代化潮流。 
——《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 
材料三 英国著名经济史学家安格斯·麦迪森在《世界经济千年史》中记载:从1700年至1820年,中国的GDP不但排名世界第一,占世界的比重也由22.3%增长到32.9%,创有史以来单一经济体占世界GDP合计的最大比重。 
在19世纪的前70年里,仅占世界人口2%的英国。一直掌控着世界工业生产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世界贸易的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最高时其工业生产占世界总量的50%,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哪些因素导致了取代清王朝的是一个民主共和国而非封建王朝?(3分) 
2、简析英国率先启动近代社会转型的经济条件。(3分) 
3、比较材料三中不同时期中英两国的发展状况,从政治和经济角度简要分析两国发展差异转变的主要因素。(6分)
 
	        4、综合题  (32分)中外民生政策留给我们许多反思。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社会救助与社会治乱有莫大的关系,正如唐文宗大和二年(828 年)良吏痛击时政所言:苟百姓之不存,则社稷不得固其重……故治天下不可不知百姓之情”。唐朝政府利用赈谷、赈银、赈工等赈济方式救济灾民,对濒临生命危机的灾民进行紧急救助,遣返安置流离失所的灾民,减免赋税,免除差役,以休养生息。扶助抚恤鳏寡孤独废疾人员,州县关顾鳏寡人员的婚姻。尊崇优待高龄老人,赏赐八十岁以上老人财物。对收成不好的贫民“或贷种子,则至秋而偿”,还规定:“流民还者,给复二年,田园尽,则授以逃田”。 据胡柏翠《唐朝的社会救助制度及其启示》)
(1)据材料一归纳唐朝救济制度的特点。(6 分)
材料二    1601 年《济贫法》规定,用生活必须品等救济贫困工人,救济一般跛足、无能者、盲人以及其他不能工作的人。1834 年英国通过了《济贫法(修正案)》,规定受救济者必须劳动才能得到生活必需品。其目的是培养受救济者的劳动习惯,使他们走出济贫院后能劳动谋生。(据李世安《英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历史考察》)
材料三   英国部分法律:
时间
  | 法律名称
  | 内 容
  | 
1875 年
  | 《工匠住宅法》
  | 针对不卫生地区的改造和规划形成议案,然后提交 政府制定改善工人住房的法案。
  | 
1897 年
  | 《工商赔偿法》
  | 铁路、工厂、采石场、矿山等行业工作的工人 ,在工作时间发生工伤事故,雇主必须无条件承担赔 偿责任。
  | 
1908 年
  | 《老年年金保险 法》
  | 对年收入在 21 磅至 31 磅并年过 70 岁的老人,每 周可在政府领取 1 至 5 先令的养老金。
  | 
1911 年
  | 《国民保险法》
  | 在保障失业工人基本生活前提下,设立劳工介绍学 校或培训学校,为工人另谋职业提供方便;工人的 保险费用由国家、雇员、雇主三方共同出资。
  | 
 
(2)材料二中 1834 年《济贫法》有何新规定?(2 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6分)依据材料三指出 19 世纪晚期 20 世纪初期英国“救济”制度的新变化。(6 分)
材料四    20 世纪 30 年代以来美国的农业立法进程

(据黄季 
	        5、选择题  据明万历《休宁县志·风俗》记载,安徽商人“藉怀轻赀遍游都会,因地有无以通贸易,视时丰歉以计屈伸。诡而海岛,罕而沙漠。足迹几半禹内”。这说明明代
A.安徽人最善于经商
B.区域商人集团形成
C.商业经济非常活跃
D.各地经济差距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