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历史高考知识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一)
2019-05-31 08:37:14
【 大 中 小】
1、选择题 唐高宗时期,大臣长孙无忌等撰定《唐律疏议》三十卷解释律令条文,通行天下,这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部比较完整的法典。它颁行前需要经过( ) ①尚书省 ②中书省 ③门下省 ④皇帝 A.③④ B.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
2、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法治社会逐步取代人治社会,是近(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又是政治文明的重要方面。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法的界定十分模糊,倒是皇帝圣旨、朝廷法令、祖宗遗训更具威力。因为法自君出,皇帝“钦定”法律,皇权置于法律之上,法律对皇权约束作用微乎其微。法律遇到开明皇帝有些用,一遇昏庸暴君,无法无天,所谓“人亡政息”。……这遗风流传至今即权大于法,有法不依,拟法不严,徇情枉法。 ——史仲文《中国人走出死胡同》 材料二“主权属于国民之全体”,“盖国民为一国之主,为统治权之所出”;“一国之政事,悉以宪法行之”。 ——孙中山《孙中山全集》 材料三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材料四有人评价说:“罗马人在法律方面的建树之所以彪炳世界,是与他们在三个不同阶段的法制探索分不开的。” 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反映了中国法律制度思想的特点是什么?(4分)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反映出来的法治观念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举出近代中国资产阶级以法制取代专制实践的一例。(4分) (3)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经历了历史性的跨越。从1949年到1954年间,新中国法治建设取得了哪两项主要成就?(4分) (4)请结合教材知识说出罗马人先后形成了哪三项重要法律成果(3分)
3、选择题 有学者认为,从西周到春秋的社会是一个“世袭社会”,而从秦汉至晚清两千多年的社会发展趋势看,最终是走向了一个“选举社会”,但在“选举社会”形成过程中又夹持一个“世袭社会”的回潮。这一“回潮”的历史时期是( ) A.秦汉 B.隋唐 C.魏晋南北朝 D.明清
|
4、选择题 在制度的规定层面上,君主被赋予无限的权力,并且随着中国历史的延续,这种“制度化”的权力似有不断加强之势;而在制度的运行层面上,则往往由于君主事实上的“无能”而使君主的专制权力流于“象征化”的状态。材料反映的是
A.专制主义制度的影响
B.中央集权制的危害
C.嫡长子继承制的弊端
D.九品中正制的废除
5、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4分)
材料一 清代内阁处理公务的案例“积成样本四巨册”,官员“惟摹此样本为急”,时人称之为:“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旧葫芦样,要把葫芦仔细看。”
材料二 鸦片战争前中英实力的对比
国 别
| 中 国
| 英 国
|
综合国力
| 落后封建国
| 世界强国
|
社会形态
| 封建社会
| 资本主义社会
|
经济基础
|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 完成工业 革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
军事力量
| 装备陈旧,素质低下
| 船坚炮利,战斗力强
|
对外政策
| 闭关锁国,被动
| 殖民扩张,主动
|
中英贸易
| 出超
| 入超
|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发展孙中山建设人民享有民主权利和幸福生活的现代化国家的理想,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
——2011年10月9日胡锦涛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历史信息?(3分)造成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是什么?(3分)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怎样不利的影响?(3分)
(2)有学者认为“就世界大势论,鸦片战争是不可避免的。”结合材料二中的表格内容,你认为是否有道理?说明你的理由。(7分)
(3)辛亥革命为建设人民享有民主权利的国家做出哪些重大举措?(6分)结果如何?(2分)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