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当时一般人都认为,西方是依据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理性原则建立起来的一种完美、理想的社会模式。以致在当时形成了这样一种社会心理,认为谁接受西方的社会生活习尚,谁就是文明、开化的新派人物,否则,谁就是保守、顽固之徒。”此文中的“当时”应该是指
A.19世纪初
B.19世纪中期
C.19世纪末
D.20世纪初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以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反映了反对传统旧俗、接受西方生活习俗成为社会时尚,原因主要受到辛亥革命的影响,民主共和、平等自由观念逐渐深入人心。故文中的“当时”应该是指民国初年,D项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理性”贯穿于西方人文精神发展的始终。下列符合苏格拉底“理性”思想的是?
①“知识就是感觉”?②“认识自己,方能认识人生”
③“幸福在人间”?④“无知愚昧是罪恶之源”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苏格拉底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提出“美德即知识”,②、④符合苏格拉底的“理性”思想;①强调人的感觉,是智者学派的观点;③追求现世的幸福,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故选D。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在制订《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时候,孙中山说:“我今只说要定一条‘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一以表示我党革命真意义之所在,一以杜防盗憎主人者,与国民共弃之。”这表明
①孙中山具有真诚的民主革命的精神 ②《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根本目的在于确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 ③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在当时的中国也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析: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所体现的民主共和思想,代表了近代中国发展的历史趋势,符合以资产阶级为主体的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下列是对20世纪五十年代新中国经济成分变化情况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年份/比重
| 国营经济
| 合作社经济
| 公私合营经济
| 资本主义经济
| 个体经济
|
1952年
| 19.1%
| 1.5%
| 0.7%
| 6.9%
| 71.8%
|
1956年
| 32.2%
| 53.49%
| 7.3%
| 0
| 7.1%
|
A.1952年分散的私有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B.合作社经济不是公有制的经济
C.到1956年,建立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D.对资本主义经济进行彻底改造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观察表格,分析各项经济成分比值,个体经济这种私有经济在1952年时占71.8%,A项说法正确。根据所学,1953-1956年进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到56年,公有制基本建立,也就标志着建立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C正确。从1952年到1956年,资本主义经济从有到无,这说明对资本主义经济进行了彻底改造,完全变成了公有制经济,D正确。而合作社经济本身是公有制经济。B项说法错误,答案为B。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解题关键是准确把握表格所列各项经济成分的性质,再联系所学的三大改造的相关史实进行判断。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朱)熹少时,慨然有求道之志。……故熹之学既博求之经传,复遍交当世有识之士。……其为学,大抵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而以居敬为主。尝谓圣贤道统之传散在方册,圣经之旨不明,而道统之传始晦,于是竭其精力,以研穷圣贤之经训。所著书有:《大学中庸章句》、《论语孟子集注》、《楚辞集注》、《辩证》、《韩文考异》……;所编次有:《论孟集议》、《孟子指要》、《中庸辑略》……平生为文凡一百卷,生徒问答凡八十卷,别录十卷。
材料二?陆九渊……三四岁,问其父天地何所穷际,父笑而不答,遂深思,至忘寝食。……初读《论语》,既疑有子之言支离。他日读古书,至“宇宙”二字,解者曰“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忽大省曰:“宇宙内事乃己分内事,己分内事乃宇宙内事。”又尝曰:“东海有圣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至西海、南海、北海有圣人出,亦莫不然。千百世之上有圣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至于千百世之下有圣人出此心理,亦无不同也。”或劝九渊著书,曰:“《六经》注我,我注《六经》。”又曰:“学苟知道,《六经》皆我注脚。”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比较朱熹和陆九渊治学的不同之处(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朱熹和陆九渊思想的相同之处。概括他们对儒学发展的突出贡献(6分)
参考答案:
(1)朱熹幼年求学重博览群书、广交名士,陆九渊侧重独立思考;朱熹治学强调格物穷理,恭敬笃行,陆九渊治学则强调内心反省、探求真理;朱熹重视著书立说,陆九渊则认为《六经》皆我注脚。(9分)
(2)相同之处:都是唯心主义。(2分)贡献:朱熹和陆九渊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
本题解析:
(1)根据材料“(朱)熹少时...故熹之学既博求之经传,复遍交当世有识之士。……其为学,大抵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而以居敬为主...以研穷圣贤之经训。所著书有:《大学中庸章句》..陆九渊...至‘宇宙’二字,解者曰‘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千百世之上有圣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至于千百世之下有圣人出此心理,亦无不同也...《六经》皆我注脚。”即可概括朱熹和陆九渊治学的不同点。?
(2)根据“(朱)熹...尝谓圣贤道统之传散在方册,圣经之旨不明,而道统之传始晦,于是竭其精力,以研穷圣贤之经训...陆九渊...千百世之上有圣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即可发现两者都是唯心主义,其贡献结合教材原文内容回答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